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忙,丰收在望。
芒种已过,从南到北,夏播夏收如火如荼。“三夏”农忙季节是关系到全年农业收获的关键阶段,它不仅与夏季作物的成熟收获相连,也是夏季作物播种和春季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冬小麦已收割1.67亿亩,收割进度达55%。全国小麦收获总体顺利,跨区机收总体平稳有序,粮食生产丰收在望。
农忙,保证粮食回仓,夏收忙。在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赵高村,10多台联合收割机一头扎进麦田,来回穿梭。随着隆隆声,饱满的麦穗被吞进了脱粒箱,留下一片片低矮的麦茬。
这两天,村种粮大户赵守着3000亩麦田收割。赵看着一颗颗金黄的麦粒被装船运走,心里充满了喜悦。“由于去年秋汛严重,这种小麦晚播了10多天。幸运的是,选择了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加上良好的田间管理。目前,收成情况良好。总体来说,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
目前,在中国第二大小麦产区山东,约有6000万亩小麦正在收割。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王介绍,从早期收获作业的供需对接情况来看,全省拥有稻麦联合收割机19.4万台,总量充足,加上国外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同时,农业农村部门还将会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发放跨区作业证2.7万张,办理技术服务车辆免费通行证231张,开辟农机跨区绿色通道。此外,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商务厅、中石油、中石化开展2022年“三夏”农业用油惠民供油活动,省内外机具操作人员享受用油9.5折优惠。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约占全年的1/5。今年5月底以来,夏粮主力冬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收获期。各主产区都抓住了风调雨顺镰刀收割的时机,大规模的麦收已经如火如荼。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冬小麦已收获1.67亿亩,收获进度达55%。一半以上的小麦收割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两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基本结束,安徽麦收进入收尾阶段,河南麦收进度超过80%,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即将进入收割高峰。
在全国冬小麦收获中,97%以上依靠机器收割,损失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王说,随着机械化作业成为夏收的绝对主力,机收的损失意义重大。以山东省为例。如果今年小麦亩产损失减少10公斤,全省冬小麦收获可节约粮食6亿公斤,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我们要求单季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市)开展机收损失数据跟踪监测。如果在监控中发现损失率较高,及时提醒服务机构和机器操作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提升机收集的损失水平。”
“去年全国通过机器收益损失挽回了100亿斤粮食的损失。”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深挖机收损失潜力,组织开展机收损失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力争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同时做好晾晒烘干工作,减少产后损失,确保粮食回仓。
抓夏播,抓茬,早播。
夏天不能放松,夏播紧随其后。“三夏”期间作物紧张,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小麦收获后,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开始了夏玉米、夏大豆和水稻的播种。
在“中原粮仓”河南,随着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收割接近尾声,夏播正在提速。“这个播种机是个好东西。两行玉米,四行大豆,整整齐齐。”位于沁阳市崇义镇后杨巷村的龙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田里,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负责人宋跃东和村民们把种子装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用了100多亩地才完成种植。
“玉米地套种大豆,既保证了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又能多收获一茬大豆。政府也给补贴,这块地性价比高!”宋跃东说,今年,他第一次尝试在合作田里复合种植玉米和大豆,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介绍,今年河南充分发挥农机作业优势,组织农民抢时间早播种,收种一片。以100万亩玉米-大豆带复合种植为重点,指导各地与承担任务的经营主体签订协议,帮助购置和改装机械,备足农机具、种子等生产资料,及时发放补贴资金,确保种足种好。“确保秋粮面积76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面积1.61亿亩以上。”王对说道。
夏播直接关系到秋粮丰收。各地各部门加大机械化作业和新技术支持推广力度,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帮助农民抢茬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