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橘红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青钱柳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陆川橘红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吴新兰
陆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端,全县地形以丘陵为主,台地和低山地少,县内河流众多,分布广、水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0% ,工矿企业较少,空气清新、水质好。陆川橘红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均气温 21.7 ℃ ,年降雨量 2 082.5 mm ,光热充足,年均日照时数 1 760.6 h ,≥10℃ 年积温 7101~7778℃ ,年无霜期 361d ,适宜橘红生产。
陆川橘红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浅根性乔木,主产于广西、广东,主要以花、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果皮入药,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醒酒功效,是名贵的保健、治病中药材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陆川橘红已实现规模化种植,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2016 年全县橘红投产面积 1 100 hm 2 ,占橘红种植面积的 31.1% ,产值 1.65 亿元 ,同年 11 月陆川橘红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由于专业技术指导不到位、栽培管理粗放等原因,产业发展面临产量低下、品质参差不齐、效益不高等难题。根据陆川橘红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总结了一套橘红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陆川橘红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目前,陆川橘红品种有正毛、副毛、光青 3 个品种,以正毛品质最佳,因而宜选择正毛橘红为栽培品种。
2 育苗
陆川橘红有圈枝、实生、嫁接 3 种育苗方法。其中,圈枝育苗操作简单、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是陆川橘红主要的育苗方法。一年四季均可圈枝,一般 3 — 5 月和 7 — 9 月圈枝的效果最好。选取丰产稳产、抗性强、树势强壮、径粗 3 cm 左右的枝条进行圈枝,用果树整形修剪专用剪刀绕枝条环切 2 刀,切口宽约 3 cm ,深达木质部,剥掉切口间的树皮,用介质包扎促根, 7~10 d 待新根已长出泥浆沾层即可定植或假植 。但圈枝育苗法也存在一个缺点,即根系生长较浅,在高山或迎风的地方容易遭风害。因此,高山或迎风产区应选择嫁接苗或实生苗。
3 园地选择
陆川橘红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广西地方标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 DB45/T 532 — 2008 ),宜选择在远离城镇、工业园区等不受生活、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土壤 pH 值在 4.5~6.8 之间的地域建园种植。为有效提高陆川橘红品质和效益,应对果园实行统一规划,种植单一品种,合理密植,并规划出园区道路、储水池,便于运输和管理。
4 定植
4.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对园地进行整地除草,并挖好定植穴,定植穴长1.0 m 、宽 1.0 m 、高(深) 1.0 m ,行株距 5.0~6.0 m×5.0 m ,陆川橘红种植密度 330~390 株 /hm 2 。将从种植穴挖出的土壤充分曝晒后,与农家肥 25~30 kg 、石灰 0.3 kg 、过磷酸钙 0.5 kg 充分拌匀后再填入穴内,待植。
4.2 定植方法
陆川橘红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以 2 — 4 月春植或 8 — 10 月秋植为最佳种植时期。定植时,将健康无病苗木置于穴中心位置,扶正覆土压实;覆土时保证根系自然舒展,覆土完成后,以木棍或竹棍为支架将苗木固定好。淋透水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根部土壤保湿。晴天每隔 2~3 d 淋水 1 次,保持植穴湿润,确保苗木成活。
5 科学管肥
陆川橘红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施肥必须符合 NY/T 394 要求。幼龄树施肥 5~7 次,每次抽梢施 2 次,即新梢顶芽萌动时施促梢肥,新梢转绿新芽 3 cm 时施壮梢肥。幼龄树每次施用腐熟有机肥(麦麸或花生麸)0.2~0.3 kg/ 株、尿素 0.05~0.07 kg/ 株、复合肥 0.05~0.10 kg/ 株。第 1 年施水肥为主,每年至少施用 1~2 次腐熟有机肥(麦麸或花生麸)。老龄树可根据树体长势情况适当增加施肥量,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追肥,以腐植酸为主。
6 中耕改土
6.1 中耕除草
