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刮风(风是怎样产生的?)
你一定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小孩子都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嘛!
那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我指的当然不是你打开电风扇,更不是你鼓起腮帮子吹一口气,而是自然界大规模的空气流动,你知道答案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风的起源,从科学的角度探究大气压力、地球转动以及热力分布对风的影响。然后你就会知道,风,绝不是吹一吹那么简单。
在大风中摇曳的樱桃树
我们的地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这两种气体占到了大气体积的99%以上。气体是物质,它们也是有质量的,地球大气的总质量达到约5.15×10¹⁸ kg。我们所说的气压,就是每单位面积的大气压力,也就是它上方空气柱的重力。
你可能会说:这很简单啊!谁都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是760mm汞柱高、是101325 帕斯卡,相当于每平方米要承受10.3吨的压力。
大气压的测量
很好,你的回答很正确。但这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它既是一个测量值,也是一个规定值。即:当温度为0℃、在纬度45度海平面、水银气压表上的数值为760毫米水汞柱高(相当于1013.25百帕),这就是一个标准大气压。
事实上,在纬度为45度的海平面,温度并不总是维持在0℃,而只要温度发生变化,气压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彼此之间会远离,空气密度随之减小;反之,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空气密度增加。而一个地区大气厚度基本不变,密度增加就意味着这个地区上空有更多的空气,其大气压力自然增加了。
大气压力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地球表面因地形地貌的差异、日照强度的变化、水气蒸发量的不同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造成了地表空气形成一个个不同温度的气团。在这些气团相交汇的地方因大气压力不同会导致空气流动,空气会从压力高的区域向压力低的区域倾泻,这就是风。
全球主要气团,颜色表示冷暖
大气环流是覆盖地球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风。由于地球赤道附近覆盖着大面积的海洋,这里的阳光也最强烈,海水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大量蒸发进入大气,同时海面的高温也加热空气。海面上方的空气团受热形成上升气流、气压降低。
赤道上升的气体不会堆积,它一方面在高空冷却形成大规模降水,同时向两侧极地方向移动。当这些空气移动到南北纬30°附近时,它已经变得又干又冷,干冷的空气因密度增加而下沉,在这一纬度带形成副热带高压区。到达地面附近再次向赤道流动,补充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从而完成一个循环。我们称这个环流圈为哈德利环流圈或信风环流圈,因为它造就了赤道两侧庞大的信风带。
大气环流形成原因
你也许注意到了,在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区两侧,大气环流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在北纬30°线以南吹的是东北信风,以北吹的却主要是西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三种力量可以控制风的走向:大气高地压差造成的压力梯度变化,地球自转,摩擦力。
根据之前段落的分析,我们知道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它应该是直线运动。同时因为地球在一刻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会给流动的空气施加第二个力——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在转盘上的模拟,铅笔移动方向代表流体运动方向
由于科里奥利效应,当风从北纬30°副热带高压区向两侧吹送时,它会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在南半球则方向相反。同样地,如果在北半球海洋上出现热带气旋或龙卷风,它的转动方向则是逆时针方向。
因科里奥利效应,北半球高压区风向为顺时针,低压区为逆时针
湍流是不规则的大气运动,它经常发生在大气底层的边界层内、对流云的云体内部,以及大气对流层上部的西风急流区内。当空气层中具有明显的风速切变、上层空气温度低于下层对流条件时容易发生随机的湍流现象。
由于太阳对地面各部分加热并不均衡,大气的高低压区域往往是随机交错的,因此空气团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随机的湍流现象。大气湍流伴随着物质、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和交换,其运动速度远大于层流,因此其扩散和剪切应力也非常大。加之湍流随机发生,风速快、风向不定,突然遭遇的风切变常常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威胁。
科学家为研究湍流现象制造的漩涡
通常情况下,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风速由压力差(压力梯度)控制,当等压线距离减小时,其速度更高,而风的运行路径则是顺其自然。
如果前方有障碍物阻挡,风不会穿过,它或是以最短路径绕行,或是被迫爬升产生振荡,这也是引起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脉会产生垂直方向的振荡风
海风和陆风可能是沿海地区盛行风的重要因素。由于与陆地相比水的比热更大,海水被太阳温暖得更慢。陆地表面温度上升的比较快,土地通过传导加热它上方的空气。暖空气上升导致从海洋到陆地的压力梯度约为2毫巴。海面上高压冷空气向内陆低压区流动,在海岸附近产生凉爽的微风。
晚上,由于比热值的差异,土地比海洋更快地冷却,温度变化导致白天海风消散。当陆上温度低于海上温度时,水面上方大气压力将低于陆地,于是产生陆地风。
海风与陆地风的产生因沿海局部气压差引起,造成昼夜风向不同
气旋通常发生在温暖的海面,偶尔也会因陆地高温炙烤引发龙卷风。当海面温度快速升高,迅速蒸发的水气形成快速上升的低压区,同时由于地球的旋转,空气具有非零的绝对角动量。当空气径向向内流动时,它开始循环旋转(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以保持角动量。于是产生破坏力巨大的气旋,气旋通常产生于热带海面,因此称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在亚洲称做台风,在美洲叫飓风。
热带气旋的剖面结构
风由空气流动产生,空气流动的原因在于地球大气受热不均导致各个纬度、各个地区气压差异。
大气压力并不恒定,当空气受热,它会膨胀上升,热空气所在的区域气压降低,相邻的冷空气会弥补热空气留下的空间,从而形成风。
