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周妮 见习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8月4日上午9时,“奋进新宿迁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民生专场召开。发布会上,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超,宿迁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徐健,宿迁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松,依次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文化、医疗、教育等民生话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多点开“花”,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扎实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公共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便民设施更加优化。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实现市有四馆、县有三馆、9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00余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6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达标国家一级馆。建成文化大院95家,县级以上文明村居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县级文化馆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90%以上,县级图书馆分馆覆盖率达100%。文化场馆服务更加多元。宿迁市文化馆累计开展公益培训科目170余个,共计3696个课时,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文化活动更有特色。每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利民服务更加完善。2021年,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1801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16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10.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23倍。规划引领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全市A级旅游景区由12家增加至49家,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宿迁首家5A级旅游景区;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旅游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全市60余家宾馆饭店和宿迁市文旅集团开展同行合作,市区为旅游团队提供的床位数稳定在8000张以上。开通两条市内旅游直通车线路,累计发车114班次。宣传推广更有特色。通过央视、省级广电台、旅游电商等平台,宣传推广城市旅游品牌。2012年以来,在省内、上海、山东等地,宿迁先后举办30余场旅游推介活动,每年推出特色文旅活动100余场、惠民政策30余项。“遇见醉美宿迁”抖音挑战赛话题点击量已突破25亿次。
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乐民活动更加丰富。精品创作成果丰硕。艺术创作人才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艺术展中获奖并入展300余人次,书画创作方面逐步形成“宿迁现象”。推出柳琴戏《古城拉魂》、淮海戏《胖婶当官》、泗州戏《信仰》、歌曲《春到上塘》等舞台艺术精品。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墨·运——运河沿线书画名家邀请展”“百名书画家百幅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书画展、江苏省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等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书画展览250余场。组织宿迁市金秋优秀剧目展演、宿迁市红色优秀剧目展演季、艺路芬芳·景区街头微文艺展演等活动300余场。艺术普及深入基层。开展在校贫困生“一对一”书画公益结对人才帮扶、书画公益培训等活动70余场。开展送摄影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活动400余场。推动小剧场建设,围绕“1+8+N”建设体系格局,为本地戏曲发展提供固定传承阵地。
遗产保护利用更加深入,育民传承更加普及。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3处、市级83处。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21项、市级112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1人、市级281人。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开展268省道考古、新盛街开发地块考古等考古项目。顺山集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将江苏人类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600年,顺山集遗址被评为“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非遗传承成果丰硕。泗阳县临河镇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沭阳县被授予“中国淮海戏之乡”;宿城区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
幸福加码,建设群众满意的“健康宿迁”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在医疗机构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医改任务落实等方面成效明显。
截至2021年底,全市卫生总资产达225.8亿元,较2012年增长272.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600家,较2012年增加211家(其中三级医院由3家增加至9家,二级医院由19家增加至35家);拥有床位总数33470张、执业医师(含助理)15211人、注册护士18332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104.7%、112.9%、147.5%。
医疗机构发展不断加速。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创成“三甲”医院,实现了宿迁市“三甲”医院创建历史性突破。县区层面,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建成运行,沭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计划年内对外营业,在宿迁市辖功能区建设四个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层面,市县两级投入11.66亿元,在重点镇建设6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行。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148家,日接种能力达15.3万剂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1216.81万剂次,全程接种475.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均居全省第一。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48.2万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被列入民生实事,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过9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全覆盖。
医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累计建成医联体25个,其中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12个,医联体成员单位160余家,在全国率先创设护理联合体41个,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县域内就诊率分别达72.32%、94.47%。创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市135个民营乡镇医院实施基本药物“两个60%”政策,累计销售基本药物超18亿元。
发展要素支撑显著增强。宿迁通过着力探索智慧医疗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提档升级,全市已建立互联网医院7家,6家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水平达到4级以上,26家医院开通远程诊疗服务,9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建成区域电子病历质控平台,接入病历数据近150万份。
不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十年来,在宿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在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调查中,宿迁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06.49亿元,有力保证了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目前,宿迁共建成学校231所,新增学位27.83万个,科学合理的教育布局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学校“挤”、新城区学校“缺”的问题。此外,宿迁还不断加大经济投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宿迁完成薄弱学校校舍、室外运动场建设等项目2959个;253所中小学校创成省级智慧校园,9所学校创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59所学校改善教育现代化办学条件。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方面,学前教育办学层次全面提高。目前,宿迁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无证幼儿园治理全面完成,3周岁至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95.1%上升到2021年98.87%,省市优质园覆盖率从2012年的66.9%上升到2021年的90.1%。另一方面,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宿迁建立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精准帮扶机制,优化调整农村教学点213个,切实保障农村孩子享受到更高质量教育。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从2015年的48.7%提高到2021年的93.76%。
除此之外,高中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宿迁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全市三星级以上高中由2012年的19所增加到2021年的23所,全市高考质量实现全方位突破。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实现了蓬勃发展,宿迁5所学校创成省中职领航学校,全市75%以上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较2012年提升28.2个百分点。此外,宿迁还创新培育了5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职业院校承担试点的方式,每年定向为企业输送急需技能人才6000余人。
引进优秀管理(师资)团队14个、组建基础教育集团78个……在教育改革方面,宿迁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深化合作办学,加强与南通、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合作,“外引”创办优质学校25所,引进优秀管理(师资)团队14个、名校长18人,培养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余人。二是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基础教育集团78个,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三是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加大校园招聘、定向培养力度,累计补充各学段教师2.4万余人;深入实施教育人才联校强教工程和“243”教育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增加省级以上教育高层次人才202人、市级以上430人。
近年来,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备受关注,为化解这一教育热点问题,宿迁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为常态化保障外来随迁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宿迁出台了相关政策,确保全市96.3%的学生参加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学校及有需求学生的两个全覆盖。
为满足更多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期盼,宿迁累计增加普通高中学位2.6万余个。为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30.54亿元,惠及学生203.88万人次。为了保障全体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全市742所学校纳入“阳光食堂”“阳光直采”平台运行并接受监督,让77.3万名学生吃上“放心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