幼龄树每年中耕除草 3 次,挂果树每年中耕除草 2 次。幼龄树于 2 — 4 月、 6 — 8 月和 10 — 12 月分别结合培土除草中耕各 1 次;挂果树于 1 — 2 月、 10 — 11 月各除草中耕 1 次。
6.2 扩穴改土
定植后 3 年内需对园区的土壤进行扩穴改土。在种植穴外两边各挖一条长 60 cm 、深 40 cm 、宽 40 cm 的沟穴,每年变换穴的位置,并加大穴的长度,将适量杂草、石灰、钙镁磷肥与表土拌匀后填入穴内。
7 整形修剪
待植株长大后,在主干离地面高度 30~40 cm 处留下 3~5 个与主干有 45°~60° 夹角的健壮枝条作为主枝。约 5 个月后,除去主干上的嫩枝,并剪去主枝上细弱过密的枝条,每隔 8~10 cm 留下 1 个枝条作为主枝上的一级侧枝, 一般每个主枝会留下 3~5 个一级侧枝。随着植株生长,继续修剪一级侧枝, 每个一级侧枝上留下 3~4 个健壮的枝条作为二级侧枝。定植第 2 年需要剪枝留取结果枝,剪去细弱、生长方向向下的枝条,留下健壮枝条作为结果枝。修剪二级侧枝,发展三级侧枝,逐渐形成树冠。
对结果树整形修剪的目的是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利于结果母枝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按照“顶部重、四方轻、外围重、内部轻”的原则 [4] ,采果后剪去病虫枝、枯枝、徒长枝、生长过密树枝、丛生枝及无叶结果树枝、交叉重叠枝、直长枝和着地枝等。
8 疏花疏果
疏花在 2 — 3 月陆川橘红花蕾饱满即将开花时进行,按1 条结果枝挂 3~5 个果的原则,疏去顶端的花和过弱的花蕾。在疏花过程中要注意内膛花分布均匀。疏果在 4 — 5 月橘红果膨大期、生理落果已结束时进行,疏除弱果、霸王果及大小不均、畸形的幼果 [5] 。
9 病虫害防治
陆川橘红常见虫害有红蜘蛛、潜叶蛾、天牛、蚜虫、介壳虫等;病害较少,主要有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等,可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培育无病苗木。选择在无病区的园地建设苗圃,按无病毒规程操作繁育无病苗木,建立陆川橘红无毒繁育良种株系。二是修剪。采果后进行树枝修剪,剪除病虫枝和生长过密树枝;初冬时结合断根,清除所有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并翻耕深埋,减少虫源。三是涂白。11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用石灰 5 kg 、硫磺粉 0.5 kg 、水 20 kg混搅成石灰水,涂刷在树干、枝条分杈处,预防害虫产卵,消灭树干基部病虫害。四是化学防治。按照中药材 GAP 标准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适时喷药防治。① 红蜘蛛:选用 5% 氟虫脲乳油 1 500 倍液、 1.8% 阿维菌素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 ② 潜叶蛾:选用 20% 灭扫利乳油2 000~2 500 倍液、 20% 灭幼脲 1 号悬乳剂 2 500~3 500 倍液喷雾防治; ③ 天牛:用黑旋风杀虫剂对准蛀孔喷雾熏杀,用高压注射器以 1 cm 树干直径注入 1.5~2.0 mL 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用药标准,熏杀蛀道内幼虫; ④ 介壳虫:若虫初孵期,选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 48% 毒死蜱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松脂合剂稀释液喷杀。
10 适时采收
陆川橘红是用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经干燥炼制而成,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鲜果实重量达 100~200 g 时为最佳采摘期,其药用价值随着果实增大而降低。
前言:陈皮、橘红、化橘红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不同中药。但在使用上比较混乱。人们经常将橘红与橘皮(陈皮)混为一谈,或将化橘红作橘红用。
同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因二者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橘红(橘皮类橘红)。
橘皮是于橘在成熟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因为新鲜的橘皮味较辛辣,故橘皮历来以陈久者为良,因此又称为陈皮;
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或直接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称为橘红。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曰:“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去白者曰橘红也。”
