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自考机构排名前十(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

前言 图|粟裕将军 粟裕的家乡是在湘西会同县一个小村庄,名叫枫木树脚村,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家乡,粟裕总是满怀着深情: “村里有一片枫树林,我家屋后就有二十多棵枫树,树干高大挺拔,枝叶郁...

前言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粟裕将军

粟裕的家乡是在湘西会同县一个小村庄,名叫枫木树脚村,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家乡,粟裕总是满怀着深情:

“村里有一片枫树林,我家屋后就有二十多棵枫树,树干高大挺拔,枝叶郁郁苍苍,把屋顶都覆盖笼罩了。枫木树脚村很可能就是因此得名的。”

尽管对家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但粟裕自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便没有再回到家乡过,粟裕的堂弟粟多瑛晚年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及“粟大将功成名就,为何不还乡?”的疑问时,粟多瑛摇了摇头回答到:

“其实堂哥有过三次回家的想法,只是阴差阳错未能如愿。”

只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几个梨

粟裕将军的父亲粟嘉会出身于湖南会同县一个地主家庭。

粟嘉会年轻的时候,寄望于科举,曾考中秀才、举人,本来想着凭借科举一图光大门楣,但结果自考中举人以后,便连年考不中,伤心之余的粟嘉会弃文从商,结果往来于会同、常德一带时,又遭遇河水暴涨,所运送的木材全部都被水冲走,粟家自此开始,便债台高筑,依托于变卖田产还债。

等到粟裕兄弟几个长大成人的时候,家里积累多年的财富,其实早已经所剩无几。

不过即便如此,粟裕一家在当地,生活上人可以算得上是富足,父子一辈儿开始以耕地为生,除了雇佣几个短工、长工外,家里的活都是由粟裕兄弟几个来做。

从本心而论,粟嘉会是希望儿子们都学有所成的,尽管家里时常入不敷出,但粟嘉会还是将粟裕与长兄粟沛送到了县里的第一高中去读书。

只是粟嘉会是希望儿子们将来回来以后,能够接他的班。

粟裕幼年时,便被父亲这样的寄望,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37年粟裕在抗日战争初期的老照片

年轻时候的粟裕,为人少年有才,对于社会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内心深处萌发出想要改变的想法。

1922年盛夏,会同街头走来一群趾高气昂的北洋兵,老百姓叫苦不迭。

粟裕与一大帮刚放学的县高等中学的同学看不惯北洋兵的趾高气昂,双方起了冲突。北洋兵对带头的粟裕以及学生十分生气,扬言一定要将他们这些学生抓住,或打或杀,后来这件事引起了公愤,学校开始罢课示威,才迫使当局不得不服软。

这件事情,也给年幼的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愤愤不平地对同学说:

“我要到外面闯一闯搞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看我带回来找这些作威作福的军阀算帐!”

1924年1月,年仅17岁的粟裕向母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到常德去念书。”

会同县每年都要挑选几名学生考湖南常德的省立第二师范,这年录取两名,粟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

可父亲粟嘉会不同意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学习,尤其是在家庭如此拮据的情况下,如果老大粟沛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家里很难供得上两个学生上学。

可粟裕这次打定主意,一定要到常德去,甚至还写信给家里,就是要饭也要去。

粟沛知道弟弟粟裕有很大的抱负,尽管他也想要到外地去求学,但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将这个机会让给弟弟,于是主动向父亲提出,放弃自己升学的想法,并承诺留在家里,协助父亲打理好家业,这才让粟嘉会同意儿子到常德去求学。

只是就连粟嘉会也没有想到,儿子粟裕在省立第二师范求学期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39年2月南昌起义战友合影 陈毅 周子昆 粟裕(前排右二) 李一氓 叶挺 袁国平 朱克靖等人合影

1924年冬,在会同老家的粟嘉会,听说儿子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声援五卅运动,与常德军警起了冲突,担心自己儿子有危险的老父亲,写信给儿子,要他赶快回家,为了羁绊,还给儿子说了一门亲事。

粟裕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件往事:

“有件事使我心烦,就是家里做主,给我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富农的女儿,比我大两岁三岁,还是裹小脚的,我认为这是干涉我的自由,我坚决不干。”

儿子的逆反心理让粟嘉会十分不高兴,并措辞严厉地批评粟裕:“违逆父命,是为不孝。”

粟裕被父亲关在家里,每天只准读四书五经温习,心中异常烦闷,后来为自己书房取了个名字“闷心斋”,还自提了一副对联:

镇日读经,何堪国事?

