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板的三句话(送给老板们的三句话)
一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还是要3句忠告?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明早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当晚男人未眠…早晨,他对老板说:我要3个忠告。于是老板给了他3句话。
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说完老板给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请问到**走哪条路近?路人甲:走小路吧,近。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他迫不及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于是他又睡下了。
第二日起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原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人活着。男人长叹:啊…又走了几天,当第二个面包吃完时他已离家不远了。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女儿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这时他发现这个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子一起分享…切开之后却发现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清楚否则到最后后悔的是自己!
成大事必备9种能力、9种手段、9种心态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
(6)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
成大事的九种手段:
1、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2、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3、突破困境--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4、抓住机遇--善于选择、善于创造
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5、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关于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6、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
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则关于高速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7、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
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8、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
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9、重新规划--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可以讲任何一种手段,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但这个结果是不是最佳的结果,恐怕就很难说了。成大事者总是选择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完善的结果,这就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手段对你推动成功的计划是否立竿见影!
成大事必备九种能力
挑战生存的能力:善于在现实中寻找答案
1、摆正心态,敢于面对现实
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来说,不能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则敢于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这就叫强者!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成大事的经验:适应现实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副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如果你能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自下而上须臾离不开现实,随着现实的变化,我们必须随之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这是生存的必须。
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现实,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2、让你拥有过硬的自制能力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为有点压力就心里浮躁,遇到一点不称心的事就大发脾气。
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
一个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后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对不要放弃,成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烦或阻碍,你就去面对它、解决它、然后再继续前进,这样问题才不会愈积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时,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因为“不”也许导致你决心的动摇,放弃你的目标,从而前功尽弃。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压力,让压力在你面前屈服。
3、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
一种抵触情绪的产生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从诸多小事上体现出来。我们应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它不仅会给我们造成身心上的伤害,而且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绪有时会成为绊脚石。
为了你的成功,你必须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你必须去适应别人,适应形势,不然的话,你注定成不了大事,注定会被淘汰。
4、独处可以激发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么独处的话,成大事者都是善于独处的人--在独处的过程中激发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压倒并让你永远沉默,也可以像推进器产生强大的动力。
比别人先走一步,能创造一种成功的心境。
在独处时,你应当有所思考,不要总人浮于事。
5、压力是最好的推动力
欲成大事者,因目标高远,压力可能会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须能承受这种压力,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人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应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得到的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的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情。
6、以变应变,才有出路
顺应时势,善于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这是成大事者适应现实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如果没有和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没有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周全的头脑,灵活应变的手段,就根本无法驾驭大的局面,将很难成大事。
一个人能看清自己的现状,心态就会平衡许多,就能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认识这个世界,并且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7、自信心是人生的坚强支柱
自信心充足者的适应能力就高,反之则适应能力较低。
一般信心不足较严重的人常有一些身心症状,比如孤僻,害怕与人交往,说话过于偏激,悲观失望。
如果做事成功的经验越多,那么自信心就越强。
自我成功锻炼的机会越少,自信心就越弱,以致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
十九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8、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强项上
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
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
勤加练习、勤加练习、最后还是勤加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9、要专心地做好一件事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最成大事者的商人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每个人做人办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讲,一个人就有一种手段,一个人就有一种靠自己的手段获得成功的途径。无数事实表明,有些人就是太过于自信,想念自己确认的手段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但不知道这种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他们总觉得离成功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实际上越来越远。
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心态之一:积极向上
1.时刻想着出人头地
2.做“小人物”时要向“大人物”看齐
3.惟有进取心,才能成大事
4.摒弃逆境的干扰,寻找向上的根源
5.放弃也是一种成功的开始
6.在平凡中做不平凡的事
7.保持年轻的心态很重要
8.永远积极、主动、热忱
心态之二:勤勉谦恭
1.壮志凌云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2.勤敬产业,谦恭做人
3.勤勉高于天赋
4.勤奋造就成功,懒惰摧毁天才
5.养成勤奋的习惯会终生受益
6.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7.恒心与支持能“点石成金”
8.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心态之三:诚实守信
1.诚实是一种源自自身的本质
2.诚实守信才是大赢家
3.以诚信奠定成功基业
4.真诚的友谊会使你的事业更发达
5.做人要有正直的品行
6.诚实守信是成大事的“信用卡”
7.要成大事,择友不可草率
8.以真诚待人,用热忱做事
心态之四:敢于挑战
1.敢于挑战自我,克服贬低心理
2.挑战无极限
3.坚持到底靠靠勇气,半途而废是懦夫
4.勇于挑战激起成大事的信心
5.勇气是战胜困难的良方
6.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7.毅力与恒心是成大事的基本功
8.坚持不懈成大事,浅尝辄止无出路
心态之五:善于合作
心态之六:知足平衡
心态之七:乐观豁达
心态之八:宽厚容人
心态之九:永远自信
拓展阅读:
文 /环球锦鲤周小凡
此刻,假如你是一家全球顶尖的设计营销咨询公司的老板,现在你的公司想要招聘营销人才,推动企业的创新。
那么,你会把目光锁定在什么人身上呢?
