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美味生蚝富小镇

新华社大连6月20日电标题:美味生蚝富镇 新华社记者蔡永军、郭翔 凌晨5点,刘洪生驾驶的养殖船已经劈波斩浪,驶向约一小时路程的牡蛎养殖区。 他身后的岛屿越来越小。就是石城岛,辽宁省庄河市石...

新华社大连6月20日电标题:美味生蚝富镇

新华社记者蔡永军、郭翔

凌晨5点,刘洪生驾驶的养殖船已经劈波斩浪,驶向约一小时路程的牡蛎养殖区。

他身后的岛屿越来越小。就是石城岛,辽宁省庄河市石城乡政府所在地。近年来,以“政府+企业+渔民”的模式打造的“牡蛎小镇”而闻名。

石城乡由9个岛、礁、丘组成,土地面积仅2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到1.5万亩。但石城岛海域辽阔,海域总面积50.8万亩,滩涂面积6000亩。大海成了岛上人们的“耕地”,仅牡蛎养殖面积就达10万亩。人们餐桌上美味的生蚝成了这个乡镇很多人的生计。

到达养殖区,刘洪生和伙伴们熟练地拿起木筏,收笼。船上钓了一笼牡蛎,然后运回岛上。简单加工后,通过冷链快递发往各地。

刘胜出海了。(新华社记者蔡永军摄)

刘洪生负责养殖,包括苗种放流、捕捞和养殖船的日常维护,他的爱人韩则组织人在岛上清理捕捞上来的牡蛎。两人都就职于大连石城岛牡蛎小镇实业有限公司,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与牡蛎紧密相连。

50岁的刘洪生介绍,24年前,他和爱人开始养牡蛎。从海边礁石上挖牡蛎苗,到养起来收起来卖,都得自己操心。当时二倍体牡蛎半年左右不能上市,没有任何利润。冬天上市的时候要冒着严寒开壳吃肉,只能卖到附近的小区域。

“我驾驶的最早的船是一艘18马力的木船。这艘船是钢制的,有280马力。船越来越大了。”刘宏生对公司前景相当乐观。他的月收入能有15000元。“现在我会做我那份工作,比以前赚得多,风险也小很多。”

回到岛上,收获的牡蛎被转移到岸上的场地,韩开始带领几十名妇女清理附着在牡蛎上的贻贝和其他杂物,并将长在一起的牡蛎分开。她说:“以前牡蛎是按斤卖的,差不多每斤1.3元。现在按斤卖,每斤能卖8块钱。岛上的人很少出去工作,岛上有工作,有时候找不到人,很多人来岛上工作。”

工人们正在分拣牡蛎。(新华社记者蔡永军摄)

经过初步清洗后,牡蛎被送到公司在岛上的工厂,经过自动清洗、按重量分拣等程序后,进行保温包装,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大连石城岛牡蛎城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王明鑫说,现在三倍体牡蛎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它们又大又肉,通过冷链运输到其他城市都很新鲜。牡蛎不再只是海边人的美味,但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养殖三倍体牡蛎。

到了下午,这个地方清理牡蛎的妇女们就坐上电瓶车,开始赶往其他地方继续工作。

石城乡党委书记蒋华说,石城乡是典型的以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体的渔业乡镇。其特色项目为牡蛎养殖、加工和销售,80%以上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生产相关的工作。近年来,由于牡蛎品种升级、产量增加、冷链运输推广、市场扩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青壮年人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

初步清洗后的生蚝。(新华社记者蔡永军摄)

谈起三倍体牡蛎的热潮,附近的一位乡干部插话说:“现在能干活的女人都在打工挣钱,不赶下海,也不喜欢海边挖野牡蛎的好处。海边的野生牡蛎越来越多了。”

作者:蔡拥军、郭翔

  • 发表于 2022-06-23 11:15:35
  • 阅读 ( 279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35
135

110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