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纪录片《玄奘之路》,我真的被玄奘的西行经历震撼了。他孤身一人,踏上丝绸之路,西行!西行!大漠雪山,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九死一生,终于到达心中的圣地。从出发到归来,他用了十九年时间,走了五万里行程,到过一百多个国家,简直就是超级驴友啊!
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想一想,如今的我们,青藏转一圈,无人区穿越一趟,就自豪的无以复加,相比玄奘的西游壮举,这又算得了什么嘛!别忘了,一千多年前,人烟稀少,没有高速国道,没有世界地图,没有网络可以查信息,他可凭借的,只是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
我有一个想法,要把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取经路线整理清楚,那么,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自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古人终于知道在遥远的西方,有西域这片地方,从西域再往西,翻过天堑葱岭(帕米尔高原),就是现在的中亚,一群“斯坦”扎堆的地方。对古人来说,那就是西方的西方,西方的二次方,俨然是天边的存在,故统称为“西天”。
西域、西天和印度的方位示意图
我们看电视剧《西游记》,听得耳朵起茧的一句话“去西天取经”,但取经的目的地并不在有“西天”之称的中亚,而是在印度(天竺),中亚只是路过,随后要折向东南。从地图上看,印度在我国的西南方向,所以,严格来讲,“去西天取经”的说法不确切,应该叫“去西南天取经”。
经就是佛经。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600多年后,公元67年,两位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抵达中国,将佛教传入中国。纪念该事件而建的洛阳白马寺,从此成为佛教在中国的祖庭。
白马寺(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传入中国的佛经并不齐全,断章取义,对佛法的曲解和误读司空见惯,佛教又分成各派系,相互间争执不下。但能达成共识的就是,在佛学的发源地印度,会有齐全准确的佛经,也就是“真经”。
玄奘,河南人,原名陈炜,生于隋朝末年,出身名门望族,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祖父的官,听起来虽没封疆大吏那般拉风,也算是朝廷高官了,父亲陈慧,隋朝一县令,这家人做官也不知咋回事,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玄奘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人生无常,家道中落,随兄长来到洛阳,从此踏入佛门。聪慧的玄奘,有良好的儒学根底,记忆力惊人,在佛学世界里,如鱼得水,很快便声名鹊起。
公元618年,隋末动乱,玄奘进长安,并由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遍访名师,切磋交流,研读各地佛学典籍。
公元625年,玄奘回到长安,此时已是大唐天下。
玄奘早期国内游历路线(纪录片示截图)
正所谓学的越多,不懂的也就越多。
玄奘开始思考了: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他一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玄奘明白,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再加上佛经的不全和争论,于是,玄奘就萌生了去印度取真经的念头。
他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的那烂陀寺院,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寺院的主持戒贤高僧,传说通晓一切佛法经论。古代中国人去印度,可选择走海路或陆路,海路不发达,大多数人只能走陆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经过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
取经地的方位示意图(纪录片示截图)
大唐初建,在李氏家族的统治下,一个伟大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但北方边疆,游牧的突厥人依旧强大,始终是唐帝国最大的威胁,好在强大的突厥分家了,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更好的是东、西突厥还不太对付。于是,为了牵制共同的对手东突厥人,大唐和西突厥的关系倒是暂时很友好,这对西行取经的玄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必须要穿过西突厥控制的广袤领土,从西域、中亚,一直到印度次大陆的北端。
国际形势图,玄奘西行取经大致路线图
当时,唐帝国正在积蓄力量,处于和东突厥的决战前夜。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帝国实行禁边政策,严禁百姓外出,没有官方命令,任何人不得越境西行。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遭拒。
心中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烧,玄奘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寻机偷渡出境。没有同伴,那就一个人走!虽千万人,吾往亦!
总之,我就是要去!
