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痛失21位院士 又一巨星陨落

近日,我国已痛失21位院士的新闻发出后引发了网友热议。详细新闻内容如下: 2021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

近日,我国已痛失21位院士的新闻发出后引发了网友热议。详细新闻内容如下:

我国已痛失21位院士 又一巨星陨落

2021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许厚泽,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许厚泽院士1934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62年中科院测地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专注科研 成果累累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在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许厚泽院士几十年来呕心沥血,风雨兼程,他一直致力于地球探秘事业并奋战在大地测量科研第一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在国际上都处于先进水平。

提到大地测量,我们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它指的是精确测定地面上任意点的坐标、位置以及其时间变化,并研究其变化机制的学科。这一学科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起始数据;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同时还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许厚泽院士几十年来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地球重力学、地球固体潮汐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先后主持参与了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设计与处理,中国国家重力网的建立,固体潮观测与研究,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重大课题,在地球重力的逼近理论与高空赋值,天文重力水准的计算与处理,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球潮汐模拟理论观测实验的研究中取得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先后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与中科院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五项,其中排名第一的有七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许厚泽院士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项目总顾问、中国地震局科技委资深委员、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主席;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国际重力测量委员会副主席。

创新求索 桃李天下

在院里,大家喜欢亲切地叫许厚泽“老许”。许院士很温和,从来没有架子。在单位谁都可以找他谈问题、谈工作,他总是乐意奉陪。

“我们要是有不同意见,心里有想法,从来就不隐瞒,可以直接和他说。”对此,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颇为自豪。要是有什么观点争执不下的,许院士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他可以对年轻人说,“这个问题,我也回去再想想。”

许厚泽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著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主要科技骨干。许院士出差时,用他学生的话来说,对自己很“抠”。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院士到北京,总是住中科院机关楼后面的平房招待所。一次他从上海赶着去北京开会,打的去机场约需二三十元,手里提着幻灯机的他,却到处找中巴,上车时,他还得意地对身边送行的人伸出四个手指,“只要四块钱。”许厚泽说,要把课题经费用在真正的科研上。

作为院士,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着自己的业余生活和诸多快乐。他喜欢京剧。忙里偷闲,他会听一段程砚秋的《锁麟囊》,或者哼一曲《定军山》抒发情怀。他说,他能听出京剧不同流派的细微区别。许院士还喜欢看球。尤其是国际大赛中有中国队比赛的赛事,他都不会错过。看电影,许院士喜欢看经典大片,比如《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等。

许厚泽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研究,开拓了我国地球重力场、固体地球潮汐形变与动力大地测量研究。在地球重力逼近理论与高空赋值、天文重力水准计算与处理、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球潮汐模拟理论观测实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为我国大地重力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重大贡献。

今年,共和国已痛别21位两院院士

据澎湃新闻统计,今年已有21位两院院士离世。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陈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黄熙龄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动力学家、水文地质教育学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以上内容是优选方法www.sqjrc.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我国已痛失21位院士的热点资讯。希望能帮忙到大家!

  • 发表于 2021-09-03 12:49:21
  • 阅读 ( 314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白思特
白思特

31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