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精神科医生,关于中学生抑郁这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被网友们问到,我觉得真的有必要谈一谈,如果你能看进去这篇文章,我想会对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有所帮助的。
中学生抑郁症越来越多的问题确实存在,从我这个精神科医生的角度,也确实发现了抑郁症的发病年龄在明显降低。在我刚刚上班的时候,抑郁症的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可到了今天,抑郁症的高发年龄已经悄悄地下降到了20岁左右。可能这样的变化在大家看来并不明显,但在全国各大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的心境障碍病房里可谓是一目了然。比如前两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时,心境障碍病区的患者平均年龄就在20岁左右,除个别患者外大部分都是不满20岁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抑郁症会比以前明显增多?原因很多,包括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教育本身的影响。
来自家庭方面: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尤其童年时期缺少危机意识,或者从未经历过危机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遭受挫折。另外,在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重大创伤的孩子,成年后同样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在医学上称为童年负性事件。
这里的创伤可不仅仅是来自外界的真实性创伤,像父母离异这样的生活事件,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可能丝毫不会弱于一场严重的车祸造成的创伤。举个例子,去年中的一段时间,我连续接触了几个还在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抑郁症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生活。还有一些是父母长期感情不和,经常争吵的家庭,孩子也有很高的易感风险。
另外,一些父母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抵触和否定关于孩子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导致很多孩子不能及时就医,或者干脆不敢就医。
来自社会方面:
我们整个社会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还相当的不够,很多人还会将抑郁症当成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认为存在抑郁情绪就是自己想不开,是小心眼,是懦弱。所以我们的社会,对于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是不友好的,轻则说一句有什么好抑郁的,重则说一句“就是有病”。就是这样的偏见,让很多孩子不敢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负面情感,而负面情绪的积累是可能从量变导致质变,所以,负面情绪可不能积累,一定要即使释放,选择适合的办法去消除影响。
曾经我有一个小患者,父亲不认可她罹患抑郁,也不同意陪她看医生,所以小姑娘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陪自己来门诊看病。但小患者后来告诉我,第一次就医后,自己以为最好的朋友,把自己看精神科门诊的事情偷偷拍照,并发到了朋友圈,还耻笑她有什么好抑郁的。就因为这件事,小患者差点想不开去自杀,还是被路人发现才救了下来。
来自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本身,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成绩都是有要求的,同样孩子在学校承受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书包拎着有点沉,但现在孩子们的书包,已经只能选择性地往回家带书和练习册,因为学校的书太多了,早就拿不动了,可即使孩子现在的书包,我一个成年人背着也会倍感沉重。
学习压力的增大,一定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而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下,不一定会导致患者身患抑郁症,但却会给罹患抑郁症增加风险。同时,我们的教育中又缺少关于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如何表达真实情感,如何向老师或同学求助的内容,所以,缺少相关校园心理教育的同学,在持续增加的精神压力下,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也就不难理解了。
抑郁症其实真不是什么罕见病,在我们周围平均每15~20个人就有一人罹患抑郁症。也别总觉得孩子们没有什么好抑郁的,将他们的求助当成是软弱或厌学,这样可能直接葬送了孩子们最佳的治疗机会。毕竟,不管什么时候,和学习成绩相比,治疗抑郁症才是更关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