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气”的重要性及实质
在林俊卿博士创立的“咽音练声体系”(八个步骤)的相关书籍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提气”两个字。关于“提气”,书中没有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详细论述,仅用“提气的感觉与吸气相似,只是不吸进空气”(《“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一句话带过。据我多年的咽音学习、实践发现,“提气”才是练好咽音或者说学好歌唱发声的诸多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技能,是行之(极其)有效的歌唱呼吸练习!促使茎突舌骨肌、茎突颈咽肌等用力而形成基音管及基音管的伸缩,促使在高音区声带缩短边缘变薄等咽音练习的核心技术,都是通过“提气”实现的。
“提气”看似与吸气相似,区别也仅仅是“不吸进空气”, 而恰恰是这个“不吸进空气”的微小区别,决定了“提气”与“吸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简单地说,“吸气”是歌唱发声中真正的吸气环节,“提气”却是歌唱发声中的“呼气”动作。很多歌唱家和声乐老师都在说要“吸着唱”,可基本上都只是局限于“找感觉”,既给不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更解释不清楚,真正能做好的也是很少。显然这个“吸着唱”的“吸”并不是真的像吸气那样往里面“吸”,而是“吸”的动作和状态。这个原理,其实林大夫几十年前就提出来了,且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练法,那就是“提气”!嗓音从业者很有必要学习“提气”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解决发声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吸着唱”“吸着说”。“提气”的练习方法一、基础练习阶段1、深吸一口气:向下松开腹部,左右打开浮肋,胸廓站定。2、捏住鼻子“吸”(不吸进气)。此时两肋进一步扩张,力量从腹部提到背部、后颈,后颈自然往后靠、往下站,力量集中于大椎。“吸住”坚持数秒放下,多次重复练习。二、完善阶段(不捏鼻子)1、深吸一口气:向下松开腹部,左右打开浮肋,胸廓站定。2、胸廓下沉、收腹提肛、(不吸进气)“吸”开后背。
①先从意识上将“胸廓下沉”和“收腹提肛”这一对力量“搭上”(即先做好“对抗”准备);②小腹内收、提肛(向上),同时(不吸进气)“吸”开后背并往下“沉”(“坐”)与之形成“对抗”。力量从腹部被“提”到后背后颈,集中于大椎。一“提”一“沉”同时进行,一气呵成。
3、结合呼气发声练习:在“提气”状态下发“si”“shi”或气泡音,或者发长音及各种带旋律的练习。随着音高、力度的变化,提气的强度需做相应的变化。特别在发高音时,“提气”尤为重要。说明:▲“提气”的作用在后背,名为“提气”实际上提的是“力”,是把横膈膜与小腹对抗所产生的推动气息发声的力量,从腹部提到后背,顺脊椎往上运行经过气声门(声带后端,意识上对应的大椎处),振动声带发声。▲“吸”而不吸进气,是“提气”的核心点,而且是打开浮肋扩开后背深吸气状态的“吸”。这样才能保证“提”到后背、后颈,而不是“提”到前胸、喉部、下巴,真正做到“前松后紧”。▲歌唱呼吸的伸缩在丹田,所以提气时是下丹田往上“托”。
提气:从腹部往后背方向“提”
“提气”对于发声练习的意义一、对于呼吸说到呼吸训练,无论声乐论著还是流传于网络的各种“绝招”,不外乎就是“慢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这几个字眼的排列组合,再就是打嘟噜、发si音等等。这些练习说的都是一些外在形式,而“提气”则是所有这些练习得以有效实施的具体办法。在“提气”状态下“吸着”呼气、发si、打嘟噜、哼鸣等都可以,做什么练习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练。二、对于喉头打开喉咙、低喉位、放松喉头这些说法,对于学过声乐的人来说应该不陌生。为了喉头,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最常见的是打哈欠、吸气下喉等。这些办法往往能立竿见影,可一呼气发声喉头就不听使唤了,郁闷呐!有好的方法吗?练好“提气”,把“提气”作为最基本的发声状态。于是,喉头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歌唱发声后背基本用力状态
图示说明:
1、发声过程中胸廓下沿两肋向左右拉开,可以起到稳定呼吸、提气到后背后颈、下降稳定喉头等作用,非常重要!林大夫:胸廓站定能力越强,对发声越有好处。
2、尾椎处,是提肛向上运气用力的支撑点。
3、大椎处,是意念中气息与声带相结合发出基音的力量集中点,向下(与顺脊椎向上的气力形成对抗)站稳基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