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是唯一一位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女性,她也是唯一一位能被列入史记“本纪”中的一代女帝。在汉初那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中,她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左右着汉初的历史,成为改写历史的先驱者。她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
一、结发之妻,贤惠善良
吕后姓吕名雉,因躲避仇家而随其父吕公迁居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极好,沛县的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其中就有当时身居泗水亭长一职的刘邦。
据《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刘邦在年轻时,是出了名的骗吃骗喝的江湖小混混,那天他正打算故技重施,假装自己进献万钱,以此获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不料被主吏萧何一眼识破,吕公本是怒气冲冲想将他赶走,不料在见到他的脸后态度却急剧反转。
据《史记》描写:“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相传刘邦母亲怀孕时电闪雷鸣,甚至有蛟龙附于其肚子上,于是产下了拥有龙颜天子面貌的刘邦。
吕公擅长面相之术,在见到刘邦后就知道他定有大富大贵之相,于是将他当做上宾客来对待,甚至不顾妻子及萧何的阻挠,硬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
其实刘邦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刘肥。不到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大她十五岁的九品芝麻官刘邦,而且这位中年大叔还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家徒四壁,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实在是让吕雉难堪。
但早年的吕雉贤惠善良并未多言,而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嫁给了刘邦,为其生下一儿一女,即日后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并且对非亲生儿子刘肥尽心尽力地照料、耐心教养,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吕后能坦然面对这样一桩门不当户不对丈夫还是个无赖的婚姻,实属不易。
初嫁给刘邦时,夫妻俩生活拮据,而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自下田种地、亲自缫丝织布,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为刘邦打点好家庭内部事务。
早年的刘邦经常到处闲逛,骗吃骗喝,很多时候为躲避仇家只好亡命荒山野岭。导致吕雉除每日打理好家务之外,还需要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在楚汉争霸时,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吕雉和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获,当了三年的人质,在这段艰苦的时光里,吕雉仍然细心侍奉公公,一直撑到了回归刘邦的身边,可称得上是贤良淑德。
也许正是早年这种艰苦环境中的磨难,历练了吕雉坚决果敢的性格,才使得她能登上权力的巅峰宝座。但也正是日后的权力斗争改变了这个原本贤惠善良的女人。
二、争宠夺嫡,阴谋算计
相传在楚汉战争的紧要时刻,项羽带领精锐骑兵突袭驻守彭城的刘邦,刘邦大败而逃,丢盔卸甲,一路跑到定陶地区,他看到路边有一口枯井,于是急中生智,跳下去避难。
待追兵过后,住在附近的戚氏父女路过枯井,听到求救声,把刘邦救出并带回家吃饭歇息。戚父得知刘邦的真实身份后便将自己美丽的女儿许配给他。刘邦称帝后,封戚氏为戚夫人。戚夫人尤其擅长歌舞萧瑟,颇受刘邦喜爱。
于是,在当了三年人质、辛苦侍奉公公回来后的吕雉看到刘邦身边多了一位颇受其宠爱的戚夫人,自是心怀不爽。她是贤惠善良的儿媳,但更是一个希望得到丈夫独宠的女人,因此登上后位的吕雉开始盘算计策。
可这戚夫人却不知好歹,得到圣宠还不满足,硬是日日夜夜在刘邦面前哭泣流泪,据《史记》记载,其已经达到了“日夜啼泣”的地步,希望让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成为太子。
晚年的刘邦也是被美色所惑,并且戚夫人也常年在刘邦耳边嚼舌根,常常说:“刘盈性格仁慈软弱一点也不像你,反而刘如意杀伐果断才有你的风范。”刘邦听信了戚夫人的谗言,也开始盘算着废掉吕后所生的嫡子,而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面对戚夫人的教唆挑拨,《史记》中描写吕后的反应是:“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短短九个字,将精明的吕后所做的努力完美地概括了出来,吕后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降低自己的身段请求大臣张良等为其与刘邦周旋、拖延时间,自己又派人请出当时的名士——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做太子的师傅。