好了!铺垫的够多了,玄奘该上路了,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开始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吧:
公元627年秋,刚好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那一年,玄奘汇入逃荒的人流,离开了长安,时年28岁。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沿丝绸之路西行,经宝鸡、天水,兰州,一个月后,到达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今武威市)。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凉州城实行军管,戒备森严,违法越境,如果被抓,“杀”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如何才能走出凉州?这是玄奘遇到的第一难。
玄奘走到凉州路线图(纪录片示截图)
正值佛教鼎盛期,凉州的佛教气氛非常浓厚,玄奘设立道场,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作为成名的高僧,信徒众多,大家视其为精神导师,来捧场的粉丝无数,演唱会结束,哦,不!是道场结束后,信徒们布施了大量珍宝财物。玄奘留下一部分旅费,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寺院。精通佛法真好!
玄奘在凉州开设道教,讲经说法(纪录片示截图)
一个多月后,在凉州僧人的帮助下,玄奘悄悄离开凉州城,继续西行,从此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沿着河西走廊,来到了瓜州城,这就是大唐的边境了,再往西,就是西域地界了。瓜州古城,遗址仍在。
玄奘走到瓜州路线图(纪录片示截图)
瓜城古城遗址
当时的瓜州城,战争气氛更是紧张,如何偷渡瓜州城外的咽喉要道玉门关(唐玉门关旧址与现在的玉门关位置不同),这是玄奘的第二难。玉门内,百草繁茂,玉门关外,黄沙漫漫,夕阳西下,孤独的玄奘,远远注视着玉门关,心中弥漫着绝望…
破城子遗址(专家推测为唐玉门关)
公元627年秋末,玄奘仍然滞留在边塞瓜州。地方官李昌找上门来,拿出一份通缉令,捉拿擅自西行的僧人玄奘。神情威严,不苟言笑的李昌念完通缉令,办完了公事,突然换了一副面孔,满面春风地握着玄奘的双手说:大师见谅!我也是例行公事,我佛慈悲!我不会为难你的,但你得尽快离开,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原来这李昌也是个虔诚的信徒。(画面是我脑补的)。
一筹莫展的玄奘来到一座寺庙,求佛祖保佑,转机来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高僧玄奘为他摩顶授戒,并主动提出帮他偷渡出境。看看吧!在佛教盛行的时代,精通佛法,得是多大的财富和法宝,简直就是“学好佛文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二天,石槃陀带着一位年老胡人,牵着一匹瘦小的枣红马,和玄奘城外相见。老者说,瓜州以西尽是戈壁和沙漠,迷路丧命的人不计其数,结队的商人也不能幸免,劝玄奘不要西行。但玄奘心意已决,遂把枣红马换给了玄奘,这是一匹识途老马,关键时候,救了玄奘的命。
玄奘穿越大沙漠(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石槃陀带着玄奘绕开玉门关,从此往西,大漠中还有五座烽火台,有唐军驻守,五烽过后,穿过八百里的大沙漠,才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
从瓜州到伊吾示意图(莫贺延碛即为沙漠)
按说这石槃陀被玄奘摩顶授戒,就算是他的徒弟了,这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是身陷瓜州的玄奘最后的救命稻草,“胡僧”也有“猢狲”之意。所以,一些学者相信,石槃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但真实历史上的石槃陀,实在是首鼠两端,莫名其妙,他帮玄奘偷渡越境,并主动提出随玄奘同行,可没走多远,就动摇了。他怕被抓住,受牵连处死,于是就想杀人灭口。在玄奘赌咒发誓绝不出卖他之后,石槃陀才离开。你看看!这个熊样子,哪里像《西游记》中那个顶天立地,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师兄做派嘛?
从此,玄奘就要孤身一人,走向大漠,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了。这将是他西行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他最大的一难,其中又包括多少小难,数都数不过来了:干渴、冒险取水、迷路、幻觉、体力衰竭等等,不一而足,纷至沓来,详情请看下一章。
在现代地图上,玄奘目前已走的西行路线图:
玄奘目前的西行路线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