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包子的做法一直很有讲究,比如新疆的馕,甘肃的葱油饼,陕西的肉包子...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天全烤包子,当地人叫“三吹三打烤包子”。
我在李家坡和火烧子结缘。从两个路口分流,先过新场,再过桥。映入眼帘的山路陡坡是李家坡。几百户人家都姓李。每天炊烟升起,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农人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吃火堆。
当地有句话叫“荞麦翻山,小麦翻地,玉米馍馍能倒掉”。那时候庄稼人翻山越岭,回家虚度光阴。火凝结了玉米粉的精华,豆子的奶是甜的,适合辛苦劳作的人,农民真的很喜欢。火好扛,捧个山泉水,一点咸菜,吃的津津有味。秋冬季节,天气转冷的时候,烧一堆篝火,用灰煨一下。吃了它,你会感到温暖和精力充沛。
火的主料玉米,必须当年风干,粒粒饱满圆润,用水石磨,手感柔软,加少许调制好的豆粉。和面的泉水是在水缸里过了一夜的水。有木盆的尽量不用铁盆。面条被揉成干的和湿的。包子沿锅沿圈圈,中间煮青豆或时令蔬菜。
火出锅时,它的两面是黄色的,不粘手。它被埋在火炉的灰烬里,一点也不能马虎。第一把火是茅草或稻草,第二把火是杂木。草树的灰烧起来后,用火夹拉,要一袋烟才能翻。
火从烤箱里出来,就要注意了。你不应该把它扔在地上。你应该把它放在竹筛上摇一摇。半温的时候,可以屏住呼吸,用力吹在馒头面上,雪崩就消灭了。然后左右弓“劈啪”作响,跳动声如马蹄飞奔,暗示包子熟了。火已香,黄灿灿,神点正浓,食欲顿时涌上来。
火打完了,先给老人。孩子的牙齿比较嫩,应该是软软的,金黄的。凡是没出过家门的,不管家人还是客人,都把竹条放进去备用。
火外脆里脆,有熟玉米的甜香味,熟豆面的奶香味,还有烧柴的香味。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泥焖美食,如泥焖叫花鸡、泥焖嫩牛肉、泥焖土豆,都是原汁原味的美味,糊孩子也不例外。
火烧子的好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多年来尝过很多好吃的,对火烧子一直有一种情结。今年又去了一次李家坡,那里的路、桥、房子到处都在变。农民用上了电,放弃了土灶,吃了更多的面粉和大米。大火变成了回忆。
资料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金亚春
雅安地方志编纂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