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基金投资者朋友们大家好,每天轻松愉快学基金,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逐日学基金。很多基金投资者都比较喜欢科技主题基金,认为科技板块的爆发力强,可以作为基金组合中进攻的矛。但是苦于科技板块的细分行业较多,科技主动混合型基金经理的风格相对又不稳定,于是便想要挑选风格稳定、透明度高的科技指数基金。那么到底哪只科技指数基金才是较好的选择呢?今天我们简单测评下。
既然是看好整个科技行业,那么必然是要在科技宽基指数基金中选择,同行业主题的指数基金作比较,我们主要看的就是收益。目前整个基金市场中的宽基指数基金数量也比较多,我们无法做逐一对比,选基金就要选龙头,于是我们挑选几只具有代表性的基金做对比。
按照以上策略挑选出的几只基金分别是: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 (931524)、中证科技龙头指数 (931087)、中证科技50策略指数 (931186)、中证科技100指数 (931187)。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
从沪港深三地市场选取50只市值较大、市占率较高、研发投入较多的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港深市场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科技龙头指数 (931087)
从沪深市场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科技等科技领域中选取规模大、市占率高、成长能力强、研发投入高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科技领域内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科技50策略指数 (931186)
从沪深市场中选取50只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高且具备一定激励机制的高新技术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具有持续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科技100指数 (931187)。
从沪深市场的科技主题空间中选取100只研发强度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且兼具成长特征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标的。
四只指数的主要区别为:中证沪港深龙头指数有港股,配置行业较为分散,并持仓腾讯、美团等科技互联网个股。中证科技龙头指数持仓较为均衡,侧重于信息技术相关个股。中证科技50策略指数偏信息技术和工业,相对个股占比较小,集中度较低。中证科技100指数和科技50指数持仓类似,但整体风格更为激进一些。
我们接着来看下四只科技指数基金近5年的走势:
大致看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一直遥遥领先,但近半年大幅回调。其次中证科技龙头稳居第二,科技50和科技100相互缠绕不分上下。
为什么整体走势较好的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近期却拐头向下了呢?主要原因是其重仓腾讯控股、美团等港股科技互联网个股,以及一些医药个股,所以今年特别是后半年被严重拖累。那么调整下来是风险还是机会呢?暂且不论。
跟踪以上四只指数的场外基金有不少,有需求的可以自行搜索甄别。这只调整下来的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正好有场外新发的指数基金,鹏华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LOF)A(160646)和鹏华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LOF)C(012809),我个人申购了1000元,静待花开。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拓展阅读:
像华泰柏瑞一样靠一只沪深300 ETF躺着赚钱——这是所有公募指数玩家的梦想。随着量化交易的兴起,ETF基金躺赚特点越发明显,眼红的玩家越来越多,试图推翻目前宽基ETF格局。2019年横空出世的Smart Beta ETF 就是ETF玩家们突破华泰柏瑞先发优势另辟蹊径的一次尝试,但尚未撼动其统治地位。近日,五家基金公司再发增强指数ETF,硝烟再度燃起。
国内首批指数增强ETF正式亮相。
11月22日,首次获批的5只指数增强型ETF产品有4只发行,分别为招商沪深300增强ETF、国泰沪深300增强ETF、华泰柏瑞中证500增强ETF、景顺长城中证500增强ETF,认购门槛均为1000元起,募集上限最高达80亿元。
自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布局ETF的热情空前高涨。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已有225只ETF产品成立,数量远超2019年的87只与2020年的97只,目前ETF产品总数已达到585只。其中权益类ETF规模今年以来更是一路飞升,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542只权益类ETF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国内ETF产品趋于同质化,叠加ETF的先发优势,头部基金公司华夏、易方达、南方抢先占据市场份额,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中小基金公司寥寥无几,目前行业中已出现新发ETF规模偏小不能成立,流动性差,甚至还有ETF清盘等情况,行业内分化情况严重,这也意味着ETF市场渐成“红海”,如何在产品创新方面发力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方向之一。
指数增强型ETF亮相,一个可以每天看基金经理调仓的机会
随着ETF市场从“蓝海”逐渐演变成“红海”,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基金公司经历一轮激烈的竞争后,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已经失去了入场的机会。因此ETF的细分行业成为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各种行业主题ETF纷纷而来,现如今增强型ETF又成基金公司产品创新的方向之一。
