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南亚博士叫水博(东南亚是否都是水博)

近期,网络上对湖南某院用财政经费引进博士引发热议(这里用某院,是对这个学校的尊重,毕竟这个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无辜的,不能以领导决策行为,诋毁和造谣该学校)。该校的一些决策行为,引发...

近期,网络上对湖南某院用财政经费引进博士引发热议(这里用某院,是对这个学校的尊重,毕竟这个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无辜的,不能以领导决策行为,诋毁和造谣该学校)。该校的一些决策行为,引发社会关注,确实让人不能理解,这种交易有损学校声誉,也有损国家资金。但是,我们在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声音,东南亚博士都是水博,一杆子全打死,去东南亚读博就一定是“水博”吗?

我来分析这些声音的源头:第一种群体是看热闹的,自己什么都不是,估计最多是个本科生,蹭热度,在网上发表自己博眼球的概论,引导社会大众偏执的思想,偏要挤着门缝,看别人笑话。

第二种群体是鄙视链中的人,国内博士存在一个鄙视链,层次高的看不上层次低的,不是在鄙视中,就是被鄙视,毕业的不说了,还没毕业的博士,我就觉得也是一天没事干,发不了好期刊,开始寻找存在感,自己日子好不好过,冷暖自知。

第三种群体是专门写文章的杂志记者,寻找一个很值得挖掘的素材,用激烈的词语引起大家的共鸣,产生一些流量,这些人的话只能信一半,要辨别真伪,请不要轻易下结论。

第四种群体是竞争对手,美国、欧洲等国家留学中介机构,用一些商业手段,比如网络造势,对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打压策略,这是商业竞争,下手怎么会手软。

第五种群体是东南亚上博群体的周围人和本人。这些周围人中,有些是担心朋友、同事和亲人,这事是不是靠谱,有些就做的不地道,落井下石有之。这些本身在上博人,则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有没有人听,或许会被笑话。

第六种群体是平和心态之人,比如中国青年报的这个作者发表的观点,我觉得蛮中肯的,让人看了会有一种超然的心态。(链接:https://m.toutiao.com/is/2gNB7m9/?=“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学历鄙视怪圈 - 今日头条)

当然也会存在其他一些群体,不在叙述。针对以上群体,我觉得大家理性看待,还的从国内博士教育和国外博士教育的游戏规则讲起,分析这里面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国内博士教育:一般是经过3年或3年以上的学习研究,符合条件的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通过在职学习申请学位的办法,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博士学位。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那就是要发论文,北大和南开双检索发表至少一篇以上,根据期刊不同,论文数量也要求不同,看学校要求,当然,国内好的大学也有不需要发表论文的,比如南开大学,据我了解导师不要求发论文,只要通过博士论文,是可以博士毕业的,也欢迎大家留言校正。在国家和教育部发布“五唯”专项通知后,高校对中文核心认可度更高些,sci英文期刊认可度就比较低一下,除顶级期刊。这样看国内博士现在多数是要发国内期刊,才能顺利毕业,按照现在的聚焦程度,国内期刊发表难度系数明显增加,这种期刊更加造成一种情况--鄙视链,一般高校没有大牛,博士发表论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国外博士教育:先说说美国博士,就读学位的时间而言,硕士学位一般在两年内可以完成,博士学位的完成则至少需要5-7年,有时甚至更长。有人将“Ph.D.”戏称为“Piled higher and Deeper”(“垒得更高、专得更深”)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美国现在的博士论文通常被制成缩微胶片加以保存,或由作者抽出其中的某些部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一般是通过博士论文,导师要求发小论文,就发了,一般都不作要求。国际上普遍是认可sci、ssci、Ei论文,国家所属核心不是都认可的,比如中国的核心期刊,在国外就不认可,国内一些高校毕业博士,只发表核心期刊,除签署互认协议,其他博士,估计你这博士学位不认。

再说说热点话题菲律宾博士,菲律宾的教育与美系教育有相同之处,美国在菲律宾可是统治了49年(1898年-1946年),时间之久,足以让当地教育保持美式教育体系。博士学位要求2至3年的学习,至少4个学期的专业单元学习和相当于12个专业单元学习的博士论文研究。学习结束时,学生必须通过一次全面的考核并呈交论文。在写论文过程,和美国博士论文写作基本相同,都是经过选题、开题、修改、答辩等环节,也可以发小论文,一般不作要求。当然,菲律宾这么多年发展,有高潮期,现在是没落期,在学历教育上来看,现在在中国人眼中,不被看好,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大家还是看待好的方面,在受美国影响多年,肯定有些好的东西保留,只是咱们不在那个国家,不知道而已。

最后我想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上博是一种修行,博士毕业后漫长和枯燥的学术生活,也是一种修行,好的大学博士毕业,不代表以后的学术成果有多高,一般大学博士毕业也不一定就没有高的成就。博士含金量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只是敲门砖,后期学术成果不行,也是走不远。菲律宾毕业的博士也有爱好学术的,也有专心搞科研的。在东南亚上博的群体都是有具体工作,想提升自己学历,咱们就可以鼓励的,都是年纪不小了,国内招博士现在都是要应届生的,基本上80%以上都是招的应届生,往届生的活路在哪,这些群体可是拖家带口的,多数还是自己掏费用上博。再怎样一个博士总要比一个研究生学历强一些了。

咱们中国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学术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咱们国家孔子学院还在世界各地办学,不断的被认可,其他国家的教育,也在国家的规章制度下,做正常认证,有国家在监督此项工作。

最后回到博士认可度,博士认可度不是一时所决定的,学校出身学历水平和学术能力真不能划上等号,我觉得中青年报的一句话在理,“走出学历鄙视的怪圈,真正回归到学术和学者本身,才是真正尊重知识,不会“误伤”每一颗真正热爱学术的心,也不会兴起学历交易的不良风气。”

  • 发表于 2022-08-16 14:18:55
  • 阅读 ( 22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ndihc
ndihc

6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