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不能吃哪些药(怀孕是不是什么药都不能吃)

在怀孕期必须做好全面防护,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但在怀孕期间难免会出现头痛脑热的情况,症状严重时必须用药治疗,但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以免服药不当而影响胎宝宝发育。 哪些药物可引起胎儿畸...

在怀孕期必须做好全面防护,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但在怀孕期间难免会出现头痛脑热的情况,症状严重时必须用药治疗,但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以免服药不当而影响胎宝宝发育。

哪些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

1、抗真菌类药物

在怀孕期间若感染酵母菌时,需咨询医生用药,不能单单靠一种抗真菌药物治疗。抗真菌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极大可能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脐带血中,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2、抗精神类和镇静催眠类药物

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可增加胎儿患上癫痫风险,怀孕期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另外怀孕期也不能使用镇静剂,会增加胎儿患戒断症状的风险。

3、抗生素

大多数抗生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身体中,此药物可影响胎儿听觉神经,导致出现先天性耳聋。另外,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也会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现在广泛用于抗感染的药物,虽然有很强的抗菌效果且作用强,但可影响胎儿软骨发育。

4、泻药和抗凝血药物

怀孕期间不能用泻药,不然会导致反射性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早产或流产。同时也不能用抗凝血药物,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

5、解热镇痛类药物

若在怀孕早期长期用阿司匹林的话,可引起肾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畸形以及唇腭裂。消炎痛可引起动脉导管过早关闭。

6、激素类和维生素类药物

性激素类药物可影响胎儿性别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生殖器分化不全。怀孕期若大量服用维生素药物的话,会增加胎儿畸形率。

7、甲状腺素和抗肿瘤药物

在怀孕期间若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甲状腺素等都会对胎儿有刺激作用,若必须用的话,需听从医生建议。怀孕期用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多发性先天性缺陷。

8、中成药

只要说明书上标有孕妇慎用或孕妇禁用的中成药都不能用,因为中草药制剂成分很复杂且作用机制有多种,孕妇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

温馨提示

怀孕期间尽量不要吃药,以免药物对胎儿带来影响,在备孕期需了解哪些药物是不能服用的,即使用药也要选择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备孕阶段需减少用药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尽量是停止用药。

#健康科普排位赛##423头条知识节#

参考资料:《科普|容易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有哪些? 》,搜狐网,2020-01-13

拓展阅读:

对不起,如果你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对不起,如果你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美国每年有70万例与用药错误有关的急诊事件。据此,美国梅奥医学诊所的专家,总结了最常见或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用药事件。

《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结合国人用药的实际情况,列出最令药师“抓狂”的用药错误,赶紧对照自查,看看你的用药习惯错了没↓

对不起,如果你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药师 周虹

错误一

1天3次服药就是每8小时吃一次

周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其实不然。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

但服用某一类抗生素时,比如头孢类,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覆盖时间,需严格按每8小时服药。因此,大家要针对具体药物咨询医生。

错误二

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

周虹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都属空腹服药;“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饭后服用”多指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一般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建议饭后服用,但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建议饭前服。

错误三

忘服药,下一次吃双倍剂量

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但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

如果该药物属于1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

此外,饭前服用的药,如果忘记服用了,建议还是在餐后补充。尽管进食以后,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解,但相较于完全不服用药物,影响较小。

错误四

药片难下咽,能掰开吃

部分药片,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而控释、缓释、肠溶片剂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解药物,导致药效减弱。

错误五

重复吃同一类药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其实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而拜新同、欣乐平、圣通平等,其实都是降压药硝苯地平。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药物的通用名,在药盒上,通用名的字体要大于商品名。

错误六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一种情况是“听似”,药品名往往一字之差,或者发音相似。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看似”,药品包装相似。这在进口药物中最为常见,比如诺华制药,它多数药物包装风格一致,像是“孪生兄弟”,很易搞混肴。因此,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物通用名。

错误七

几种药一起吃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

比如,在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服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喹诺酮的吸收减少,药效损失;在服用抗抑郁药氟西汀的前后两周内,都不可以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比如司来吉兰),否则会导致五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甚至休克。所以,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错误八

吃完药吐了都要补服

因为疾病等原因(如胃肠型感冒等),很多人服药后会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一般依据用药后呕吐的量及呕吐发生的时间来定。

比如,一些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刺激过大,刚吃完就吐出整片后,需要立即补服;如果呕吐物中看不到药物,也不确定药物的吸收量时,可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补服,若时间超过2小时后呕吐,此时认为大多数药物已经吸收,无需补服。

错误九

用保健品代替药

常有细心患者买药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保健品与药物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分。所以,觉得用成分相似的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会更加安全。实际上,保健品只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范畴,不能达到治病目的。

保健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能会低于药品。譬如,非处方药物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100毫升约含锌元素350毫克,而保健品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每100毫升含锌约为35.3毫克。保健品锌含量相对较低,仅为弥补某些缺锌人群膳食上的不足,不能治疗缺锌引起的厌食症、营养不良。(生命时报记者谭卓曌)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商务合作:(010)65363768

内容合作:(010)65363791

  • 发表于 2022-07-24 13:39:35
  • 阅读 ( 109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浏览:72
浏览:72

594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