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在历史变迁中,不但王朝有兴衰,城市亦有兴衰。武则天时期的洛阳,北宋王朝的开封,都是当时的一线城市,然而到了今天,它们都沦为了普普通通的地级市。倘若从一国之都跌成三线城市,还能接受的话,那么假如从一朝之都变成了一个小镇呢?
▲元上都遗址
这个小镇叫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距离北京仅有180公里。直到今天,它还是当年作为元朝首都时候的名字——上都。南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继承大汗之位后,命令弟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忽必烈受命以后,把帐篷驻扎在闪电河金莲川,广招天下英才,由此建立起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金莲川幕府,为自己日后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
▲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
金莲川的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忽必烈就是被这里的风光所吸引,才到了这里,并命人在这里建城,刚开始叫开平府。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后,将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作为首都。四年后,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都燕京,改称大都,开平府则荣升为上都。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度,上都和大都并列为国家首都。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画像
在上都和大都之间共修建有四条驿道,元朝皇帝们在每年四月份后都会带着文武百官以及皇亲国戚,到上都避暑打猎、处理国政。到了下半年九月时,天气转凉,草原的牧草发黄后,众人再一起返回大都。从四月到九月这个时间里,国家的主要部门都会派出部分人员随驻上都,以便于皇帝处理政事,所以这个时候的上都才是国家中心。
因为皇帝整个夏季都在上都,于是这里也叫夏都。忽必烈当初之所以把这里定为都城,自然不是单单为了避暑而已,两都制其实更多是沿袭辽国和金国时期的皇城流动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管控中原,同时巩固元朝对全国的控制。
▲元大都布局示意图
元朝时,上都城和大都的规格布局相差无几,宫殿、寺庙、园林等都是按照中原城市的样子建造的。为了增加上都的王气,忽必烈直接将开封城内的熙春阁整体拆除并搬到上都,改名为大安阁。大安阁的结构、形状气势恢宏,在整个皇城之中,是最耀眼的部分,因此一度成为上都的象征。在皇城外围,遍布了各式民居和店铺。在春夏秋三季时,上都城内人流如梭,多达数百万人。
▲如今的元上都遗址
令人唏嘘的是,上都的命运早早的就和王朝兴衰联系在了一起,元朝兴胜之时它就辉煌至极,元朝衰败了它也随之衰败,甚至是彻底消失。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军攻克了上都后,把许多房屋焚毁了,宫殿被一把火烧得干净,从此皇城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瓦砾。明朝以后,再也没有谁记得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宛若昨夜迷梦一般,虽然漂亮一时,梦醒后,一切却都消散。如今,上都如今只剩下了一个普通的小镇还叫着上都的名字,其他的都已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