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权重股(权重板块指的是哪些股票)

一、什么是权重股权重股就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企业股票,他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也就权重很大,它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比如上市的中国银行的股票占沪市A股总股数的2...

一、什么是权重股权重股就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企业股票,他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也就权重很大,它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比如上市的中国银行的股票占沪市A股总股数的20%以上,它涨跌1分钱,大盘涨跌一个点,其他权重股还有中国石化、G宝钢、G长电等等。

股票指数是经过加权平均的,股票总股本越大,该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所以权重股就可以认为是总股本很大的股票,一般都是蓝筹股。

二、权重股拉抬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资本市场规模较小的前几年,在指数反弹或大幅度上涨到一高位区后,权重股拉抬股指后往往是顶部出现,而众多个股在权重股拉抬过程中实现战略减仓或出货;反观股市行情,由于A股市场规模的大比例提升,其权重股推升对股指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从中国A股市场进展的角度来看,权重股拉抬说明市场投资理念发生的较大的变化,前些年表现疲弱的大盘股正在为市场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所接受,这些品种的拉抬更大层面反映的是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市场阶段内资金充足的体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权重股在市场中对指数绝对影响,其价格的连续上涨同样会带来较大的价值偏离,比如,工行从企业进展层面来看,其未来进展更多的体现为稳步进展型,跨越式进展的概率非常之低,而目前A股价格高于同期H股价格30%左右,这也说明A股市场中的工行超码在阶段内有高估之嫌,也有为其它机构年终拉抬或股指期货建仓品种的可能,因此其短期之内特别是从年度经营业绩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工行与中行经营业绩难以出现过大的业绩提升,那么这种拉抬一旦超越或偏离阶段内投资价值,其回落危机就随时可能产生,因此权重股的拉抬应分阶段、股价对照、经营业绩等多重因素实行考量。

三、权重股拉抬下的投资策略从权重股拉抬来看,其对指数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在权重股拉抬下的市场其会有相应的格局变化。从目前权重股拉抬来看,其中对中长期市场的影响较为强烈。

目前来看,一批权重股的拉抬已使得市场格局向国际化趋势演变之势,从国际股市来看,能够保持持续活跃的品种均是行业龙头、业绩优良的品种,香港市场近年交易表明,市场成交量始终向业绩股、行业龙头股集中趋势明显,一大批业绩极差或业绩平平的品种处于长期下跌历程和无交易状态。从A股未来趋势来看,这种国际化趋势将更为明显。

四、权重股拉抬之下,作为投资者应该以何种策略应对目前的市场1、首先,我们要解析权重股拉抬下的市场位置,再强的个股如果市场总体趋势或指数不配合,或处于一相当高的危机区域,其连续性都将难以为继。

2、其次,从A股市场拉抬的品种来看,主要集中在超级大盘银行股上,由于其对指数绝对影响作用,其品种号召力仍然较强。既然拉抬的品种集中在工行与中行,那么作为投资者就有必要仔细解析其经营业绩、提升能力和国际同类品种定价状况,如果经营业绩平平,提升能力又差,与国际同类H股股价偏离过远,这种拉抬后就可能出现回归,反之则仍有机会。

3、最后,充分认识到拉抬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影响,在前面已谈到的权重股交易在A股市场未来加重的趋势,同时投资者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未来股价分化带来的危机,比如长期持有业绩极差品种可能导致的未来股价仍将下跌或交易危机等。

拓展阅读:

权重股砸盘A股再赶底 地方政府接力“驰援”或成后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晓晴 广州报道

10月18日,珈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深圳政府驰援本地上市公司”时表示,公司已了解到相关政策,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接触和了解,目前已提交申请资料,希望能获得国资的驰援。

权重股砸盘A股再赶底 地方政府接力“驰援”或成后手

国资驰援A股

继深圳之后,各地国资纷纷出台或酝酿计划,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先行者深圳的做法,被各地国资资金所借鉴 ——北京,杭州也均以专项基金模式运行。对于一些陷入股权质押危机的企业而言,国资的介入或是一个解困之机,不少企业均表示有意申请此类计划。不过,与此同时,公共财政以此方式纾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合法性与道德风险,也成为部分监管层人士和市场人士关注的因素。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眼下A股市场陷入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困境难以自拔,尤其股权质押融资蕴藏的巨大风险已然成为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都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此时国资乃至一些具备实力的民营资本适时出手,驰援某些大股东流动性出问题但公司基础质地良好的上市公司,可谓善莫大焉。当然其前提是这些“白衣骑士”未来尽量少地影响相关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团队稳定。 (巫燕玲 郑世凤)