是人才市场上工作阅历丰富的一线营销人,还是功劳薄有一本书那么厚的营销大师呢?
有这样一家公司,曾经为苹果设计出第一款鼠标,给宜家打造出2025概念厨房,在2018年“世界500强品牌排行榜”上,以设计营销咨询公司的名义,高居234的位置,这家公司的名字叫“IDEO”。
面对刚刚的问题,他们没有选择什么营销大师,也没有找那些有经验的一线人员,反而是把目光锁定在了人类学家的身上。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人类学家。
就连公司的总经理汤姆·凯利都说:
“这可真是个清闲的美差事啊,这些博士要做的就是观察人,然后拍几张照片和视频,回来给我们讲讲故事,这能叫工作吗?”
在总经理的视角当中,只有那些操作着复杂机器的工程师、以及设计各种优秀产品的设计师日常所做的事情,才能称之为工作。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的法则”,几年之后,汤姆·凯莉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因为实践证明,人类学家竟成为了IDEO内部最重要的创新源泉。
其中有一个案例,可能很多人都有听过,是关于火车站饮料亭的时钟设计。
这些人类学家们在火车站的观察中发现,在列车到达的前几分钟,站台上的乘客通常都会望向饮料亭这边,然后看一看手表,再看看列车,最后定在原地,等列车到达面前。
这几位人类学家意识到,这些乘客是想要买点东西喝的,但是却害怕错过列车,于是选择了站在原地等待。
他们把这个想法传达给了饮料亭公司,于是乎,这家公司就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饮料亭,上面挂着醒目的钟表,用来提示乘客,他们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买一瓶饮料。
结果华沙火车站的软饮料销售额大幅增加,而一些营销公司得知了这个方法后,也纷纷加入实地观察,成为了这个方法论的忠实信奉者。
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是IDEO和某玩具公司的合作,起初,他们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和数据,来研究孩子们的喜好,从而打造出一款孩子们真心喜欢的玩具出来。
然而几次三番下来,并没有什么成果,这时,一位名叫凯特·伯奇的人类学家站了出来,他是这个项目的牵头人,同时也是一名设计师。
他就对团队中的人说:
“每一代的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像我们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相比,完全没有相似性,我们必须要接近现在的孩子,搞清楚他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于是他们的团队纷纷走出办公室,去接近小孩子,但是问题又来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大多都未婚,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聊天。
那些孩子刚听一两句话,就立马不耐烦了,表示不想和眼前的这个人交流,凯特·伯奇想了想,给团队的人出了几招:
比如见到孩子先蹲下来,夸一夸他的鞋子,或者问问他,如果给他100块钱,他会拿去做什么,再或者,你也可以分享一个自己的秘密给他等等。
还别说,这个方法真就奏效了,孩子们和这些大人交谈甚欢,纷纷吐露心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IDEO的这些人,他们最终也完成了和玩具公司的合作。
说到这里,你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人类学家和营销工作有什么关系,更想不明白,人类学家怎么就推动企业的成功创新了。
其实说回IDEO这家公司,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们确实是敢用人,而且也是会用人。
敢用人不必多说了,有多少公司的老板,敢把科学家搬进自己的企业呢?
而说到会用人,就不得不提一嘴他们的文化理念,那就是“依靠创新推动企业进步”,IDEO启用人类学家来驱动创新,一方面是他们践行了这么多年企业文化的积累,另一方面,不知道你发现了没:
营销工作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透过对人类消费行为的观察,来获取人们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以及动机。
而人类学家恰恰是观察方面的高手,而且他们研究的内容,正是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这么一看,你是不是就明白,IDEO为什么“会用人”了?