一直以来,增强型ETF被拿来与smartbetaETF比较。SmartBeta指数基金在传统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因子优化选股或因子优化分配权重的方式来编制指数,希望借助因子风险暴露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尽管它能通过一定的策略达到增强效果,但本质上还是被动型指数。
而增强型ETF则是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有机结合,在被动复制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主动管理理念,通过暴露适当的风险来捕捉超额收益,其核心在于对跟踪误差和超额收益的取舍平衡。
以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为例,据其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成立至今累计净值增长率达76.51%,相比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该基金超额收益为35.08%,并且2018有完整年度业绩以来,年年均跑赢业绩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普通ETF,增强型ETF将在每日公告的申购赎回清单中披露持仓,这也意味着普通投资者能够看到基金经理每天的调仓。
显然,相对于SmartBetaETF,增强型ETF更能体现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目标是获得超越指数回报。这也是为何多家大型公募基金申报该产品的原因。
四家基金公司的“小心思”
众所周知,ETF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也就是所谓的先到先得。从数据上就可看出端倪,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规模上百亿的24只ETF产品中,几乎被头部基金公司霸屏,如华夏基金、易方达、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国泰基金、华宝6家基金公司占据21个席位。
总体来看,ETF管理规模靠前的十家基金公司占据市场逾八成的份额,其中华夏基金与易方达基金的管理规模就占据权益类ETF总规模的35%,也就是说留给其余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20%。
回到这次首批的增强型ETF基金,5只基金的管理公司分别为南方基金、华泰柏瑞、景顺长城、招商基金与国泰基金,均属于ETF市场排名前十的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即使位于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竞争同样激烈。
而基金公司发行增强ETF产品的背后体现出公募行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乘着ETF先发优势的东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早在2012年成立,是A股市场上第一只跨市场ETF产品,也是跟踪沪深300指数规模最大的基金,据中国证券报显示,目前基金管理规模为421.45亿元。
作为目前公募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沪深300ETF,华泰柏瑞的野心不止于此。在沪深300ETF的基础上,华泰柏瑞又推出中证500增强型ETF。
而其看中中证500指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证指数不断上涨,据choice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9日以来,中证500指数不断上涨,截至11月24日,累计涨幅近16%。与之相反的是,自今年2月以来沪深300指数不断下跌,截至发稿,累计跌幅超15%。
另一方面是中证500指数的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9日,中证500指数的PE历史分位数则为11.35%,远低于沪深300的PE历史分位数47.12%,也是所有宽基指数中最低的。华泰柏瑞基金量化投资团队也指出,中证500指数的历史估值和相对估值均处于历史低点,投资安全边界高。
此外,中证500指数的权重行业钢铁、有色、化工今年以来上涨幅度明显,对中证指数的上涨作出较大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周期性行业占据中证500大量权重,也就是说中证500指数受行业周期性影响较大。
叠加政策方面的扶持,国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中证500指数中有80只成分股本身或子公司位列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名单之中,中证500指数未来可期。
从华泰柏瑞为何推出中证500增强ETF也就不难理解景顺长城布局增强ETF的原因。
早在2013年,景顺长城就发行旗下首只指数基金--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2日,自成立以来,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221.0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127.06%。有了先前的经验,景顺长城选择跟踪盈利增速更高的中证500指数的增强型ETF。
作为跟踪中证500指数规模最大的基金--南方自然也不甘示弱,目前南方中证50ETF基金管理规模为446.99亿元,其又推出中证500增强型ETF,颇有一种普通ETF与增强型ETF我都要“揽入怀中”的感觉,但这次首批的5只指数增强ETF中南方基金还未发售。
在这个ETF先发制胜的市场上,对于后来者的挑战是巨大的。即使作为头部基金公司也不例外,国泰基金与招商基金先前没有发行规模较大的沪深300ETF,因此借此机会首推沪深300增强型ETF,从收益率出发,在增强型ETF市场获取先机。
这也侧面反映出相较于普通被动型指数基金而言,增强型ETF的优势在于其收益率更高。所谓的增强型ETF就是在保证能获得跟踪指数本身上涨的收益的同时,还会主动谋求指数以外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