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女友在哪开过房事件(石库门杀人后)

过去的30年里,看似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但许志始终摆脱不掉纠缠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这个乡邻眼中的“老实人”,藏着一个不敢与外人道的秘密。1991年7月31日,上海老城厢一间隐蔽的后厢房里,...

过去的30年里,看似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但许志始终摆脱不掉纠缠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这个乡邻眼中的“老实人”,藏着一个不敢与外人道的秘密。1991年7月31日,上海老城厢一间隐蔽的后厢房里,刚满20岁的许志用菜刀砍死了67岁的老陈。

就在警方基本锁定嫌疑人时,许志“消失”了。一代代刑警接力追寻,有些人直到退休都未看到结果,这起凶杀案成了很多刑警职业生涯“未还的债”。

今年5月12日,期待已久的消息传来:嫌疑人许志抓到了。

“一时冲动。”在看守所里,神情黯然的许志这样归因。这虚妄又具体的冲动,究竟源自哪里?

石库门杀人后,他冒用智障亲人身份潜逃30年结婚生子!被抓后“有种轻松的感觉”

“擦肩而过”的杀人嫌犯

那是1991年8月1日,一年里最炎热的时候。

傍晚,夕阳西沉,黄浦九江路的石库门里弄,三五街坊吃过晚饭,搬出凳子,摇着扇子,在弄堂里“嘎讪胡”,一切如常。

不知谁嘀咕了一句“老陈呢”,人们这才发现,一整天没见到那个爱凑热闹的老头了。

当年67岁的老陈,跟妻子离婚后,独自住在二楼后厢房里,平时靠在弄堂口摆摊卖“外烟(走私的外国产烟草)”维生。为了规避查处,他每天只在晚上在弄堂口摆两小时摊。大多数时间,后厢房就成了老陈隐蔽的烟店。

热心的邻居前去后厢房敲门,屋内没有声响,房门虚掩着。不费力地一推,眼前惊现一片血泊,老陈倒在其中。

一阵凄厉的警笛,打破了老城厢的平静。刑警张彪到达现场时,弄堂里挤满了围观的人。老房子的一楼,一名老者仰面倒在床边地板上,周围铺着一大摊血,头部和颈部遍布多处伤口。再走近些,墙面低矮处的喷射状血迹清晰可见。

根据当年的法医鉴定报告,老陈的死亡时间应是7月31日下午。

更多的现场痕迹和证据,经过法医勘查和鉴定,逐渐浮出水面。房内,半开的五斗柜抽屉引起了法医注意。在抽屉把手上,法医采集了一枚不属于死者的指纹,“怀疑是凶手留下的”。

除去指纹外,厨房的水池里,扔着一把带血的菜刀。根据痕迹判断,这就是凶手的作案工具。

石库门杀人后,他冒用智障亲人身份潜逃30年结婚生子!被抓后“有种轻松的感觉”

当年案发现场的勘查照片

一时间,整片老城厢都被这起凶残的杀人案搅动着。为财谋命、复仇杀人,人们在猜测凶手的动机,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害人。

紧张的气氛也在公安内部蔓延。张彪还记得,那几天刑队办公室里彻夜亮着灯,张彪和专案组同事们撑着眼皮研究线索、推演案情。

据邻居和家属反映,老陈珍藏的一枚黄金戒指不见了,侦查员也发现他的橱柜有被人翻动的痕迹。但是门窗完好,案发前后邻居也没有听到特别大的动静,结合种种情况,专案组判断这起案件很可能是老陈的熟人为侵财临时起意杀的人。

老陈的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光顾过他生意的人,都成了“朋友”,其中不少是小区附近一条美食街的员工。

“我们当年共60多名刑警和100多名派出所民警参与排查,给350多名排查对象做了详细笔录。”张彪回忆,最热的时候,大家也整天在外奔波,为了尽快抓到凶手。

排查工作进行到两个多月,警方获取一条重要线索,让苦闷的侦查员们看到案件侦破的曙光。美食街的一家饭店老板反映,他的帮工、外号“小四子”的许志,前两天远远看到警察时,神情紧张,当天突然提出要辞工,非常可疑。

然而,警方得到这条线索后,“小四子”就消失了。“根据老板的描述,‘小四子’这个人我同事有点印象的,可惜就跟他擦肩而过了,就差那么一点。”如今说起,张彪还是感到遗憾。

