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大每天这么勤勤恳恳地科普知识,竟然还被吐槽了?!
有粉丝说我是渣男,做出承诺不兑现!
冤枉啊!娃往嘴里塞的东西,我实在不敢随便下结论!
其实,奶瓶测评早就开始准备了!
我们翻阅某红薯、某宝、某东、某音、某代购朋友圈...选了十来种奶瓶。
每天反复实验、记录、对比......
忙忙碌碌一个月,终于能分享成果了!(内心os:终于结束了)开森!
考虑到文章篇幅,这次先写家长们呼声最高的5款奶瓶的测评结果。
还想get其他测评结果的话,给科大大留言,咱再做安排!
绝对实测,没有广告!骗人科大大胖十斤!
1
谁的材质更安心?
选奶瓶时,爸妈最看重什么?材质的安全性呗!
科大大逐一翻看了产品说明书,并查阅了各大平台资料,终于能给大家个准信了。
奶嘴和奶瓶的材质是酱婶儿的:↓↓↓
单从安全性来说,玻璃和硅胶肯定略胜一筹。
但PPSU也没差多少,算是玻璃与PP的结合体,轻盈耐摔耐高温又安全通透。
可以媲美玻璃的透明度和耐磨性,抗酸碱耐腐蚀,就是“使用寿命”比玻璃短了点。
(ps:摔碎不算使用寿命,那是夭折...)
奶嘴的话,虽然都是硅胶材质,但细细一捏,触感还是不一样,4号真的绝!太软了!很适合新生儿!
5号就相对比较硬了,新生儿家庭慎选!
2
谁的刻度夜间更“抗打”?
搞清了材质,咱们再来看看刻度!
白天时,一眼扫过去2、3、4、5都挺清晰,1号就很考验我的眼力了......
但最让爸妈头疼的往往不是白天,而是晚上给娃冲奶时,那模模糊糊的刻度!
为了让你们看清奶瓶们的夜间表现,我特意“斥巨资”买了个小夜灯!
在白光&暖光下,2、4、5的刻度清晰度与白天相比,仅暗了一丢丢,不影响读数,很ok!
3号刻度的蓝底,在夜灯下就没那么“讨喜”了,把清晰度直接拉低,和前边3款相比,清晰度差一些。
至于1号......夜晚的清晰度更让科大大无法直视了!
但如果宝爸妈已经入手了这种刻度不清晰的奶瓶,也有个好办法:
把闲置的唇釉涂在刻度上,会瞬间清晰不少!
3
谁能让娃的肚肚更舒服?
瞅了一圈某红薯,选奶瓶时,10个爸妈,8个会担心防胀气功能不好。
小宝宝不会说话,喝一肚子气,那真的是“气”饱了!
科大大的测的5款奶瓶的防胀气设计可以分为2种!
➤ 导管型排气选手:3号
将奶瓶倾斜成45°,可以看到奶液涌向奶嘴时,空气可以从奶嘴盖下方的小孔顺着导管直达奶瓶底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避免宝宝咽下过多空气。
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对于新生儿来说,还挺实用的!
➤ 排气孔排气选手:1、2、4、5
从排气孔的数量和大小上看,4和5略显“小气”,不仅数量少,个头还“贼小”,气孔越小越容易堵塞。
排气孔
2号虽也只有一个排气孔,但贵在大啊!
这次1号还挺让我刮目相看的!毕竟它在上一趴的表现......
1号有两个比其他奶瓶都大的排气孔,特意问了客服,不怼娃脸上就行,不分上下或左右!
所以,如果宝爸妈很重视奶瓶的防胀气功能,那1号、3号必然是最佳选择!
4
谁更防呛奶?
前两天,有个宝妈朋友问我:娃总呛奶咋办?
呛奶常见原因是宝宝吃的太急太快,自身的吞咽功能又不够协调,奶液进入气管产生了呛咳的刺激症状。
这其中因素实在太多了,我偷懒给了3个可能,自己对照排除吧!
1、给娃冲奶的水太热了?盖上盖之后,奶液嗖的一下,直线射出?
(ps:奶液过热会加快流速,造成娃呛奶)
2、过度清洁了?拿小刷子使劲捅奶嘴,强行把奶嘴孔捅大了?
如果都没有,那简单了,滴速超标,赶紧换奶瓶吧!
我们测的这5款奶瓶,1、2、4号为新生儿奶瓶;3、5号为大月龄奶瓶。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仅取奶嘴,垂直拿起来测,一起看看它的滴速。
很明显,小月龄组的滴速:2号>4号>1号。
随后将滴速最快的2号,转换到45°,科大大还是觉得滴速有些快,娃有呛奶的可能。
再来看大月龄组,对比就更明显了。
3号滴速较快,5号几乎不能自然滴落,还得等娃吸,这对“饭量”稍大的娃来说,真的是很费嘴了。
除了奶嘴的奶空大小,奶瓶口径也是影响滴速的原因,口径越大,滴速越快。
5
谁最好清洗?
这部分的测评,真的让科大大生无可恋。
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水池边,面对一堆待洗奶瓶的悲伤吗?
不多说了,先看结果吧!
清洗起来最简单的是1号和2号。
奶瓶的口径很大,配件不多,瓶身也比较“矮小”,能够把手进去清理边边角角。
最难清理的实属3号和5号。
3号最难清洗的是导管部分,得用吸管刷一点点清洁。
5号就更麻烦了,因为有重力球的原因,奶嘴部分会有“存奶”,排尽存奶后,还残留着很多奶渍!
它的吸管比3号更软更细,再加上还有手柄和重力球,这款奶瓶妥妥的“难洗之王”!
6
谁更物美价廉?
说完了奶瓶本身的优劣势,咱来点实在的——多少钱?
这回科大大不止计算奶瓶的钱,还得加上换奶嘴的钱,毕竟1-3个月就得换个奶嘴,太贵了着实“伤不起”啊!
不过即使“伤不起”,当奶嘴颜色变暗、摸着粘手、出现破损等情况时,还是需要及时更换。
这里科大大先插个知识点,娃6个月后,就不能长期吸吮奶嘴了,得用鸭嘴,12个月后,再改用吸管。
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帮助宝宝掌握控制杯子(奶瓶)出水量,吞咽协调,过渡到成人的喝水模式,还可以降低娃患龋齿和开颌(凸嘴)的风险!
好了,奶瓶测评就差不多到这了!
作为资深奶瓶实践者,宝爸妈肯定早就根据它们的特点,猜到了:
1号某么某么(150ml);2号h某(150ml);3号某某博士(270ml);4号贝某(160ml);5号某贝妮(240ml)。
最后,咱再请课代表复盘一下:
看材质:选某么某么和贝某
防胀气:选某么某么和某某博士
看价格:选某贝妮
看综合性价比,不妨试试某么某么(记得画唇釉)和某某博士的组合!(反正家里的奶瓶肯定不止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