化橘红与上述两种重要同科不同种。化橘红则来源于同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按语:严格上后者不应作为化橘红的来源,只因化州柚在现代以前受产量稀缺原因,应用上便有用普通柚代替使用,旧版药典将柚也列为化橘红的来源,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柚皮效用与化州柚较之甚远,这也是大部分止咳中药和中成药虽标称有“化橘红”,但实际效用却甚微之原因。后文详述)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与上述“橘红”相较,为柚类皮橘红)。在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后,将果皮割成5 ~7瓣(即俗称的“五爪”和“七爪”),制成形,干燥,切丝或块,生用(旧时传统制法)。而经现代生物学研究,化州柚的幼果的药用成分含量更高,故现代逐渐开始以整个幼果切片或切丝作为药用。本品作为本草学收载首见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文献中记录为“化州橘红”。
关于陈皮与橘红的功效,古代文献中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圣济经》:“橘皮入和中理胃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凡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应用橘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现代医药工作者一般认为:橘红性燥,有燥湿化痰之功;橘白则能化湿和胃而无燥烈之弊。今《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陈皮和橘红分别收载,并将二药的功能与主治加以区分:“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院胀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橘红的标志物为橙皮苷(C28H34O15),化橘红的标志物为柚皮苷(C27H32O14)。
橘红为橘皮外层红色部分,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功能为利气、消痰并兼发表散寒,可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化橘红气香,味苦、微辛,无发散之性,但性偏温燥,燥湿化痰之力较胜,兼能消食,故多用于咳喘痰多、呕吐呃逆、食积不化、脘腹胀痛等。尤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咳喘、痰多、胸膈胀闷。
简而言之,和中理胃宜用陈皮;下气消痰药宜用橘红;烟酒过度,造成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宜用化橘红。
从橘红药材发展史来看,橘红是在橘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橘皮去白取“红”用于下气消痰,导致分成橘白、橘红。清以前所说的橘红多系指橘皮去白的加工品。明末清初化州橘红因其疗效确实,已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受到当时医家及官家的赏识。康熙、乾隆年间已有许多关于化州橘红记述,加上其后的许多文人的宣传,遂引起世人的注意。清代特别是乾隆以后所说的橘红,已常指化州橘红,尤其是南方省区及沿海交通发达的省市更是如此。
又因为橘皮类橘红与化州橘红历史上的沿革和发展,也造成了品种的交叉和混乱。但清代用药总的趋势是化州橘红可作橘红入药,而橘皮类橘红却不能代化州橘红,也就是说处方写橘红,可根据当时各地习惯配付化州橘红或橘皮类橘红,而写化州橘红、化橘红时则不能代以橘皮类橘红。在实际使用上,在建国前中医处方写橘红多付橘皮类橘红,写化橘红付柚类皮橘红入药,但以橘皮类橘红用量为多。后因橘皮类橘红加工费时,产量低,50年代起产量逐渐减少,到60年代己基本绝迹,被柚类皮橘红所代替。当前无论调剂配方或配制成药,一律配付柚类皮橘红。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化州志》卷二·物产则记载:“(化橘红)其实非橘,皮厚肉酸,不中食。其皮釐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直一金……化州橘红赝者多而真者难得,今广东柑橘橙柚之皮皆充。”
事实上,化橘红之所以称为“化橘红”,正是因为其与橘红的药效相仿,但又优于其功效,故药材名前冠以“化”字,以表产地。据《化州志》,当时“化州药属凡得五十有九,皆非道地材,惟橘红最为佳品”,如若处方上不写“化”橘红,药肆常以橙橘柚柑等皮冒充入药。
清代中叶,化州全县种植化州柚尚有20多公顷。至清末民初战火频繁,当局不重视中药的发展,导致化州柚果树损失严重。化州柚产量减少,市场上逐渐产生以其他品种柚皮混充的现象,市售药材中也逐渐开始以其他柚皮作为代用品。
1977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建立“化橘红”,包括化州柚和柚两个植物来源。1985年版及以后各版中国药典中化橘红均包括化州柚(也有称“毛橘红”)和柚(也有称“光橘红”)两个品种。事实上,解放以后,化州柚产量一度萎缩,致使化州柚来源的化橘红难以为继。中国药典把柚列入化橘红来源之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毛橘红的基原植物为化州柚。外表面绿褐色或黄绿色,密被茸毛(这是本品最显著特征),手摸似柔绒毡样感,可见细小的凹点稀疏分布。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除色。果瓤酸苦不能食,气芳香醇厚,味苦。
光橘红的基原植物为柚。外果皮黄绿色或黄棕色,无茸毛,皱纹明显,凹下小圆点密布。内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脉络纹。表皮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较毛橘红大,内侧柔软而富弹性,香气较弱,味苦、微辛。果瓤可食。