冲动致祸

案发后的三十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

当年的美食街已经变成了白领聚集的商业楼宇。张彪也从初出茅庐的小年轻,长出了白头发。小到盗窃自行车,大到抢劫杀人,他破了几个百案子。

嫌疑人许志,看似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组建了家庭,生了一对儿女。他再也不敢跟别人发生冲突,平时话很少,甚至有些“窝囊”。

曾经的“小四子”不是这样的。他个子不高,打小就瘦,但个性强硬,从不怵跟人动手。“以前在家里,大哥欺负二哥,我就看不下去,直接跟大哥动手了。”尽管是家中最小的儿子,许志经常扮演家庭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之后,许志来到上海打工,也爱替朋友出头,自己更“不能被欺负”。在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浸润的成长环境共同促生的观念里,“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或是最基本也是有效的生存法则。

而这却酿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1991年7月31日,过了中饭时间,店里其他人都在休息。“小四子”想买包烟,就走到隔一条街的小区,熟门熟路地进了老陈家。

闲聊中,他脱口而出了一个在心里酝酿过几次的想法:“我也想卖外烟,多赚点钱。”接着,他就跟老陈打听进货的路子。

不料,老陈对此强烈不满,对“小四子”一顿谩骂,两人爆发口角,继而升级成肢体冲突。

“他好像怕我抢生意,就骂我,很难听。我气不过,就甩了他一耳光。然后他拿凳子砸我,我们扭打在一起。厨房水槽里放着把菜刀,我一冲动,拿刀砍了他……”

老陈倒在了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一动不动。“小四子”怔住了,他意识到“出事了”。

多年后,许志对从老陈家离开后发生的事“没有记忆了”,“肯定是害怕的,也不敢跟别人说。”

逃,不是他第一时间作出的选择。他把从老陈家偷的那枚金戒指,交给了一同做工的妹妹保管,没有交代戒指的来源。他当时就想过会被警察抓到,“是我应得的。”

分针与时针“嘀嗒”交错,黑夜与白天沉默交替。日子过得煎熬,但又似乎风平浪静。

风再起时,已是两个月后了。美食街重新开业,警方再次展开走访排摸。看到穿制服的警察挨店走访调查,许志“不得不逃了”。

1991年10月的一天,他从妹妹那里拿回戒指就上路了,“不知道具体去哪里,只想着要往南方逃”。

换乘了几趟火车,许志把终点选在了深圳——距离上海1400多公里,彼时已是改革开放的热土,接纳着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既能藏身也好谋生。

毕竟背负着一桩人命官司,许志格外小心,尽量找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明的工作。好容易才进了裁缝店当学徒,为了换取生活费,许志把那枚戒指抵押给了老板。

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回归老本行,进到一家工厂的食堂做帮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平静。

说不清是执念还是际遇,许志攒了些钱,还是践行了多年前的想法——在厂区外开了一家杂货店,也卖烟草。

“这家店会不会让你想到老陈?”

“有时会。”

“是愧疚,还是害怕?”

“都有。”

“塑造”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渐渐隐进许志的意识深处。侥幸萌生:既然没人找来,就抓住机会苟且偷生。

关于这桩久久未破的凶杀案,警方穷尽了当时所有的侦查手段,找到的最接近真相的答案:“小四子”作案的嫌疑最大。

但是,“小四子”失踪了。这起案件成了张彪和参与侦查的刑警们“心里的一个结”。“当时我们该做的都做了,这些年也始终没有放弃追查,但凶手为何像人间蒸发一样,销声匿迹了几十年?”

