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概念)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概念) 化传统。恩格斯说过:“法国的活动从来就是民族的活动,这种活动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整体性和普遍性;英国的活动则是独立的、彼此并立的个人的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概念)

化传统。恩格斯说过:“法国的活动从来就是民族的活动,这种活动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整体性和普遍性;英国的活动则是独立的、彼此并立的个人的活动,是无联系的原子的运动,这些原子很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行动,而且即使作为整体行动的时候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正是这种区别,产生了英国的经验主义与法国的理性主义。


英国唯物主义是基于个人经验的经验唯物主义,其根源于培根归纳法对世界的理性化:个人对感觉经验进行理性化处理以形成概念,由此得到对经验事实的理性判断。因而感性经验是理性知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那些未能在这一套基于经验的理性程序中形成的观念,就被作为“迷魅”而祛除了。法国唯物主义是理性唯物主义,它源于笛卡尔理性主义方法对世界的理性化:将一切观念都作为怀疑对象而悬置起来,然后以基于理性而不可怀疑的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演绎,用理性重新检验那些一个个先前被怀疑的东西,最终建立起一个包罗万象的作为世界整体反映的理性体系,强调理性是知识的来源与判断标准。那些未能形成明晰的概念而进入这个理性体系的观念,就被作为“迷魅”而祛除了。

这两种唯物主义虽然各有其不同特征,但都持有共同的方法:通过经验归纳或理性演绎,将那些非理性的观念作为“迷魅”而祛除。这是外科手术式的切割方法-将非理性的东西切除出科学之外。由此建立的是理性的世界,事物被一个个具有明晰的外延、确定的内涵的概念组成的逻辑体系所描述。这种理性化过程的实质,乃是“将客观世界概念化”,因而我们称其为“形而上学”。


由此得到的世界观是形而上学世界观:世界由与这些概念相对应的既成事物所组成,每个事物都是独立的“自我存在”的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外在的直观关系。这里的“自我存在”的意思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及其固有性质与其他一切物体无关,即使世界上其他事物都“消灭”了,该事物依然如此存在。这里的“直观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处于永远相互独立的分离状态,因而主体只能外在地凝视与凝思作为外在对象的客体。正因有这样的共同点,我们称其为“英法唯物主义”,又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简称“旧唯物主义”。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建立在这种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西方政治学、以“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也都建立在这种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试图建立理性化的唯物主义,它把感觉现象理性化、概念化,用理性来直观地设想这些感觉背后的客体。由此产生了下述一系列基本观念:第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直观关系及其“原像-镜像说”。旧唯物主义把主体与客体直观地想象为两种相互独立的实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直观关系:客体是主体之外的作为直观对象的“原像”,主体通过观察与玄想这个外在于自己的“原像”,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它的“镜像”。这种过程并不改变客体本身,只是对客体进行直观(观察、凝视、凝思)而已。


这种认识论上的直观性导致了主客二元对立,正是这种二元对立奠定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产生了以下一系列本体论与方法论上的特征。第二,世界是作为孤立的“自在之物”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既然主客是二元对立的,于是在物质观上,旧唯物主义必然认为每个客体都是“自我存在”的,即每个客观物质都是自我独立存在的,具有与他物无关的确定的性质和状态,如与他物无关的其自身的几何形状、质量等等,因而是“既成事物”。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个孤立的“自在之物”的集合体,也就是“(各自独立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是两个独立物体之间的“外部相互作用”,即相互作用不改变事物本身,只改变它们之间的外部关系(如空间距离与组成方式等)。因此,整体由一个个“自在的”独立个体所组成,其性质要还原到组成它的各个个体的性质来解释-这就是还原论的思想方法,例如人体的总体性质,如思维、生命活动等等,由组成人体的细胞来解释,而细胞性质由组成它的分子的性质来解释等等。

鲜活的资本论这种孤立存在的事物所具有的性质,还被进一步“纯粹化”,得到某种“纯而又纯”的事物及其性质,如纯粹的空间、纯粹的时间、纯粹的质料等等,各种现实事物无非是这些“纯粹事物”的复合体,由此形成“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论。


第三,以静止为本位,运动被理解为静止状态的相替。既然每个客体都是独立的“自我存在”的事物,于是在运动观上,旧唯物主义主张事物在每个时刻都具有确定的状态(也即静止状态),因此整个世界是同时并存的、具有确定状态的事物的集合体。而“运动”只是一系列的不断相替的静止状态的总和,“运动”由此被归结为静止,“静止”乃是事物的真实存在状态。


第四,“在场的此刻世界图景”或“历史虚无化”。上


  • 发表于 2021-09-05 16:50:51
  • 阅读 ( 205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白思特
白思特

31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