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COVID-19的影响,社区卫生中心疫苗注射应接不暇。然而,当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后,不免也开始对疫苗产生种种疑虑。下面尽可能把对疫苗的疑虑解释清楚,日后对于自身健康的维护恐怕有着不良影响。
身为现代人,的确无法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式讯息,但可学习通过判断辨别事件的虚实,而不会任由舆论风向带着走。
1.媒体报导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应改名‘疑似不良事件’
只要有关疫苗安全的风吹草动,就会被拿来大做文章,媒体也是都先报了再说,等到最后确认跟疫苗无直接相关,澄清的报导却少之又少或是篇幅很小,难以被广为知晓,长久下来,难免影响大家对疫苗的信心。
疫苗安全要看时序性和因果,简单来说,在时序上有相关性,例如打完疫苗后发生症状,应该称为‘不良事件’,确定了因果关系,的确是由接种疫苗疫苗引起的,才称为‘不良反应’,前者是疑似,后者是确认,两者不该混为一谈,不良事件也绝不等于不良反应。
2.死疫苗在48小时内就有症状.超过时间就无直接相关
所有的疫苗大致可分成活的疫苗(活性减毒疫苗)和死的疫苗(非活化疫苗),死疫苗像是流感、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打完后,很快就可能出现局部肿、痛和身体倦怠,症状很少超过48小时才发生;肺炎链球菌疫苗也是约有1%机率会在48小时内发烧,所以,超过48小时以后才出现的症状,大多跟死的疫苗无直接相关。
3.活疫苗通常不会立刻有反应.最快1周后才会出现症状
至于活疫苗像是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卡介苗、水痘等,这类疫苗就像病毒进入人体,会有潜伏期,所以,症状通常较晚发生,MMR可能在打完的1周后才会出现发烧症状,此外,也有少数血小板低下症;水痘则通常是5~26天后才出现症状;依医嘱接种卡介苗可能出现腋下、颈部淋巴结肿胀,卡介苗不良反应平均发病年龄约为接种后6个月至2年。
4.疫苗安全讲实证.猝死等个案最后证实与疫苗无直接相关
疫苗安全性要讲求实证,而不是以单一个案以偏概全,就像有人突然猝死,如果他们之前刚好打疫苗,很多人就会把疫苗当成嫌疑犯,其实这对疫苗并不公平,因为很多事件都有可能碰巧一起或接续发生,当接种疫苗后,如果是身体本来就有的潜在问题爆发出来,怎能直接说是注射疫苗所导致的?
当年打新型H1N1流感疫苗,不良事件几乎都不是由接种疫苗直接引起的,只是打疫苗与本身疾病发作的时间刚好重叠,造成错误印象,觉得疫苗不安全。
最后,流感疫苗接种后,有机会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风险,但不接种反而更容易因流感得重病、并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