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损伤你需要知道的小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仰望尾迹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天跟大家聊聊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咱们从问题出发,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个关于运动损伤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我该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出现了运动损伤呢?
运动损伤分成两种,一种是急性运动损伤,一种是慢性运动损伤。
急性运动损伤很简单,就是在运动时,骨骼或软组织因为外力,突然出现了结构性损伤。
会出现急性运动损伤的,一般是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习惯上,肌肉、肌腱出现急性运动损伤叫拉伤,韧带出问题叫扭伤,骨骼出问题,一般就是脱位和骨折了。
拿韧带来说,我们的韧带,都是胶原纤维“编织”而成的,非常结实。但再结实的东西,也有个抗拉极限,运动的时候,某个动作不小心,可能韧带上承受的力,一下超过了它的极限,韧带就会被扯破,甚至完全被扯断。肌肉、肌腱、骨骼的损伤,道理也是一样。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自己肯定都能察觉到,比如运动着运动着,突然脚一打滑摔到了,膝关节扭了一下,如果当时没事儿,那一般就不是急性损伤,如果真的伤着了,很快,受伤部位就会出现红肿、疼痛,而且不能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了,关节不能大活动,感觉没劲儿,而且一动就疼,甚至,严重的运动损伤,关节可能一下就完全不能动了,运动能力完全丧失。
所以,出现急性损伤,我们都能察觉,也都知道是怎么造成的。
下面我说说慢性运动损伤。
急性运动损伤,是运动当时伤着了,而且受伤的感觉很明显,所以我们都能察觉。但慢性运动损伤,是一点点的小伤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可能察觉不到,能察觉到了,觉得不舒服了,也很难一下子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比如肌腱炎,就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运动损伤。这种情况是平时运动的时候,某一处的肌腱总是发生轻微的损伤,这种损伤程度很小,所以你当时感觉不到,但这种轻微的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慢性炎症,进而出现红、热、肿、痛等症状(比如关节疼、胀,肌肉疼等),你才会慢慢的开始感觉到,身上某处不舒服了。
还有的情况,是急性损伤处理得不好,或者恢复的不好,那么急性损伤也可能变成慢性的。
但假设你身体出现了可能是慢性损伤的情况,首先,确诊需要去医院,这东西自己诊断不了,因为很多时候,确诊需要借助影像学的方法,比如做磁共振等。
另外,如果确诊有慢性损伤,也很难明确原因。也就是说,你也很难知道,这是运动造成的,还是平时姿势不良,或者过度劳累造成的,原因只能靠猜测。
所以总结一下,急性运动损伤,当时就能察觉到。慢性运动损伤则是长期形成的。而且因为慢性运动损伤,和不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都是一样的,所以也很难区分到底是不是运动引起的,所以平时我们也只能尽可能的在运动时注意一点,避免长期用错误的方法,或者不良的姿势去运动。
问题二:出现急性运动损伤,怎么区分严重程度?当时应该怎么处理?
严重程度的话,运动医学领域都有分级,比如扭伤,分成一级、二级、三级,都有标准。但是我们其实没必要掌握这个标准的细节,我们知道一个原则,越疼痛,越肿,关节活动越受限,一般损伤就越严重。
当然也有例外,有时候严重损伤,因为组织完全断裂,神经严重受损,疼痛感反而不一定那么强,但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我们重点说一下急性运动损伤发生之后,马上应该怎么处理。注意,下面说的,都是损伤发生的当时应该做的急性处理,而不是说损伤之后一段时间的康复方法。
急性运动损伤的急性处理,现在通行的就是5原则,或者叫“PRICE”疗法,也就是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保护,就是把受伤的地方保护起来,可以用吊带,或者夹板、支撑物或者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保护的目的,就是防止受伤的部位随意活动或者被意外碰撞。
休息,很好理解,就是要暂时停止受伤部位任何的活动,限制功能,别动弹。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进一步的损伤。
冰敷,就是用冰或者其它凉东西给受伤部位降温,降低受伤部位组织的温度。
压迫,或者叫加压,就是用有弹性的绷带包扎伤处,主要的作用也是止血和消肿,也能起到固定伤处的作用。
抬高,就是把伤处抬高,降低微血管的血压,目的还是为了缓解肿胀和出血,降低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总的来说,急性损伤发生之后,当时的处理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伤处出血、肿胀、二次损伤,做法就是“PRICE”。而最忌讳的就是热敷、按摩、揉搓、擦药膏、用加热灯等等,这些是急性损伤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慢性康复过程中可以用的方法。
问题三:跑步、跳绳容易伤膝盖吗?
