瞄准“中国智造” !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论坛举行

东方网8月21日消息:8月21日,“瞄准‘中国智造’,迈向‘产学研医’——2021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手术机器人产业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

东方网8月21日消息:8月21日,“瞄准‘中国智造’,迈向‘产学研医’——2021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手术机器人产业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探讨我国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诸多问题,重视学科交叉、开放交流观点,内容丰富,大咖云集,旨在为对国产手术机器人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认识了解这一行业的机会,从而助力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中国智造”宏伟愿景的实现。

论坛开幕式上,论坛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教授致辞。范先群教授表示,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学子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很高兴能参与此次论坛,与老师同学们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从而更好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希望来自医科、工科、管理学科的老师同学们都能够深入探讨交流,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将来为这一重要事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教授致欢迎辞

论坛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杨广中教授为开幕式致辞。杨教授表示,非常高兴了解到实践团所进行的各种参观、调研,展现了交大同学们在助力“中国智造”发展上的使命与担当。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高校研究力度的增长,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相信国产手术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大会中受到启发,在未来做出更好、更强、更智能化的机器人。

杨广中院士介绍五代手术机器人发展历程

杨广中教授梳理了五代手术机器人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的种类,并肯定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取得的成就。他展望了未来手术机器人发展方向,达到五级智能化仍需不断探索。手术机器人将为医生提供技术操作层面质的飞跃。在疫情防控中,医疗机器人有着重症病人监护治疗等各个领域广阔的应用场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吴皓教授作题为《从临床角度看外科机器人研发》的报告,介绍了不同种类手术机器人应用的基本医学原理及临床试验。

吴皓院长从临床角度分析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情况

“中国智造”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学研医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社会实践团团长张海扬进行实践团调研进展汇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朱振中教授代表六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介绍了髋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背景及研发中所做的工作和前沿技术;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罗清泉教授介绍了纵隔肿瘤切除术等单孔机器人手术在中国大陆胸外科的临床运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周慧芳教授以视频演示导航引导下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阐述眼眶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李慧武教授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为例,强调数字的精确不是机器人的优势,个性化治疗才是机器人的未来。

在圆桌讨论环节,由社会实践团同学们课题调研过程中形成的想法和问题延伸开,向在场专家进行提问。围绕“医院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学研医’协同发展模式中扮演的角色”的主题,旨在探讨各大医院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从进口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者到国产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参与者的转变历程,深入挖掘医院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制造和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所长曹其新教授作题为《社会5.0时代的泛在医疗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报告,提出在社会5.0时代机器人的定位,着重探讨了第三代泛在医疗机器人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徐凯教授对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进行技术浅析、产业现状分析和研发进展介绍,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显著的操作优势,能够解决临床操作痛点。从术后出血量来看,国产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经能够比肩甚至超越达芬奇机器人;北京和华瑞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勇教授从临床创新出发看医疗科技创新,提出临床价值公式,技术的本质是集成,组合驱动技术创新,强调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临床价值。同时指出,走出创新困境要在医疗设备的可靠性上下功夫,需要跨学科协作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升精准外科的高度,拓宽精准外科的边界。

  • 发表于 2021-08-22 23:59:53
  • 阅读 ( 34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白思特
白思特

31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