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中国的草原都城辽上京)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特别是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的规划特点,往往在于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建设的。现存最早的关于建城的文献《考工记》中对周代的城市建设制度有明确的记载。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级而异,城内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有等级区分。
辽代建立的草原都城——上京城,从《辽史·地理志》中来看,其对上京城的描述为“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北谓之皇城,......南谓之汉城......中有大内。”上京城大致呈一“日”字形格局,共计8838.63米,大概16.25里。于2011~2013年中,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辽上京城遗址进行系统地考古勘测和发掘过程中显示上京城由皇城和汉城组成,辽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城分南北,北边为皇城南边为汉城。
沙里河从两城之间穿过。皇城周长有约6400米核算过来大概就是12.8里。皇城遗址的平面表现为不规则六边形,面积225万平方米。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城墙均为夯土版筑,残高5~9米。外城东、南、北墙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冈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其中宫城位于皇城中央部位,皇城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墙基已毁,周长约2000米。而汉城遗址平面图大致呈现为方形,周长约 5800米,合11.6里。面积210万平方米。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三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基宽12~ 15米,残高2~4米。没发现有马面和敌楼。从上面所述之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京的规划思想。
首先,上京城整体平面布局为坐西朝东,这体现其崇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因为契丹人崇尚东方光明,东向拜日是契丹人的一大显著的传统。杨宽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中说上京应当是采取唐代长安的城市营建体制,而且与此同时保留部分契丹古已有之的传统。还有人认为辽上京已恢复一千五百多年前东周时期“两城制”体现了上京的建立同时也借鉴了汉人传统的建城思想。其次,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上京的皇城有较高明的军事上的考虑,皇城中瓮城、马面和城墙俱全,值得注意的是两马面之间的间距正控制在一般弓弩射程范围内。
相比之下,南边的汉城与皇城相比城墙坚固度远远不够,更是没有马面的设置。这体现了契丹政权认为其主要敌人位于南方中原地区,上京城的建立便是以汉城防护皇城。皇城的建设有着军事上加强防御的考虑,这就是其中的凭据之一,关于此种现象,就说明了契丹认为主要敌对势力存在于南方中原地区,契丹统治者用汉城来防护皇城的安全。 再次,上京之建立体现了契丹政权中城市的等级,能看出一些契丹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上京城的南北大帐及独有的城市功用,也体现在其与其它京城及州府城的规模差别上。
最后说一下上京城内外管理,其郊外是牧民扎营畜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两种产业两不干扰并和谐共存交相辉映。从遗址可以看出城外驿路四通八达,来自各地的商人来来往往。而辽代统治者肯定不会仅仅关注着城内的产业状况,他们的经济来源肯定更多得依赖于城外的农业和畜牧业,他们对上京城进行管理和控制所创立并运用的制度肯定和这些有关系,我想很可能也是和中央及地方官制的设立一般,建立两套制度进行农牧分管,从而服务上京巩固政治中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