就跑步来说,膝关节还是比较容易受伤的。从数据来看,在马拉松赛(包括全马与半马)当中,下肢损伤的综合发病率,最高可以达到79.3%,膝关节是相对比较容易被累及的地方。
当然,马拉松比较极端,毕竟距离那么远,但这也能一定程度说明,跑步对膝关节的潜在伤害还是比较明显。
不过,我们日常跑步会不会伤膝盖,还要看具体情况。适量跑步、跳绳,一般不容易伤膝盖,但过度跑步、跳绳,膝关节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
大家可能觉得,跑步伤膝盖,是跑步姿势不对,其实这不一定。
跑步时发生运动损伤多数与过度使用有关。
有研究认为75%的跑步损伤时过度使用造成的,还有的研究认为至少54%的跑步运动损伤是过度使用造成的。这可能是跑步运动损伤的一个基本特点。
说白了,膝关节只要使用,都会有磨损。多数情况下,跑步、跳绳导致的膝关节损伤,都是过度使用造成的磨损导致的。
至于姿势,不能说完全不用考虑,但是问题在于,每个人的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的生理结构都不完全一样,身体重心高低也不一样,运动控制能力,身体协调性都不同,就算别的不说,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也都不一样。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跑步姿势,很难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跑步姿势。所以所谓“正确跑步姿势”,本身就是一个半伪科学的概念。跳绳的情况也一样。
那么,防止跑步、跳绳伤膝盖,最好的办法,最核心的办法,还是控制量,不要跑的太多,跳的太多。
一般建议,对于健康人,每天不超过30分钟的跑步、跳绳都是安全的(不是说超过30分钟一定受伤,这只是通常的建议)。
当然,这里的跳绳,指的是动作协调,轻快的跳绳,而动作笨拙,不协调的话,情况就又不一样。
除此之外,如果膝关节有旧伤,那再次受伤的风险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有膝关节旧伤的人,跑步要更谨慎。
问题四:为什么运动容易伤腰?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腰椎,是人体相对最脆弱的关节区。
我们身体,简单分,分成上半身和下半身,这两者怎么连接呢?就是靠腰椎。我们看下面这个图。
中间红色的地方就是腰椎,其实就是几块椎骨摞在一起形成的,虽然说周围布满了韧带、肌肉,但是我们对比一下身体其它部位的骨骼,腰椎还是显得很单薄。
上身那么重,你再拿点东西,再做点大动作,就会有非常大的力作用在腰椎上,作用在那么可怜的几块摞起来的小骨头上。所以,腰椎容易受伤,其实很好理解。
人类直立行走,是有代价的,四足动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问题五:腰有问题的人该怎么运动?
这个问题很大,我给大家三条最实用的建议。
1、要避免弓腰提东西这个动作,这个动作非常容易造成腰部损伤。
在健身房里,经常能看到有的人从地上捡哑铃的时候,就是用这种错误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在提重物的时候,应该绷直腰,下蹲,用下肢的力量把重物提起来。
2、避免过度训练腰腹部肌肉,这样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肌肉劳损,腰腹部肌肉发生劳损,对腰椎的保护能力就会降低,增加腰椎出问题的几率。
一般腰部肌肉,每周训练1-2次就可以了,腹部肌肉每周也不要超过3次。当然,每次的训练量也都不要太大,不要超过8组。
3、刚练过腰腹肌肉之后,不要做下肢力量训练。因为刚练过腰腹,腰腹部肌肉疲劳,力量较弱,这时候做下肢力量训练,腰椎稳定性就会降低,容易造成急性损伤。
问题六:运动后肌肉痛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我们老不运动,突然一运动,尤其是做力量训练,之后第二天,被运动的肌肉可能就会明显酸痛,这是正常的,这叫“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这种酸痛,一般会持续2-3天,有的时候会更久。具体原因,民间流传是因为乳酸没有排干净,这完全是错误的,也很滑稽。
不过,虽然说可以明确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不是因为乳酸,但到底因为什么,学术界目前也还没有公论,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肌纤维微损伤、炎性反应等等。
那怎么缓解呢?科学严谨的答案是,没办法。
目前来看,学术界确实没有改善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公认有效的方法。当然,民间说有很多办法,但都不是被学术界公认的。
所以,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目前还只能预防,也就是,长时间不运动的话,突然一运动,量不要太大,循序渐进,慢慢来,这样出现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也不会很严重,一般2天就好了,也不影响什么。
问题七:怎么区分运动后正常的肌肉痛和不正常的肌肉痛?
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性的,一般不用去“治疗”,不用管它。但有的时候,是运动损伤造成的运动后肌肉疼,这就需要注意了。
那怎么区分呢?