10月18日,在隔夜美股走低之际,沪深两市再度双双低开,并在权重股杀跌下连续下行,盘中跌破前一交易日低点2517点。此后,两市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午后击破2500点整数关口。上证指数最终报收2486.42点,重挫2.94%。

盘面上,以“两桶油”为代表的中字头股集体暴跌,其他权重股也纷纷走低,同样,题材股全线下行。

不过,继深圳国资之后,地方政府接力驰援或成后续反弹后手。无疑,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驰援,理论上对地方公司带来提振效果,对整个市场也有正面影响。

据北京证监局官网显示,海淀区政府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

此外,除了深圳、北京拿出真金白银驰援外,广州、东莞、杭州等地方政府也在酝酿相关政策。

A股加速赶底

当天盘后,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王培表示,“最近大家心情都不好,这显然超出了认知和可掌控的范围,但这恰恰是市场跌跌不休的核心原因。”

巨泽资本董事长马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权重板块砸盘导致A股加速赶底。主要是在市场非理性恐慌情绪下,前期表现强势的中字头股补跌。在蓝筹白马股价格回归过程中,必然会带动权重板块指数形成较为明显的下跌,最近这段时间正是上演的蓝筹白马股价格回归过程。外围市场下跌,仅是A股股指下跌的一个导火索。”

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分析认为,从基本面看,经济下行压力下,之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尚未出现明显效果。加之在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发力程度仍具有不确定性。

“前一交易日发布的金融数据仍偏疲弱,”张婷称,“二级市场上,沪深两市已有500多只个股股价低于相关股东质押平仓线,虽然国资在内的多方力量在参与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但集聚的风险较高,甚至还有一些未能统计到的质押数据。”

对此,王培进一步解释说,A股再度大跌,主要因为实体经济及上市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剧。一是信用政策传导依然受阻。9月金融数据显示,虽然新增信贷及新增社融规模均超市场预期,但细项数据的质量不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下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负增长,意味着从“宽货币”向信用端的传导仍不通畅,银行授信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困境。

二是股市调整爆发平仓风险。由于银行融资渠道受限,上市企业转为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资金。受近期股市持续回调影响,部分上市企业质押爆仓风险加大,部分券商也开始停止股票质押业务或上调质押融资要求。

“恐慌情绪引发的连锁反应,对质押问题较为严重的上市企业股价形成二次冲击。”王培直言。

接力驰援或成后手

不过,王培也认为,随着股市下跌,市场见底的信号也在不断增强。一方面,利空因素密集爆发、出尽,另一方面,市场对降准、降息、减税、提振基建、刺激消费、支持民企等一系列政策的预期也不断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资正化身“白衣骑士”,对上市公司施以援手,成为A股寒冬里的一抹暖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已发生40起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成国资事件,其中9月份以来就有16起,这些公司多为市值在50亿以下的民营企业。

其中,深圳市政府近日已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此外,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深圳的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性。据了解,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已于10月15日从当地辖区监管部门获得了因高质押率而导致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名单。

此前,麦捷科技(300319.SZ)、和而泰(002402.SZ)、翰宇药业(300199.SZ)和光韵达(300227.SZ)四家上市公司分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布与深圳国资接触的最近进展。

10月18日,珈伟股份(300317.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深圳政府驰援本地上市公司”时表示,公司已了解到相关政策,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接触和了解,目前已提交申请资料,希望能获得国资的驰援。

10月17日,皇庭国际(000056.SZ)也对外透露已向深圳市国资部门提交了申请资料。

此外,包括山东、北京、河南在内的多地国资也曝出频频接手上市公司股权,相关本地股表现则十分亮眼。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就认为,虽然目前国资受让股权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好的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已经有所好转,“本地股”主题持续活跃就是佐证,“本地股”的崛起意味着政策底或许就在眼前。

如10月9日公布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赛格集团的英唐智控(300131.SZ)股价就表现相对强势。10月18日早盘,继前一交易日涨停之后,公司股票盘中再度封住涨停,此后随大盘快速跳水拖累,公司股价午后也开板并大幅回落至4.78元收盘,较前收盘微跌一分。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直言,短期来看,当前A股市场下跌与社会信心不足形成了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在扩大对外开放、减税降费、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等领域已释放很多积极信号,后续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加速落地执行,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重建市场与政策的互信。(编辑:郑世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 发表于 2022-07-21 17:08:26
  • 阅读 ( 132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江远
江远

54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