地球上最大范围的风就是大气环流。由于科里奥利效应,在地球不同纬度造就了不同的方向的风带。
大气环流不是地球上风产生的唯一因素,由于地形地貌差异,以及各地区受热不均,在地球各个地方都有地形风产生。
风是地球表面最多变的气候因素之一,也是塑造地形地貌的卓越大师,我们应该用心研究和了解它。
拓展阅读:
“春分至,万物生”!全国进入到加速升温的阶段,不过,今年的春分似乎有点不一样,不仅没有升温,反而大范围地区出现了降温的情况,南北地区的气温都出现了“大转变”。只是整体上来说,北方反而像是真正的春分转变时段,阳光在不少地区还有。
而南方就不一样了,冷空气、降温还在持续地发展,不仅没有升温,而且还出现了降温。
为什么今年春分这么冷?根据中国天气统计数据显示,近30年节气大数据显示,在春夏季的12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地区都处于升温状态,并且平均气温升幅可达3.5℃,是全年升温最快的节气。
所以,气温相当的暖和。同时,进入春分节气之后,我国受到的冷空气影响也会大大退缩。冷空气逐步退居二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能超过10℃,进入明媚的春天。
然而,今年的春分期间,气候变化不一样,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除青藏高原外,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都将陆续转为较常年同期偏低的状态。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从全球变暖的角度来讲,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极端气候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之下,出现的频率可能多了不少。春季出现冷空气也是正常,只不过今年巧遇春分时期,我国恰好受到冷空气影响明显。
同时,本身今年春季还有一个特殊气候现象,那就是——拉尼娜现象。从意义上来讲,拉尼娜现象会导致我国受到冷空气较为频繁。我国气候中心已经确定了一次弱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并且在春季还在持续发展之中。
从数据上来看,Niño-3.4的关键指数区还比之前要强一些,已经增强到了-1度左右。所以,它活动带来的“连锁效应”可能会更强一些。
那么回头来看,这个时段出现冷空气的影响,也完全是正常的。所以并不是说春分到来,就一定会大范围升温,相当暖和。
当然,西南地区还可能符合春分时节的一个标准,那就是“春分刮大风,利到四月中”,意味着春分也是多风的时节。这不,西南地区就是“春分期间”刮起大风。
所以整体上来说,春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春分期间寒冷也是正常的。然而在寒冷的影响之下,降温,降雨也是强到离谱。
本轮降温、降雨有多强?的确是比较强,不少地区在过去一天,是热出了新高度,大范围地区都是在25 度 以上。
然而大风,降温的到来,降温已经非常明显了。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春分期间出现了一个“漩涡”,大风影响非常明显。不少地区的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而在大风的影响之下,也将冷空气吸收过来了,所以降温也会很明显。
例如:重庆沙坪坝,在3月19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2.1度,但是预计到3月21日的时候,气温将下滑到17.7度,直接大降了近14度左右了。成都也不差,也是大降10度左右的气温,大家真的要加衣服了。加上大风的影响,寒冷会更加明显。
然而,降温并不会停留在我国西南地区,而是会更加南下。包括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要出现大范围降温,可能真正地出现“倒春寒”气候。
从超算可以看到,冷空气的“前锋”将直接深入我国华南地区,这就是强降温的标志了,而这一波降温在连续性的影响之下,可以大降15度以上,大范围地区的气温都会从同期最高气温,直接下滑到同期偏低。
所以我国南方大范围地区都将降温。我国气候中心已经明确说明,在未来10天,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平均气温将由前期显著偏高转为较常年同期偏低。
那华南的降温有多强呢?举个例子就可以看到,这一波降温比较强。例如广东韶关,春分期间的温度还是居高不下,包括在3月21日的时候,最高温度还将达到28.9度。
但是随着冷空气的猛攻,3月23日的时候,最高气温仅13.8度,大降15度以上。就算是后续有回暖迹象,但是也不会快速重回极高温度,最高暂时看上去也是在20度左右进行徘徊,相对春季以来,飙升到25度以上气温来说,已经舒适很多了。
所以,冷空气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从超算的情况来看,华南在3月下旬时段,还将可能受到一波稍微较强的冷空气影响。
预计在3月25日之后,攻入华南,可能带来强降温,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降温明显,大家要做好准备。当然,这一波冷空气既然能够到华南,说明大范围降温可能又会来,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
那降雨有多强呢?在冷暖空气不断对接发展之下,我国降雨进入了一个强盛时段,并且从现有的基础来看,可能是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最强的雨水了。气候中心也是连发暴雨预警,南方基本上是占据了“大壁江山”了,风雨交加了。
根据数据显示,暴雨,大暴雨在多个省市分布,其中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地是重点,累计降雨量可达160毫米。主要时段在3月20日至21日白天。
而华南地区的降雨要等一下,例如:广东主要降雨时段在21日夜间至22日夜间。这是比较符合我们所说的冷空气南下的时段。刚好也是降温较为强的时段,这就是“冷暖气流”对接带来的一波强雨水。
所以在新一轮的暴雨预警之中,我国气候中心已经指出,10省市将出现大雨,江浙沪等地有暴雨,有点强。当天,同时注意强对流天气,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2022年汛期不平凡?的确,我国水利部发布消息指出,3月17日我国就已经进入了汛期,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5天。这不,刚入汛就来这么强的雨水,的确有点凶猛了,这说明了今年的雨水可能真的不平凡,2022年的气候大变,大波动的可能较大,大家要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分析表明,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步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珠江、钱塘江、瓯江和黄河、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前者分前汛期和后汛期,后者分伏汛期和秋汛期,7~8月是全国大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所以,雨水极端性转变的趋势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