一般来说,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运动后第2天,甚至第3天才会出现,所以叫“延迟性酸痛”。如果运动后马上就疼,那一般就是运动损伤。
另外,延迟性肌肉酸痛,是一整块肌肉都疼,而运动损伤,一般是一个局部。疼的方法也不一样,运动损伤一般是尖锐而剧烈的疼痛,可能突然一个姿势,就剧烈的疼一下。但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没有那么严重,疼痛比较钝,稍微和缓一点。
问题八:运动过量或时间过长,会引起运动损伤吗?
会的。其实在回答跑步伤不伤膝盖的问题里面,我们就讲了,过度使用是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量运动,对肌肉、肌腱、韧带都可能造成损伤,这种损伤积累起来,就可能发展成慢性炎症,就变成了慢性运动损伤。
过量运动,还可能因为肌肉过于疲劳,造成急性的肌溶解症,不过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一般较少发生。
还有一种情况,叫过劳性骨折,也是因为过量运动。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过量运动,导致某部分肌肉过度疲劳,于是这些肌肉就不能正常的发挥出它的力量,但此时,它附近的其它没有过度疲劳的肌肉,相对的力量就显得太强了,肌肉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力量不平衡。
肌肉之间的力量平衡时,作用在骨骼上的力也是平衡的,当出现力量不平衡的情况,则会让肌肉作用在骨骼上的力失衡,严重的话,可能引起骨骼发生应力性骨折。
所以,不管什么运动,一定都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一点点增加强度和时间,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运动损伤的小知识,但这个方面问题特别复杂,我们只能简单讲一下,很难面面俱到。希望今天的知识,对大家有帮助。
崴脚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急性损伤,学名是踝关节扭伤,以踝关节外侧扭伤最为多见。别忽视崴脚,很多人崴脚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人选择休息,有人用药酒揉搓按摩肿胀疼痛部位,更有甚者会用热水泡脚。
由于缺乏崴脚后的正确治疗方法,有近40%的踝关节扭伤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也就是常说的习惯性扭伤,甚至发展成魔性崴脚,即一年崴一次,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崴脚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呢?
崴脚应急处理4步骤
崴脚受伤时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后期康复的效果,所以崴脚后的正确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简单来说,应当遵循经典的“大米”原则,即“RICE”原则。
1.休息
R指rest,即休息、停止活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受伤局部停止动作,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如果要行走,就一定要拄拐,并使用弹力绷带或护踝支撑保护,伤脚尽量避免受力。
2.冰敷
指ice,就是冷敷。冷敷可以镇痛,同时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从而减轻肿胀。冬季可以立即用冷水浸泡脚踝,而夏季可以用冰袋或用冰柜里的可乐瓶(0-4℃)应急轻敷肿胀部位。一次冰敷时间持续15至20分钟。伤后72小时之内,每隔2至3小时就可以冰敷一次,直至肿胀明显消退。如果患部持续肿胀,皮温升高,可以延长冰敷时间。
特别提示:为防止冻伤,一般不建议将冰块直接放置于脚踝,可以裹上毛巾。
3.加压包扎
C指compression,做完冰敷后,对伤处进行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同时也可起到稳定脚踝、减轻疼痛的作用。如果有弹力绑带,可以绕着脚踝做“8”字缠绕。如果在药店买到合适尺码的护踝,可以直接使用。
特别提示:固定的弹力绷带不能绑得过紧,以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运行,导致肢体缺血,严重可发生坏死。
4.抬高患肢
E指elevation。抬高患肢,减少血液在下肢积聚,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肿胀。
应注意崴脚后不能随意搬动及按揉肿胀部位。崴脚后如果患足疼痛剧烈,完全不能站立、行走,或崴脚后通过上述处理方法后肿胀疼痛仍未明显缓解,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确定是否存在骨折或韧带断裂。
崴脚72小时内的处理方法
尽量休息,减少活动,有机会就抬高患肢(坐位时把患肢放在同高的椅子上,如果方便的话,尽量卧位)。如果患处持续肿胀,局部皮温高于腱侧,仍需间断冰敷。如果要行走,就一定要拄拐,并使用弹力绷带或护踝支撑保护,伤脚避免受力。(易鑫明)
问:我今年64岁,半年前登高取物时右腿拉伤,当时脚不能着地,右膝关节肿胀,现行走不便。最近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右侧膝关节退行性变及内侧半月板损伤,医生说要手术。请问,开刀是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疗法可根治此病?
答:因为半月板自身没有血供,故其损伤后不可能自行修复,而损伤的半月板易引起症状,同时可进一步加重膝关节软骨的磨损,故应手术治疗。
目前可用关节镜进行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关节镜是一种非常纤细的的内窥镜,直径仅为1.9~4.0毫米。 经皮肤做一小孔就可以将关节镜伸入到关节中,所探测到的图像经过放大后显示到监视器上。这样,在不需要切开关节的情况下,医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患者关节内的病变情况。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武汉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叶哲伟
编辑:熊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