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自考机构排名前十(黄梅·地名郑卫国千年传说义丰县)

2019年秋,我在老家大河镇奉母期间,得闲,一次在严圩墩后面袁山河边垂纶钓鱼,突然发现一妇女洗衣服的石跳上有:“姜家硚回头闸”六个大字。这是石刻碑匾,句读顺序由左往右书写,从繁体和笔锋圆...

2019年秋,我在老家大河镇奉母期间,得闲,一次在严圩墩后面袁山河边垂纶钓鱼,突然发现一妇女洗衣服的石跳上有:“姜家硚回头闸”六个大字。这是石刻碑匾,句读顺序由左往右书写,从繁体和笔锋圆润饱满来看,是难得的古物。这儿,一河两岸,没有桥也没有闸,附近更没有姓姜的村垸。回头闸在哪儿?姜家桥在哪儿?要想弄清这些,有必要从大河街周围的水文地理环境来一番考据。

「黄梅·地名」郑卫国:千年传说“义丰县”

(吴牛车居民点)

坐在严圩坝头,眼睛朝西看,前方有一小山坡,这山坡和这块地名叫义丰县。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义丰县旧址。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改黄梅县为南晋州,分辖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县。”作为义丰县治时间虽然很短,“武德八年(公元625),废前晋州和四县复称黄梅县。”只有短短四年多时间,在一千六百多年历史长河中,四年只能算一眨眼的功夫。现在旧址上早已荒野草深,找不见块砖片瓦,没有了任何印记可证明它就是当年的县治旧城。可居住在大河铺周围的人至今没有忘记它曾经的存在,还称这块小山坡“义丰县(当地人口误:义迷奈县)。”义丰县旧址在袁山河边,现在的义丰村是沿用了它的历史名称。与义丰村毗邻的是大河村。严圩是大河村二组。现在的大河村就是原大河区综合场园业队、农业队、面坊、孵坊等加严圩一个组,严圩曾经是义丰村(原名爱国大队)一个小队。在改革开放的1990年后,大河街设立街道办事处,严圩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并入大河村。坐在严圩坝头,往东望,是广文冲山脉一侧的钓鱼嘴。往南是乌龟山、河沿山……乌龟山、河沿山往下就是大河街。大河街往下是一遍河畈平原。

「黄梅·地名」郑卫国:千年传说“义丰县”

(双峰山)

大河街原名大河铺,街名的由来应该是取自从街中间穿过的考田河。大河街老街占一河两岸的优势,中间一座五孔石桥连接,以河为界,街市分上街头和下街头。在上街头还有一条河:袁山河。一条沟:袁涧沟。古有歌谣:“两河夹一沟,本处发财本主丢,不丢就会子孙休。”歌谣中所指的两河,即今考田河和袁山河,一沟,是指大河街大庙弄口后面的袁涧沟。旧考田河源自考田山黄龄洞,经四渡河,六渡河,大洋庙,吴祥村,到河沿(叶)山,乌龟山之间(后改道乌龟山西边河道),沿大河铺而下……袁山河,源自黄梅县袁山冲和广济县(今武穴市)仰天锅两山冲山涧溪水在袁山山脚汇流,又经广济县龙腰山流入黄梅县大河镇叶塘村,於吴牛车处考田河和袁山河二河汇合,下河段旧称两河口。两河口下通吴月桥,胡六桥,桂坝,胡湾汇入太泊湖。一沟,源自双峰尖(山)东面坡的狗脚湾,吴辉门,广文冲和东边山系的麂洼,徐墩,王垏的一些山泾小溪汇流而成,夹在考田河和袁山河中间,泾流十里在严圩处汇入袁山河。大河镇境内双峰尖西坡是四祖寺所在地,考田山、门坎山、还有黄梅县、广济县毗邻的袁山、仰天锅的西冲,山势递迩,地形错踪,沟渠纵横,万流归东在大河街头形成两河一沟,互有泾脉,又互通流程。四祖寺花桥下的挂壁瀑布,是双峰尖的山泉涧流汇合而成,沿古道石阶往下是一条溪水,用于天门一带山冲农田灌溉,在於家楼处流入袁山河。袁涧沟上头有座石头桥叫新桥。横山路往天门於楼连接大河镇王塘墩有座跨溪老桥。老桥下王塘村有口百亩塘。由于水系复杂,为灌溉和防洪需要,河坝在新桥头曾建有鲁班堰。堰坝头旧时有一间土屋和一间稻草搭的凉棚。那是看堰人居住的地方。看堰人在凉棚里放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把黄泥茶壶供路人口渴时小坐解渴,还摆了一些黄烟卖给过路人,凉棚里常有路人和在畈地干农活的人坐在一起歇伙抽黄烟夸古谈天。在我的记忆中,大河有多次发洪水冲毁河坝的事。文革前的一年,那时候,我录属大河综合场,在农业队放牛。1966年夏天洪水泛滥,受考田河洪水的顶托,我亲眼得见,袁山河临近两河口的河坝洪水浸堤,多处坍塌,时刻都有毁堤破坝的危险,十四岁的我,就曾上河堤参加打桩抢险护堤。在没有修永安水库以前,大河附近的这些河道经常洪水泛滥,涝渍严重。每年洪水一来,袁山河因为考田河洪水顶托,水位升高,一座姜家桥回头闸,涝时阻水、旱时引灌,守住了大河、义丰县以及上游更远村垸几千亩畈田的旱涝保收。从这块现存的石刻碑匾上看,姜家桥回头闸,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作为古老的水利设施,桥为姜家,闸也一定是姜姓所修建!姜家当年是什么样的一个家势,能够在这儿修渠筑坝,建桥设堰?拥有这一片田园……那天中午,对岸李一户墩的村民李火狗来河边洗菜,隔着河我们攀谈起来,他那一年八十五岁,见证过解放以前民国政府时期的一些事情,也参加解放后土改运动,兴修考田水库等一些大型水利建设。他说, 1960年以前严圩过河有座跨河石桥叫梅桥,是因为桥头住的几户梅姓人家,桥头有回头闸。我问他姜家什么回事?他说:“我不晓得这儿几时有过姓姜的?就是有也是道光冇年(意即很古老)的事!”古时候,这地方也许有过姜姓人家,是搬迁走了,还是断了后?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石刻还在,“姜家桥回头闸”几个大字说明了一切。

