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生的种子长在地下。
2、植株在开花授粉后,子房柄会不断的延伸,并且从花管中长出紫色的果针。果针会纵向生长,一开始向上,之后由于子房柄垂于地面,因此会涨到土中,一般入土5-6厘米的时候,子房就会开始横卧,并且变大变白,外面还会长出绒毛,并且结出种子。
拓展阅读:
花生的生长和发育,既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也与环境条件有关。了解花生各器官形态特点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环境条件对其生育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的栽培措施,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
1、种子的形态与大小
花生种子通称花生仁或花生米,着生在荚果的腹缝线上。种子外形可分为椭圆形、三角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五种(图3-1)。品种间种子形态差异较大,同时与栽培条件及在荚果内着生位置亦有一定关系。
花生品种的种子大小,通常以饱满种子的百仁重表示,大体可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三种:
百仁重在80g以上为大粒种;
百仁重50~80g为中粒种;
百仁重在50g以下为小粒种。
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较大,如普通型大粒品种的百仁重可达100g左右,而珍珠豆型有些品种百仁重不足50g,同一植株上的荚果,主要由于种子发育程度的差异,种子大小亦有很大差别。充分发育成熟的饱满种子显著大于发育未成熟的种子。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通称先豆)较后室种子(通称基豆)发育晚,重量轻。
种子大小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其亦有相当影响。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粒大粒重。
2、种子结构
花生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又可分为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图3-2)。种子近尖端部分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
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由外表皮、中间层和内表皮三部分组成。外表皮是一层厚壁细胞,具有色素。中间层和内表皮为薄壁细胞。有些品种种皮有白色裂纹,此种现象与种皮结构有关,与生育后期土壤干、湿变化等环境条件亦有一定关系。
花生种皮的颜色大体可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花生种子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种皮颜色往往变深,所以品种特征颜色应以收获后晒干剥壳时的色泽为准。
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近年来研究认为,在花生荚果诸多抗黄曲霉毒素污染性状中,种皮结构最为可靠。种皮表面蜡质匀而厚、细胞排列紧密、透性低、种脐小的品种(系),抗性较强。
胚的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子叶两片,特别肥厚,呈乳白色,有光泽,富含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重量占种子重的90%以上。子叶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养分,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器官分化与形成提供营养。试验和大田生产均证明,子叶大小及完整与否对幼苗长势强弱和未来产量有重要关系,选用一级大粒健全种子作种,是培育花生壮苗以及最终取得高产的基础,胚根突出于两片子叶之外,呈短喙状,将来发育成主根。胚芽白色,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胚根和子叶节之间为下胚轴。
二、种子的休眠性
花生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种子的休眠性。种子完全休眠所需时间称为休眠期。不同类型品种的种子休眠期差异较大,普通型与龙生型有的品种长达150d以上。珍珠豆型与多粒型品种休眠期很短或无明显休眠期,这类品种若收获失时,种子在植株上便开始发芽,造成产量损失。
花生种子休眠的原因是种皮障碍与胚内生长调节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珍珠豆型与多粒型品种的休眠可能主要与种皮障碍有关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只要破除种皮,即能使之发芽。普通型、龙生型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种皮障碍外,主要是胚内存在抑制物质的影响。单纯通过破除种皮的方法不能使这类种子发芽。
影响花生种子萌发的胚内抑制物质可能是脱落酸。据试验,用脱落酸处理已解除休眠的种子,能使种子恢复休眠。花生休眠的解除与种子内乙烯的积累量有关,试验表明,当种子内部乙烯浓度达到0.4微升/升(先豆)和0.9微升/升(基豆)时,可显著解除休眠。
通过以上的表述,大家在实际管理中,不要过量或者多次使用调节剂等激素类的叶面肥和化肥,这样会增加种子在土壤中的发芽率。同时也提醒大家适时收获,如果延后收获时间比较长,超过花生本身的生育期天数也是造成种子发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