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速战深入人心,俄军当前表现还无法达到同等标准
近期,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战事牵动人心。
很多人在关注俄军取得的诸多成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乌军的顽强。
在马里乌波尔各处沦陷的情况下,乌军即使龟缩在亚速钢铁厂也不愿意投降,其顽强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投降乌军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乌军选择负隅顽抗呢?
其原因,自然不只是一个亚速营那么简单。
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
关键点是,现今世界对于成功军事行动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美军在世纪初前后的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给世界印象过于深刻,这直接导致现今世界对成功军事行动的评价,总是以美军这些成功案例为标准。
这是所谓的“前车之鉴”,有它的道理。
但对于当前的俄军而言,却不是件好事。
因为从战果来看,俄军并没有完成美军在这些成功案例中所完成的目标。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开展军事行动,其情形与现今的俄对乌特殊军事行动有些相似。
开战前,俄方对美军的预测表现是,美军将被牵制在巴格达城市巷战中,进而陷入战争泥潭中。但最终美军速胜夺取伊拉克首都,迅速完成了战斗。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以上的俄方预测,与现今俄对乌军事行动三天后,人们对于俄军将在乌克兰的遭遇预测如出一辙。
归根结底,是在二战后有限的局部战争时代背景下,人们已经因美军而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速胜为王。
美军做到了,在短时间内占领伊拉克首都后,赢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
在本次俄对乌特殊军事行动中,俄同样在作战一开始对乌克兰首都基辅长驱直入,可以视为对这种速胜战略的学习,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在短期内拿下基辅。
因此,在俄基辅作战数天后,网络上就有许多唱衰俄军的声音传来。
这就是当前时代的标准。俄军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就会产生相应的负面评价。
乌克兰基辅,泽连斯基向情报部门人员颁发奖章
这个评价,自然不会只在中文网中产生。在全球范围内、在乌克兰,也会产生对俄军的消极影响。
当俄军的形象变得更加虚弱后,乌军的士气自然大振。要使其投降,自然更加艰难。
乌克兰海军称摧毁俄海军大型登陆舰“奥尔斯克”号
在乌“三板斧”之后,俄军似乎正在回到传统模式上
而观察俄军现在的表现,特别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沉没后,其军事行动似乎也有些黔驴技穷、回归“传统”了。
在传统的俄式作战中,秉持的是战略核打击背景下的大军团作战方式。
核打击参与、大军团,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这一套作战思想,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被俄军抛弃。俄军当时意识到与美军的巨大差距后,开始向与美军类似的局部战争思想转变。
但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军事大国、军事强国,任何军事改革都显得格外艰难。
俄海军总司令接见“莫斯科”号全体船员
俄罗斯的国家核心利益过于依赖军事,给军改带来的直接坏处往往就是难以达成计划目标。
2000年时,普京曾制定了俄军向合同制转变与裁军两项计划,结果是两项计划至今都未完全达成。
俄军由义务兵向合同兵完全转换的计划,因种种原因搁浅;俄军裁军的计划,也因种种原因不断延期。
2000年时,普京的计划是将军队人数自120万人减少为100万人。但直到2007年,这个数字仍旧保持在113.5万的高位,连既定目标的50%都未完成。
该项裁军还只是针对军队而言,针对安全内务和民防部门,普京还有裁减40万冗员的计划。该计划完成度未知,但想必也不尽如人意。
红场阅兵: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莫斯科学院学员
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俄总统后,曾试图重启普京的裁军计划,将裁军至100万人的年限推迟至2012年。但事实是,这项裁军最终也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裁军会引起军队内部的强烈不满是重要原因。被裁军人如不能妥善安置,将引起严重的社会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透过本次俄对乌特殊军事行动更可以看到,俄军近些年的进步似乎也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大。
即使俄军国防军费保持着连年增长的态势;即使早在2009年,俄就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国防支出国;即使在2013年后,当面临西方制裁全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俄也始终保持着国防经费连年稳步增长。
但当面临硬仗来临时,俄军似乎显得对新军事理念缺乏自信,而仍旧试图回归至其“战略核打击辅以大军团作战”的老道路上。
俄军图-22M3轰炸机
这从最近“俄媒称乌军拿图-22M战略轰炸机没办法”以及“俄乌将决战”等舆论中,可以窥见一二。
在叙利亚摸索出独特战法,结果在乌仅“三板斧”之后,俄军就回到了老路上,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失望。
从开打至今俄乌一直没有大型会战的出现,可以看出俄军应该是在刻意回避其传统模式,试图以更微观的心态进行军事行动的。但俄军当前的表现,确实有些马虎了。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俄军事专家曾一度预测美军会以“不接触作战”的方式打赢该场战争,即通过远程导弹轰炸的方式。如果这样,则必定会演变成长期战争。
以现在的实际情况看,这套预测却几乎可以原样不动地照搬到俄军身上了。在这种情况下,乌军怎么可能会投降呢?
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
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打消耗战。只要不面临被歼灭的危险,乌军投降的概率应该是持续降低的。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俄乌冲突将持续多年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李抒音.伊拉克战争加快俄军改革步伐.外国军事学术,2003(10):9-11.
[2]王景涛,海军,常刚.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兵力投送回顾与启示.科技视界,2018(29):179-180.
[3]王高勇,张艳杰.新世纪俄罗斯军队建设措施探析.中外企业家,2016(12X):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