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公司亮相。除了这10只新股,其余71只都是直接“保本”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满12个月后的公司,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升级到北交所。
北交所上市要求的市值指标和财务指标标准明显比其他板块宽松很多,最低市值要求只有2亿元。但由于科技创新板对“科技属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北交所也将努力申报企业“专、新”的体现,拒绝进入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相比新三板的投资门槛(个人资产不低于500万元),北交所的投资门槛(个人资产不低于50万元)大大降低,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流动性大大提高,也为中小企业股权激励带来了更有利的土壤。北交所也出台了股权激励的监管规则。
2021年11月2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3号――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结合10月30日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规定了北交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则,与新三板监管规则基本一致。
和主板上市公司一样,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使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为股权激励的激励工具。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可以是定向发行、公司回购或股东赠与,但不允许向持股平台增发股票。
另外,员工持股计划在细则中也有提及,只要是正式员工,都可以参与。新三板期间使用的员工持股计划,在北交所挂牌后可以继续执行。员工持股计划认购定向股时,股东人数可以不穿透计算,类似于科技创新板上市前的“闭环原理”,股东人数可能超过200人。
age/d5c66a88e792445d870758fc04fb939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79" inline="0" alt="门槛50万,涨幅上限30%,股权激励份额可达30%,北交所都实现了"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北交所规定的激励对象要求与科创板/创业板一致,即包含董监高及核心员工,可包含持股5%以上股东和外籍员工,但不能包含独立董事和监事。
但比较特别的是,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认定核心员工:由董事会提名,向全体员工公示和征求意见,监事会发表明确意见后,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这是延续了新三板的政策要求。
虽说北交所上市公司在激励对象范围上并没有太多限制,但对于目标人群的认定上更为严谨。
北交所要求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股份不可超过30%。并且,新增了对单个激励对象的授予规则:如果股东2/3表决权通过,单个激励对象累计授予量可以超过1%。这一点绝对是历史性的突破,在其他任何板块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北交所的目标企业规模较小,为了不让核心人才向其他高市值板块过于倾斜,而做了总量和个体量上的开放。让中小企业对市场上的一些高端人才也具有吸引力。
按照A股主板的要求,期权的定价原则上不得低于授予日市价,限制性股票定价原则上不可低于授予日市价的五折。但北交所突破了这一限制:从原则上的不低于到现在合理确定,但需要聘请独立第三方说明定价的依据、方法及合理性。
之前科创板还仅仅只是对限制性股票的定价有所放宽,如今北交所期权定价也放宽,可见给到中小企业的政策宽松度更高。由于北交所日涨幅限定在30%,主板则只允许日涨跌浮动10%,而北交所上市企业相对主板公司处于发展期,波动可能更大,所以需要更灵活的定价方式,不至于让股权激励失效。
虽说北交所现在的政策尚未完善,但就当前的规则来看,新三板公司挂牌前和北交所上市前,「员工持股计划」可能是更优选择。也就是境内非上市公司最常见的做法――出资入股,间接持股。相比主板监管硬性要求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总量不超过10%,现在北交所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定量、定价并没有明确规则,同时还可以利用闭环原则增加股东人数。
而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对于新三板公司而言比较接近上市公司做法,这意味着在定量、定价和定生效安排上均有所限制。中小企业股价的波动可能较大,较高的定价容易导致股权激励失效,影响公司对核心人才的保留、吸引。
以往新三板股权激励的使用率并不高,即使是有大多情况也是大股东「拍脑袋」的一时兴起。而在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股权激励必然更为规范、更为有效。同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也需要专精特新的人才储备。而北交所的放宽的股权激励政策,也意图打破头部企业对于核心、高端人才的垄断,从而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