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龙江、乌苏里江分隔开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带:两地都分布着大量肥沃的黑土带,两地在气候、植被等方面也高度相似,两地生活的野生动物也基本相同。从这些方面看来两地的环境的确是挺相似的,然而两地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点:有超过2000万公顷耕地面积的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一大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紧挨着中国东北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区域都是森林和冻土带。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一般是指俄罗斯八大联邦管区其中之一的远东联邦区。联邦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0年5月13日签署849号总统令建立起来的:根据这一命令把俄罗斯全国划分为八个联邦区,联邦区下辖州、自治州、自治共和国、边疆区等行政区划。俄罗斯的远东联邦区下辖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萨哈林州、马加丹州、勘察加边疆区、楚科奇自治专区、萨哈共和国九大行政区。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总面积约为621.5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29万。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地区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851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面积大约是中国东北的4倍,然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所开垦的耕地面积却远远不及中国东北多。请注意我说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没中国东北多,而不是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可耕地面积没中国东北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都分布有大量适宜农耕的肥沃黑土,然而两地的气候条件对农耕开发其实是不利的。古代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开拓长期以来只到辽东半岛一带,位置相对更加偏北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在古代只分布着一些原始的渔猎部族。土地肥沃而又辽阔的东北平原直到晚清时期之前一直是“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群兽常出没”的天然野生动物园。
当时的史书对此曾记载道:“关东地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而‘荒’居首位”。直到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大量关内山东、河北地区的移民掀起“闯关东”的热潮之后才使昔日东北地区的大量荒地得到开垦。1953年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出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的17%,而当时全国人口约为5.4亿。
如今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是由“闯关东”这场人口迁徙活动所塑造,而在此之前东北地区实际上存在大量未开发的无主荒地。解放前闯关东的人群尚未到达黑龙江省最北部的边远地区,所以直到解放后黑龙江省北部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开垦。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这一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中。
随着曾经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以后东北地区才成为了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而在此之前东北地区其实存在大量未开垦的荒地。比中国东北地区纬度更高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气候上更加严寒。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畬在其所著的《瀛寰志略》中对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情况是这样记载的:“彼所有者多北裔穷荒之土,其东部层水积雪,草不繁,牲不育,不可游牧,故漠北诸部弃而不居……”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俄罗斯的国土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寒地带。这里气候严寒、终年积雪不化。不要说从事农耕活动的中原人难以在当地生活,甚至就连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难以在此生活,因此当地只生活着一些最为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这些部落面对装备了火绳枪的俄罗斯人是根本无力与之对抗的,因此俄罗斯人得以较为顺利地从东欧平原一直向东推进到太平洋沿岸。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南方人眼中都属于寒冷地带,然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比起中国东北要加一个“更”字。北冰洋沿岸、东西伯利亚地势较高地区和楚克奇半岛地区都属于寒带苔原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和,加之降水较少使植物难以生长。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夏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冬季在零下二三十度都是稀松平常,甚至零下50多度也都曾出现过。
早在1954年到1958年期间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就投入了67亿卢布并动员了数十万志愿者到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垦了4000万公顷的土地。然而尽管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垦荒所实现的粮食增产不仅极为有限,更糟的是导致了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到60年代初随着垦荒区风沙侵蚀的日益严重使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遭到了破坏。
事实证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尽管地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然而当地的气候条件其实是不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绝对一概而论: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南部靠近我国东北的一些地方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些地区其实就是相对比较适合农耕的。尽管这部分土地只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13%左右,然而不要忘了俄罗斯可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事实上如果这部分适宜农耕的土地被全部开发出来也能达到2.2亿公顷以上。如果这些土地能得到充分开发,那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可耕地规模将超过中国东北,然而目前为止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开发的耕地仅有1.2亿公顷。俄罗斯的前身是起源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国,后来通过征服远东地区的原始渔猎部族扩张成为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这也导致远东地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领土。
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位于欧洲,而远东地区则是俄罗斯偌大的国土之中距离欧洲本部地理位置最远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广人稀、资源丰富。远东地区的面积占俄罗斯全境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此广袤的一大片土地上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个人略多。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实际上就相当于闯关东之前的中国东北地区:由于人力资源实在是有限,所以自然会有大量没人去开垦的荒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缺少国家的系统性扶持导致发展缓慢。从1911年到2011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已减少了大约22%。在2013年之前俄罗斯的八大联邦管区中只有中央联邦区、南方联邦区和北高加索区3个区的人口略有增长,而其余5个区的人口均呈下降趋势。
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恰恰正是人口下降现象严重的区域。1991年到2011年期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大约减少了22%。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需要大量的人,而机械作业的全自动农业则需要大量资金。这两项条件恰恰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所不具备的:由于俄罗斯的历史发源于东欧平原、人口也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所以俄罗斯的工农业布局整体上是向欧洲部分倾斜的。
远东地区在俄罗斯的经济布局中长期处于一种塌陷状态。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远东的联系几乎完全依靠沙俄时代修建的长度9300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这唯一的大动脉联系,二战时苏联就极为担心日本趁苏德战争之机出兵切断西伯利亚铁路,从而导致自己的欧洲领土与远东地区首尾不能相顾。时至今日西伯利亚铁路依然被视为是俄罗斯维持自己在远东的力量存在的重要生命线。
铁路运输在俄罗斯这个国土面积广袤的国家一直发挥着维系各地区联系的重要作用。目前俄罗斯1/4的铁路路段已实现电气化。俄罗斯电气化铁路的总长度目前位居全球首位。然而俄罗斯密集的铁路网络几乎都集中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这些铁路不仅承担着俄罗斯国内主要的运输业务,而且还承担着俄罗斯与欧洲及周边国家的陆上运输任务。相比之下远东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就要比欧洲部分落后得多。
除了西伯利亚铁路这条唯一的大动脉之外远东地区几乎再没其他任何与外界联系的通道。稀疏的人口密度和漫长的东西跨度使俄罗斯始终无法摆脱基础建设和物流运输的恶梦。在上下游配套过程中的天量运费足以把俄罗斯一切依赖自由竞争的工商业扼杀到赔本破产。远东地区由于长期吸引不到优质的资本与劳动力,所以开发建设也就始终无从谈起。
俄罗斯远东目前的耕地比较稀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气候严寒等自然环境限制;二是缺乏开垦建设的资金和劳动力,同时也没太多的开发必要性。俄罗斯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远东地区始终呈现的是地广人稀的状态。目前远东地区已开垦的土地足够养活当地的人口,所以俄罗斯目前并没十分迫切想要开垦远东土地的想法。况且真要开发远东土地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气候原因导致远东地区的土地存在不小的开发难度。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使自然环境对于农业发展的限制越来越小,然而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考虑到性价比的。就像以色列之所以花费巨大的成本去开发沙漠、淡化海水就是因为受地理环境限制。如果以色列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以色列即使有开发沙漠的技术能力恐怕也不会跑到沙漠里去费工夫的。
拥有126.52万平方公里耕地的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印度的全球耕地面积第三大国家,然而俄罗斯的人口却只有美国的44%左右。以俄罗斯现有的耕地面积养活现有的人口完全不成问题,那么又何必在远东这样苦寒之地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呢?如果俄罗斯拥有了足够的资金、人力、技术,那么远东地区大量的潜在耕地也不是不能开发,只不过目前俄罗斯还缺乏这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