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6月11-12日),华北多地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在北京,大雨,闪电和大风袭击了许多地区,鸡蛋和冰雹落下,损坏了许多汽车玻璃和蔬菜大棚。更何况,春天北方的沙尘,夏天东北的低温,本地的龙卷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天气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制造者——东北冷涡。那么,东北冷涡的起源是什么呢?它的气质如何?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天气网在天气档案中推出东北冷涡。来听听东北冷涡的自白吧。
我叫东北冷涡。我出生在中国东北的纳瓦达。我是盘踞在高空的一股深深的冷气团。你可以把我想象成冷空气空的聚集地。我属于冷涡。每次来这里都是“闯入”暖空空气,被暖空空气包围,最终形成冷涡。我是一年四季的常客,一年四季都有出现,夏天最活跃。可以说,没有我的东北夏天是不完整的。
从卫星云图上,我可以看得更清楚。我有一个不对称的涡旋结构,非常巨大,延伸出去的冷锋云系有时可以长达几千公里。
△2020年5月25日15时(北京时间)FY-4A卫星云图。图中红色区域是东北冷涡的涡云团。
每个人都说我古怪暴躁。的确,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扔”冷空空气,与暖湿空气碰撞产生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龙卷风,还会出现气温骤降、昼伏夜出等现象。
说到我的奋斗史,就不得不提我在东北的行动。根据我的记录,在东北地区,我造成的雷暴最多,64%的飑线(一种线性强对流天气)与我有关。而且我造成的冰雹日数占了当地总冰雹日数的近一半。
虽然我在东北,但我可以“搅”到远在长江中下游的天气,比如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留下我足迹的地方。可见我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东北,外围势力可以达到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2021年7月31日夜,河南鹤壁出现暴雨,最大风力一度达到14级。虽然在东北千里之外,但这次极端天气是我一手策划的。
由于我体格庞大,行动缓慢,经常在一个地方待2到5天或更长时间,最长可达10天,耐力很强。所以我会在同一个地区连续几天出现同样的天气反复,比如断断续续的降雨和降温,这只是我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在一天内随机创建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比如我可以给北京分发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给河北分发短时强降雨。总之,变幻莫测是我的性格。我带来的天气具有局部性、突发性、反复性、不对称性的特点,具有破坏性。
当然,我也有温柔的一面。在炎热的夏天,我会给人们带来清爽的凉风;还能赶走雾霾,擅长制造蓝天白云的高颜值天气,美丽指数五星;我还可以缓解旱情,给干旱的地方送去及时雨。无聊的时候,偶尔和蒙古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切磋”技艺,制造出频繁、持续、集中降雨的局面,与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碰撞”。总之在人们眼里,我存在感很强。
因为影响广,情绪多变,还被气象界称为“淘气包”。长期以来,业界未能完全掌握我的发生机制,导致我带来的各种天气难以监测预报,给天气预报员带来了很多困惑。因此,天气预报员不会低估我。
为了成功捕获我,气象部门积极对我进行科研。2022年4月5日,中央气象台、沈阳中心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发布第一期《东北冷涡监测预报公报》。从此,我的专属公报诞生了,里面有路径和强度的实况监测、预报和服务提示。我也有官方号,受到了类似台风的隆重“待遇”。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公报,不仅对提高东北冷涡及其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东北地区防灾减灾和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显示了气象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勇气。
我的公告也有发布标准。气象预报员只有在监测区域有符合我数的条件且预计未来三天我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对我国有影响时,才会考虑发布公报。气象部门还建立了关于我历史个例的多源数据集,对我影响下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研发和应用的同时不断提高预报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