经广东省药检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广东药科大学有关专家以各种科学方法测定,毛橘红与光橘红两者原植物及显微构造存在外果皮绒毛、茎非腺毛等显著差异。毛橘红总黄酮含量、柚皮苷含量均高于光橘红。前者野漆树苷含量为后者的10倍,指纹图谱也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毛橘红在祛痰、镇咳、消炎作用均优于光橘红。由此可证,道地药材毛橘红质量显著优于光橘红。
毛橘红(正品化橘红):表皮密布金色绒毛。
光橘红(赝品化橘红,普通柚):表皮无绒毛,皱纹明显。
正是由于化州柚曾经的稀缺及药肆冒充入药的行为,导致化橘红药材市场杂乱,历版中国药典也因此将化橘红描述为多来源药材。在这种情形下,中国药典中化橘红项下“柚的干燥外果皮”,是化州柚匮乏时期出现的药材替代品。从分子水平来看,化州柚与其他柚类品种存在一定遗传距离,且二者的有效成分含量、药效作用差异也很大,化州柚来源的化橘红药材显著优于柚类品种的药材。因此化州柚和柚品种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应相互替代。
如今化橘红基原植物化州柚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有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且有效成分和药效方面优势显著,学者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将化州柚规定为化橘红药材的唯一来源,以避免今后用药的混乱。
橘红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橘红具有沁人芳香的感觉,同时橘红还是一种具有神奇的功效的良药,在古代,橘红就是宫廷贡品,临床上可以利用这种橘红治疗很多的疾病,同时又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成份,因此橘红更以奇特的药效而称奇。
橘红以化州的橘红最好,早在明清的时候,这种橘红就享有很高的荣誉了,尤其是在化痰止咳上,更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优点,而眼下正是感冒咳嗽高发的季节,因此如果有咳嗽困扰的朋友,那么橘红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化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化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毛橘红VS光橘红
化橘红包括毛橘红和光橘红,毛橘红的效果比光橘红好。
毛橘红多为栽培,以毛密为好,主产于广东化州,质量最佳。毛橘红药材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开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外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果皮密被细小绒毛,触之有柔软毡状感觉,药材可见细密的小凹点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容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
光橘红主产于四川、重庆,外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无毛,其余同毛橘红。
化橘红VS橘红
橘红不等于化橘红。橘红指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而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果皮。习惯上,把橘红称为橘类橘红,而化橘红称为柚类橘红。
化橘红和橘红不仅是两种药材,而且功效、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化橘红性温燥,燥湿化痰之功强于橘红,而行气健脾之力不及橘红。临床上多用于痰浊咳嗽,痰多色白和痰粘难咳。
橘红性温力缓而走上,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用于脾胃气滞的胸膈胀满,食积伤酒,又可治疗痰湿壅肺的胸膈满闷,喘满痰多。
由于化橘红药效较强,还应注意这两种药材用药剂量的不同,橘红水煎服用量3克~10克;化橘红水煎服用量3克~6克。化橘红用量约仅为橘红的一半。
橘红VS橘皮
临床上经常把橘红和橘皮混淆。实际上在清代,橘皮与橘红已有较严格区别,在现代应用中,橘红与橘皮(陈皮)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但却是两味药。
元代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去白者曰橘红也。"《得配本草》曰:"去白名橘红,消痰下气,发表邪,理肺经血分之郁。留白和中气,理脾胃气分之滞",经炮制去白的外果皮称为橘红,不去白者为橘皮或称陈皮,为两种不同的品名。元代李杲说:"留白(橘皮/陈皮)则补脾胃,去白(橘红)则理肺气"。
简单而言,橘皮又称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在炮制应用上有去白(内果皮)与不去白之别,其中去白称橘红,不去白称橘皮。橘红、橘皮和化橘红是各不相同的三味药,购买、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喜欢我的内容的朋友,欢迎关注哦,每天为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