刘邦早年仰慕商山四皓已久,却一直无法请得他们出山,于是在遇见商山四皓后刘邦便认为太子能力更强于自己,加之以张良为首的大臣们阻止废除太子,刘邦这才打消了念头。
在面对废立太子的风波时,吕后显示出了超乎常人的镇定与冷静,表现得极其成熟,动用一切力量巧用计策夺回太子之位。她的做法是“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而另一边戚夫人的做法却只是单薄的“日夜啼泣”。两者对比,相形见绌。也只有吕后这样的女人才有资格享有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执掌大权,心狠手辣
经历了废立太子风波后,吕后已经恨死戚夫人,于是在汉十三年汉高祖刘邦刚刚去世后,吕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失去靠山的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让她穿上囚犯的衣服,干繁重的体力活,把曾经如花似玉的戚夫人,折磨得不成人样。
另一边,吕后派人将赵王如意召到京城准备痛下杀手,仁慈的汉惠帝知道吕后的想法,便一直暗中保护赵王如意,让他一直跟在自己的身边。但姜终究还是老的辣,吕后依然找到了方法,趁汉惠帝早起外出打猎而赵王如意仍在府上睡觉时毒杀了赵王。
赵王一死,吕后又无处泄愤,于是她又将愤怒转到了戚夫人身上,据《史记》记载:“太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这一次,吕后残忍地命人剁去戚夫人的手足,剜掉她的双目,给她喂下毒药,最后将她扔到厕所里,还亲自给她命名称为“人彘”。吕后做完这一切后非但不觉得恶心、恐惧还自鸣得意,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来观摩人彘,汉惠帝得知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彘就是戚夫人后,从此一病不起、不理朝政。
年幼仁慈的汉惠帝,害怕的不是人彘而是自己母亲的心狠手辣,他那一句“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说尽了内心的无奈,可以说他害怕吕后为了真正执掌大权会向自己伸出魔爪,而选择逃避,也可以说他是愧对于天下,吕后如此残暴终会对天下所不利,而自己身为天子却需遵循“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无法阻止,既然如此,他也没有脸面再治理天下。
吕后这一“人彘”行为成功实现了一箭双雕,既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愤恨,又轻松推开了自己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汉惠帝”。
在政治上,吕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开始对开国功臣们痛下杀手。据《史记·吕后本纪》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刘邦实现统一之后,开始日渐沉迷美色歌舞。反而吕后头脑清醒,她知道历朝历代开国功臣都不能留下,否则后患无穷,于是便开始屠杀功臣,使自己在朝中站稳脚跟。
她将第一把刀指向了韩信,吕后与萧何共同利用计谋将当时心怀谨慎装病不朝的韩信骗入宫中,当韩信一脚跨入宫门之时,早已按吕后指示埋伏左右的武士一拥而出,将韩信抓获。
吕后当机立断,将韩信就地斩首并迅速灭其三族。一时之下,朝野之中没有人不为吕后叹服。吕后也顺利真正地执掌大权,再也没有人敢反抗。日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杀功臣说不定正是借鉴了吕后这精明大胆的做法。
四、历史的另一面:吕后只是残忍霸道吗?
评价一段历史、评价一个人物当然不能只从她本身去出发,还应从整个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吕后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就像残忍如武则天,但她带来的“贞观遗风”也确实令人叹服。
首先,吕后所做的这一切虽残忍但却事事在理。比如在废立太子风波中,如果吕后没有如此果敢地保住太子之位,谁能保证像清朝那样“九子夺嫡”的戏码不会提前在汉初就上演了呢?谁能保证只会“日夜啼泣”而没有丝毫能力的戚夫人,在当上太后之后不会将这江山搞垮呢?
再者,吕后若不斩杀功臣,谁又能保证在朝廷中掌握着巨大势力的众功臣不会举兵造反,国家会不会再次面临分裂呢?为了避免这一切无法保证的事情发生,吕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斩草除根,虽显得她残忍霸道,但这却是最好的办法。
其次,让我们顺着时间线来摸索,吕后在位期间正是汉朝刚刚建立之时,这时国力衰微,急需恢复,而在吕后崩逝退位没过多久后,汉朝就迎来了国力昌荣、百姓安乐的“文景之治”。一个历史时期的繁盛必有前代为其做下充足铺垫,而吕后对于文景之治就是一块最好的铺路石。
《史记·吕后本纪》中最后一段描写吕后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在位期间,秉持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的政策,除必要的整治行动之外,基本都处于休息无为的状态,吕后吸取秦朝苛政的教训,采用少施刑罚,反而导致犯罪的人更加少了,因为没有了严刑苛政,男子身为劳动力又都回归了田园土地,自是没有闲暇进行造反犯罪。
相反,若男子都因为小事被抓进监牢,那么劳动力不足导致粮食不足反而会引发暴动。不得不说吕后的无为政策施行得恰到好处。
最后,我们再看当时人对吕后的态度。最直观的就是《史记》的编写者司马迁。吕后是他唯一一位为女性作的传记,也是唯一一位能够被列入“本纪”中的女皇帝。相比之下后面那位亲历“文景之治”以仁慈著名的薄太后却没有这样的殊荣,从这我们得出吕后在司马迁以及在当时百姓心中地位之高。
作者:颦安,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