案发的上世纪90年代,刑侦手段很有限,现场提取的DNA信息还派不上用场,最有用的是从“小四子”许志老家派出所调取的证件照片。凭着这张照片,警方发布了海量协查通报,依然没有突破。

反而许志的生活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在那间时而勾起往事的杂货店,他遇到后来的妻子,开始了“像普通人一样的恋爱”。侥幸进一步滋长:“我要努力开始新生活。”

“新生活”是用谎言和伪装“塑造”的。据许志自述,到深圳后不久,他在路上捡到一张身份证,“那人跟我年龄相仿、长得也蛮像。”于是他就冒用了那人的名字和证件,编造了一个或许是描摹某部影视剧主人公经历的人生故事。

一个新的家庭即将建立,而许志自小生活的家却变得隐秘。他是以上*女婿的身份跟妻子回到江西鄱阳。“我说自己家里不同意我当上*女婿,就跟家里断绝了关系。我老婆那边就没追究我家里的情况了。”

带着对安定生活的强烈渴望,婚后的许志进入当地一家水泥厂工作,他从不喝酒,生活和工作中遭受委屈也不再与人争执,隐忍且低调地过日子。

跨过千禧年,相继迎来自己的儿女,他塑造的生活更加真实和圆满。奇怪的是,他心里“不踏实的感觉”反而增加了——偶尔午夜梦回,许志又置身那间被时间冻结的后厢房,脚踩在地上流动着的暗色的液体里,有一种“站不稳的感觉”……

许志有深切感受:被塑造出来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千疮百孔,不堪一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实施,一代身份证要换成二代证,许志的假身份随时可能曝光。他不知如何说服了岳父,冒用智障妻兄陈兵军(化名)的身份,获取了二代身份证。那之后,许志就成了陈兵军,还领着陈的生活补助。

但就算有了“合法身份”,许志也不敢出远门,生怕留下暴露自己的痕迹。唯一一次远行发生在2010年,许志跟同事到杭州萧山的水泥厂参观学习,顺道带着儿子回了趟上海看世博会。“我在旅馆里不敢出门,让儿子自己去看了世博会。只待了一晚上,就回江西了。”

30年间,老家江苏,父母和兄妹对许志的不辞而别,隐约察觉到不寻常。许志说,这些年他跟家人有过联系,“他们也许知道我惹事了,反正这块(具体是什么事)没谈过。”

预感成真

30年过去,关于“后厢房杀人案”的案卷虽已蒙尘,寻找凶手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这两年,许志也有一种莫名的预感:“警察快要找到我了。”

他经常关注法治新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陈年积案水落石出,潜逃多年的杀人凶嫌相继落网,也让他焦虑自己的命运:“总有一天会轮到我的。”

这期间,许志“有过自首的念头”。人性使然,他沉溺在侥幸中,“没有勇气真正走出这一步”。

“只要人还活着,一定会露出马脚。”对于刑警来说,每一起还没侦破的命案积案,都是悬在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后厢房杀人案”的案卷在一代代刑警手中接力传承,即使陈旧泛黄,他们也誓要找到真相。

“很多陈年积案,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无法第一时间侦破。”黄浦分局刑侦支队的侦查员们坚信,在现代刑侦技术的助力下,找到许志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的信心来自于,当年涉及该案的所有生物检材和证据材料,和其他积案的证据一样,全部被科学归档、悉心保存。在这样严格规范的操作下,这些积案的线索即使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仍具备良好的检测和比对条件,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利条件。

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将当年提取到的嫌疑人信息进行比对,寻找线索。

今年5月的一天,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一份比对结果出来了,相关信息跟当年后厢房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是一致的。

这意味着沉积了30年的案子,有了重大突破。“当时我头一个反应就是,不会吧?前段我们还聊到这个案子,当时我们还说,总有一天得找到他,没想到这就找到了。”张彪说,但人没抓到,大家的心还是吊着。

获取线索后,黄浦公安多位刑警迅速组队,奔赴江西一个农村。为确保万一,警察先在当地秘密走访,掌握许志的生活规律。5月12日晚上8点,众人包围了一家棋牌室,许志被当场抓获,没作任何反抗。

石库门杀人后,他冒用智障亲人身份潜逃30年结婚生子!被抓后“有种轻松的感觉”

潜逃30年的杀人嫌犯在棋牌室落网

当几名陌生人迎上来时,命定的审判终于临近。某种程度上,许志的沉重生活也找到了出口。

“在上海杀人了”“一个老人家”“一个人做的”——民警现场问询情况时,许志诚然吐露埋了30年的秘密。

许志说,被警察抓住的那刻,他“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不管法院怎么定罪,我都接受,是我应得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邬林桦

来源: 上观新闻

  • 发表于 2022-08-29 13:03:40
  • 阅读 ( 72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酒店记录信息
酒店记录信息

87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