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谈及择偶标准,最常见的要求是三观一致,有话可说。
但实际上,三观一致是很笼统抽象的说法。
三观是哪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按照这样的三观标准要求一致,未免太不切实际。
所以我们说三观不合时,会举一个例子:我说我喜欢大海,而你却说这海淹死过很多人,这就是三观不合。
这或许是一种观点不合,但是还不足以确认两个人不合适。
朋友小唯说她交过一位和自己差异极大的对象,无论是性格还是生活习惯和规律,认知都完全不搭边,但她却很喜欢对方。
她说话直,总是藏不住话,心里有顾虑的时候,总是情绪和话语一起甩出去。
但是她却不爱社交,每天就是上下班,刷无脑剧,爱吃辣,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偶尔遛遛狗。
而男友是内敛类型的,说话永远顺着别人,温文尔雅,平日里比较克制。
他不爱刷剧,而是更愿意出去认识新朋友,喜欢清淡饮食,细节控。
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经常不同,比如看什么电影,去什么地方吃饭,去哪里玩。
但意见不同时,男友总是会说以小唯的意愿为主。
小唯生气的时候总是说:“我们确实有太多的不同,感觉在一起也没什么意思。”
男友都会很耐心地说:“没有呀!很合适,我们都心大,能够接受这么大的差异,别人都羡慕不来呢!
找个和自己一样的有什么意思?”
小唯想想也对,要求三观一致,很合拍,还有什么意思?
小唯其实对男友很喜欢,因为他总是没有脾气,总是对她和颜悦色,配她急躁的脾气总是刚刚好。
而男友想做什么,小唯心里不喜欢也不会去阻止,给足了他自由。
所以尽管有很大不同,但是因为能够互相包容,给予彼此较大的空间,相处起来也算舒适。
所以你看,就算是差异很大的两个人,经历长时间的磨合,也会变得适应彼此的节奏。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细想过三观不合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是慢慢变成了我们不喜欢一个人,拒绝一个人的推脱之词。
01
相互吸引并不取决于三观一致
人的认知和观点取决于自身的经验和成长环境。
从这点上来说,根本没有完全三观一致的两个人,最多就是差异性多和少的区别。
而爱情的产生,和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其实和三观一致没什么关系。
恰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吸引而来的伴侣是互补型的,对那些和自己很相似,三观契合的人却没什么感觉。
比如马思纯和她的男朋友,恋情曝光后粉丝炸锅。
因为她对象张哲轩不仅在颜值上和马思纯相差甚远,人品素质方面也令人堪忧。
网友们扒出张哲轩的黑历史,劈腿,出轨,吃前女友的软饭,还被以前伤害过的女孩出来爆料。
本以为粉丝这一闹,马思纯和张哲轩可能会分手,结果人家没分,去年还被拍到甜蜜在一起。
马思纯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优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乖乖女。
但其实她很自卑,别看她事业很好,内心渴望的却是和男人结婚。
而且有网友总结下来,发现她找的对象的性格都是痞痞的。
第一任欧豪也是一样的,有一种“痞帅”的气质。
从侧面来说,她爱上的可能是她内在压抑的那一部分,渴望张扬一点,自由一点,随性一点。
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男女,在三观上肯定有明显差异的。
有差异怎么办?
那互相吸引产生的好感,会包容两个人差异性的部分。
因为爱一个人,可能会妥协,甚至被同化一部分。
所以哪怕三观不合,哪怕成长经历不同,有吸引就会有故事。
而三观不合,这句话并不是真的三观不合,而是表明:我不喜欢你,所以不合适。
02
三观契合的吸引力
当然了,爱情的产生是多样化的,人会疯狂迷恋和自己互补的人,也会迷恋和自己精神契合的人。
每个人可能都渴望过能遇到一个和自己三观契合,心意相通,不开口就能知道自己需求的伴侣。
希望对方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期待,就像肚子里的蛔虫,能够知晓一切。
由此衍生了一个词,叫做:灵魂伴侣,soulmate。
人们通常会给自己喜欢的人取一个很浪漫的统称。
通过聊天,发现有说不完的话题,发现对于事物的看法都很相似,认同一样的观点,兴趣爱好也很相近。
这样的同步性,也会给我们感觉美好,认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获得了圆满和完整。
在网络社交刚兴起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曾热衷于和陌生人聊天,也聊出过火花。
那时候遇到一个人,不用见面就能定终生。
就是因为我们精神的部分投射出来,被人回应着,共鸣着,这样的情况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三观一致。
然而走到现实中,曾经无话不谈,三观一致的两个人,也会慢慢发现彼此的不一致,从而在生活中产生磕磕碰碰。
从现实案例来看,三观一致也不是绝对的。
所有的网恋奔现的开始都是因为聊得来,三观一致,因此打算从虚拟走到现实。
这些奔现的情侣之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有些是在一起生活了之后,发现不合适。
所以,真实生活和理想化的聊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真正的三观一致,还是要融入到生活中去。
精神上的爱好和兴趣契合固然需要,但在现实中能够做到一致更加重要。
比如消费观,买名牌还是实用?
点外卖还是自己炒菜?
家务每天打扫还是隔天打扫?
这些反而更需要探讨,和灵魂伴侣探讨这些可能是俗了点,但是很有必要。
我从前认识过一个非常聊得来的异性,无话不说,志趣相投。
都喜欢哲学,看过的书都很接近,因此每天花不少时间聊天,彼此颇有好感。
后来语音聊了一场,彼此的生活方式,没想到也很一致:上班,懒得动,很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
但我们发现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可能会饿死。
我说:“没事,现在有美团。”
他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吃什么?”
其实从这里我就知道,世界某个角落与我很相似的那个人,并不适合生活在一起。
有点精神上的连接就可以了,不要妄想从虚拟走进现实。
03
尊重与包容才能承载更多的不同
我们在寻找对象时,心里一般是有一把尺子在衡量的。
所以能够在一起,必然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我们因为共鸣而互相喜欢,也可能是因为他身上有着自己喜欢的闪光点。
在互相吸引之下,也许还存在不能交融的部分。
比如我喜欢吃香菜,而对方不喜欢;我喜欢运动,而对方喜欢看剧;我喜欢攒钱,而对方喜欢消费。
那么这时就需要两个人的用心经营,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包容和尊重去对待对方。
因为伴侣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保留他的喜好,也有权利保留他的小缺点,接纳不完美。
日子过久了,有时候伴侣的缺点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忍受,人也就变得唠叨,抱怨,指责。
实在受不了就想换个人,可是如果只是小毛病,不涉及原则,换了人还是有不同的小缺点。
大家都是走这样的道路,没有十全十美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建议分开,而应该去锻炼自己的心量,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包容。
如果我说我喜欢大海,他说大海死过很多人,我会附和:是的,确实死过很多人,但也不影响我喜欢大海。
至于他喜欢不喜欢大海,那是他的自由,我不必因为他觉得大海死过人而感到失望。
生活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一个人的,太寻求一致性,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匮乏。
就像那句很流行的台词说的,两个人想要长久地相处舒适,除了靠共性,还有吸引,而这个吸引,恰恰指的就是差异性。
总结起来就是:接纳共性,包容差异。
作者 | 飞羽 一个喜欢自我探索的人,以成长为目标,经验为路,真诚为心,活出最大限度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