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在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刷单行为的背景下,网络刷单的方式和特点也在不断更新。有媒体报道,某商家在“双11”之前的某一天售出2.1万多单,很可能是为了刷单提高排名而发出的“空包裹”。
通过“寄空包”的方式刷单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刷单手段,被称为“物流刷单”。刷单年年有,今年“双11”这种套路特别多,为何会出现刷单现象?背后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本质上说刷单就相当于请托,店铺请人拍下一个产品,寄出空包裹,然后卖家留下好评,放上买家秀。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就相当于制造了一次交易,从而积累人气,同时让那些真正的消费者认为这家店铺确实有人光顾,结合评论来看产品似乎还不错。本质上说这就是请托,这样的套路和楼盘销售请人撑人气的逻辑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刷单那一套主要是在线上完成,而从效果来看,刷单可能更明显,一套流程完成后,店铺的流量通常会有显著的改善。
不同于线下请托撑人气,刷单所利用的是电商平台规则,后者有一套搜索排名的计算方式,一般来说,那些成交多、评论多的店铺,平台会给予更多的流量支持,搜索排名会靠前。问题在于,一个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气,人气本来很旺的店铺或者品牌,刷单的动力可能相对较小,而那些新的入局者,或多或少都会耍点手段,通过刷单来积攒人气。
刷单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而从此次报道来看,这类乱象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过去,刷单量较少的话,往往通过熟人帮忙即可完成,而所谓的“物流刷单”则更复杂,其套路为:
不法分子控制兜售快递空包的网站,贩卖大量的快递单号,这些快递单号或通过快递物流平台空转,或通过线下物流渠道“寄空包”,为不法商家提供虚假的物流信息。通过物流造假完成“交易”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如此操作,比以往更为专业,而从其导致的后果来看,显然也更为严重。“双11”即将到来,商家通过刷单提升人气,也就意味着有很多消费者会被刷单所误导。从法律角度看,刷单是一种虚假宣传,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刷单炒信”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过去平台之所以对刷单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因为平台与店铺是利益共同体,若无法吸引商家,店铺人气不旺,赚不到钱,最终平台也会面临生存压力。国内外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都存在刷单现象,但近年来这类现象负面效应显现,平台加大了打击力度。从平台角度,如果打击刷单在短期会使自身利益受损,能否忍受这样的阵痛?无论如何,正是存在利益关联,平台打击刷单现象的动力很难评估,故需要靠其他力量来推动应对这一乱象。
刷单乱象以如此猖獗的姿态出现,执法部门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如果平台再不给力,恐怕执法部门需要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