这几年随着信息渠道的不断打通,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也开始效仿IDEO这样的做法,美其名曰“颠覆创新”。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公司的老板,去年的这个时候,招了一位书法大师和风水大师来公司,意在用注入文化的力量,来帮助公司改变现有的情况。
这的确够颠覆,也够创新,但说到结果,除了公司的墙上多了不少字画和罗盘之外,公司的业绩始终也没能提上来。
你说这能叫创新吗?我觉得这就比封建迷信强上那么一点点,最多算是开放迷信罢了。
其实我个人在看过了IDEO的创新实践之路后,发现我们的企业,对于“企业创新”这个字眼,多少有些钻牛角尖了。
在面对企业创新这件事上,至少要从三个误区中走出来:
01.创新不是创造新事物、新概念,而是打开一种全新的视角
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对于创新这件事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创新,一定要造成一个全新的事物”。
因此,他们执着于开发出一个新产品、一项管理员工的全新制度,亦或是鼓励让员工留下来主动加班的新措施。
然而这样的做法,显然并不是创新,更确切一点说,这是在“创造”,而且是“为了创造而创造”,硬生生的搞个概念、生搬硬套的拿出个制度模板,这些都属于创造的范畴,和创新压根儿就不沾边。
其实我们不妨仔细的想想,人类从一个创新大爆发的年代,走入边缘创新的新时代,这里唯一没变的一个逻辑就是:
创新者们一直在用自己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熟悉的世界。
就像是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的那样,发现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找到了全新的大陆,而在于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去看待熟悉的世界。
如果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有过涉猎,那么你还会发现,越是知识爆发的年代,就越容易诞生伟大的创新。
事实上,这就是人类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世界、改变世界的结果。
在数学家的眼里,这个世界由各种各样的数字组合在一起;在建筑学家的眼里,这个世界是由钢筋和混凝土搭建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自己所涉猎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因而每个人、乃至某一个小群体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同。
人类学家参与营销咨询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重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等同于给这项工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多了一个观察的方向,进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方案。
02.创新的目标不是完美,而是无限接近于真实
第二个误区,是源自于人们内心对于完美的追求,的确,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创新工作是完美的,但仔细想想看,完美真的是目标吗?
如果为了让工作的结果更好看,那么IDEO应该选择去奥美和里奥·贝纳这样的4A广告公司挖人(当然我并没有任何贬低广告人的意思,我自己的理想也是当一名广告人),他们会把数据弄的更漂亮,成果更吸引人。
但是他们为什么选择了人类学家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想知道人们最真实的行为心理和动机,只有离出发点越近的人,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所以说,一定要搞清楚创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人,那么毫无疑问,创新的目标肯定就是你绩效要完成的指标。
但是如果真的换成是像IDEO这样的老板,我觉得还是要有必要思考一下,要通过创新,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03.创新不是颠覆,有的放矢的改动才是良策
关于创新的第三个误区,是很多领导者分不清“创新”和“颠覆”的区别。
事实上,创新和颠覆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往往针对局部,后者通常指向整体。
为什么很多人把乔布斯发明的iphone称之为颠覆,而非创新?
因为iphone的出现,不仅是打破了产品的市场格局,更是让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以及产品功能的走向,甚至是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人机交互,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样的变革不是每天都在发生,企业的创新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听你的老板天天喊着颠覆市场、颠覆行业、颠覆现有的人员配置,能做到的人几乎十万、甚至百万中无一。
即便是像IDEO这样强大配置的公司,也通常都是发现哪里不对就改哪里,发现营销工作有困难,就针对营销,发现设计工作不好做,就针对设计。
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局部的痛点,实现小规模的、迭代迅速的创新,才是正确的“创新观”,而关于颠覆,有这个心确实很好,但是做不到的话,真的不必强求。
“企业创新”这几个字虽然看着简单,但是放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却发现这个概念真的是太大了,从产品到理念、从执行到策略等等,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展开创新工作。
但在这项工作中,唯一不变的因素,就是“人”,创新是人们通过执行新想法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像IDEO让人类学家参与工作的“骚操作”,其实也并没有多么的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时代发展至今,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已经不再泾渭分明,企业想要创新,自然也就不必用传统的头衔和标签,去定义员工了。
参考资料:
《决定未来的10种人》——作者:Tom·Kelley
《IDEO,设计改变一切》——作者:Tim·Br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