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火车拉来的城市”,要与相伴几十年的老火车站说再见了。如今的株洲火车站,前广场已经布满施工围挡,站前商铺已经搬走,站内办公楼正在撤离,人民路管道施工占了一半道路。不时有市民来到“株洲站”三个大字下方拍照留念。
株洲火车站车站外景。 记者/刘震 摄
如果说记忆会像铁路越拉越长,那株洲这座城市的记忆,则与铁路交错缠绕,跨越百余年时光,仍在绵延继续。火车、铁路,这两个因工业革命而发展出来的词语,在株洲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05年修建第一个火车站至今,这座城市因铁路而兴,城市的居民因火车而聚,百年芳华间,留下无数铭刻在心中的回忆,编织成一首首直击心底的岁月之歌。
株洲火车站的历史变迁
朱力
株洲火车站位于繁华的芦淞区,周边商圈林立,人流如织。随着时代发展,旧有的火车站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为此,株洲火车站的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今年10月20日零点起,株洲火车站正式停办客运业务;11月,株洲火车站老站房开始拆除。而株洲火车站的历史变迁,却是个长长的故事。
(一)
随着萍醴铁路、株萍铁路、粤汉铁路长株段以及1937年的湘黔铁路株潭段相继建成通车,株洲的铁路开始初具规模。在当时全国铁路干线还屈指可数的情景下,株洲由此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中心。从1905年株洲建第一个火车站开始,至上世纪30年代,株洲这个隶属湘潭县的城镇已有总站、北站、南站、东站四个火车站,这在铁路系统尚不发达的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上世纪80年代的株洲新客站。
株洲最早的火车站其实在湘江岸边,这就是1905年株萍铁路通车后修建的株洲火车站,旧址在现建设南路的江天宾馆处,后来称为株洲南站。1911年1月,粤汉铁路长株段通车时,株洲建成第二个火车站,被称为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站址位于现株洲火车站南边的行包房位置。株萍铁路株洲车站与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相距有1.5公里,两站互不连接,直到1913年5月才修建了一条联络线,便于车辆互通。
后来,株萍铁路与粤汉铁路湘鄂段统一管理,株洲北站成为联运枢纽。之后,株洲北站改称株洲车站,原株萍铁路株洲南站改为岔道站,湘鄂、株萍两段,列车可经岔道站直通。再往后,株萍铁路并入浙赣铁路,新建株洲火车站,站址就在现在株洲火车站背面处的南岳岭下,即正在铁东路新建的长株潭城铁株洲车站位置,与粤汉铁路株洲站平面相对。两个车站背靠背,两站之间有7股半道,铁路东侧为浙赣铁路站(火车总站),铁路西侧则是粤汉铁路站。
至此,株洲先后设有4个车站,即粤汉铁路株洲站、浙赣铁路株洲总站、南站、东站。
新中国成立前的粤汉铁路株洲站是正在拆除的株洲火车站前身,当时它只有5股道,一个月台,靠一座简易钢架天桥横跨数条铁路,连接粤汉站和浙赣站,方便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但后来在日军飞机轰炸株洲镇时被炸毁。它的站房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日均发送旅客也仅有200人左右。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每当湘江河里涨水,江水倒灌,火车站以及临近的堤升街几乎全部被淹,导致火车时常停运,大水不退,火车就开不了。
1949年9月,株洲的4个火车站合并统称为株洲车站。原粤汉铁路株洲站办理客货业务,原株洲南站改为货站,办理整车货运。再后来,铁路东侧的浙赣铁路站拆除,合并到粤汉铁路成为株洲火车站。
(二)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株洲火车站只是一栋小平房,墙壁是用竹篾编造,两面抹上泥巴拌稻草。走进大门,正对面是通往站台的检票入口,左侧墙上有2个小窗口,即售票处。右侧是候车区,只有几排长木椅。逢年过节,坐火车的旅客多,工作人员便在车站前坪搭建一个简易候车棚。竹篾编织的席子作墙,虽能避雨雪,但无法抵御寒风,每到冬天,刺骨的冷风就拼命从竹篾缝隙往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