「黄梅·地名」郑卫国:千年传说“义丰县”

(乌龟山下考田河)

黄梅历来是军家必争之地。经历朝代更迭,文化兴废,战事频仍一千五百余年,远在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英布率刑徒起义抗秦,在黄梅瓦石山筑东黥城、西黥城,黄梅是当年英布抗秦的根据地。唐代末年,王仙芝、黄巢率领农民大起义,黄梅农民当时参加起义军极众,史载“黄巢起兵江南,永兴(即黄梅)民皆亡为盗。”“王仙芝兵败黄梅,被擒于古角迥施岭,杀五万余人,传首长安”。此后,元代的徐寿辉,明代的陈文略,刘汝国等所率农民起义军,均先后转战黄梅,并以此为根据地。后来太平天国,老辈人口里说的“长毛”,就曾和清军在这附近打过仗,听老人说,双方杀的s横遍野,血把百亩塘都染红了。光绪年间,黄梅东乡发生於天宝揭竿起义在多云山称帝。多云山距离义丰不过十多华里,也波击到这儿……动乱的年代,久远的历史,已经走远,在当年有多少人“跑反”流浪外乡成为难民?又有多少村垸惨遭屠戮,绝后断根?在现有区域地理版图,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垸,在我的映像中独独没有姜姓,在义丰村和大河村方圆上十里的地方,从老辈人口中从没听说有过姜家屋场。这儿原来有座石桥,那时叫梅桥,是因为桥头几户梅姓人,后来农田改造也并入严圩。李火狗老人回忆:1960年前回头闸和上面匾额还在,后来考田水库修好后,河流改道,沟渠整改,姜家桥回头闸废弃。闸上的石料,人们拆下一部分拿去建粪池,一部分就留在河边搭了洗衣服的石跳,几十年了,过去的事,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没见识过,只有七、八十岁以上的人还记得 。姜家桥回头闸,多亏了这块石刻……仅仅六个大字,它蕴含了多么深刻的历史,百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不是吗,一千六百年前的义丰县还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存在着,一个地名,一块陶瓷残片,往往会让历史学者发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姜家桥回来闸,这块石刻见证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它虽然不会开口说话,但它是居住在义丰县的先民征服自然灾害防洪排涝,力保丰收的一桩证物……

作者:郑卫国 湖北省作协会员 原黄梅县文化馆馆长

  • 发表于 2022-09-15 10:59:21
  • 阅读 ( 247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洋
李洋

41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