终朝面壁,愧作须眉!

后来还是大哥粟沛理解弟弟的抱负,于是劝说弟弟:“你不如假意先答应父亲,然后再提出要求,必须结束在学校的学业才可完婚。”

有了哥哥粟沛从中斡旋,父亲很快便同意粟裕回到“二师”继续学业。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左)同张震(中)等一起研究作战问题(资料图)

粟裕离开家时,给父亲留了几个梨,梨是取“离别”之意。

粟裕一回到学校,便如同困龙入海,立即给家里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声明绝不为婚事妥协:

“革命不成功,自己不回家,不能耽误良家女子,劝其趁早嫁人。”

粟裕后来给女方家庭也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粟嘉会这时才知道了儿子是什么意思,但这时的他已经是鞭长莫及。

1925年春,因“二师”进步校长胡佐武遇害,粟裕这些进步学生,在党组织安排下,加入了叶挺24师教导大队,并担任学员班长,就此走上从军的道路。

时隔多年以后,粟裕依旧对在叶挺部队中所接受的锻炼感到记忆犹新,并为此鼓励儿子。

尽管军事训练格外的辛苦,但一想起校长胡佐武的遭遇,粟裕便忍不住握紧了枪杆:

“血债,一定要以血来偿还!”

功成名就尚未归家

粟裕自1925年投身军旅后,几十年的征战,成长为一个功勋赫赫的大将。

尽管粟裕的内心深处,始终记挂着家乡,却自始至终没有再回到家乡过。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老战友陈毅就问过粟裕:“你离开家乡20年了,想不想回家。”粟裕回答道:“我家里还有父母、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怎么能够不想,我现在只能以战斗胜利的消息,借反动派的报纸,遥远的向家人报喜,让家里人知道我还活着,等到全国解放以后,我再回家去看他们。”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粟裕将军

深知老战友的想法的陈毅,在渡江战役结束以后,提议安排一个排的警卫,护送粟裕回家,粟裕尽管思念亲人,但自感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是不应该,后来又听说,湘西雪峰山一带还有土匪,回家需要一个加强连护送,觉得前方战事正烈,还是先不回家的好,于是借口以“台湾尚未解放”为由推辞了。

粟裕无时无刻的思念亲人,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是呢!

自从粟裕离开家乡以后,母亲梁完英整日以泪洗面,并每天在家门口的“地神祠”祷告,祈求在远方的小儿子平安无恙。

粟裕的长兄粟沛,北伐时期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大革命运动,并加入了国民党,当时国共两党尚处于合作时期,粟沛经常上街演讲,宣传革命道理,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会同的一些老人对粟沛还很熟悉。后来粟沛还当选为会同县农协筹委会主任。

1927年5月,粟沛出席了长沙湖南省各县市党务联席会议,醴陵代表,共产党员李味农、夏雪池还介绍粟沛加入中国共产党,可就在等候党组织批准期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粟沛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

因为粟裕积极从事革命,在老家的亲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些许的牵连。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粟嘉会一方面担心自己儿子们的安全,一方面还要面对当局的逼迫交出儿子,无奈之下只能四处躲藏,家里的重担全都压在夫人梁完英一个人身上,由于年纪大了,粟嘉会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自感不久于人世的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回到了老家,不久之后,粟嘉会与世长辞,享年只有43岁。

父亲去世以后,当局将追查粟裕的下落放在了哥哥粟沛身上。粟沛也被逼迫远走踏上,一直到当局逼迫没有那么严以后,才又回到了家乡。

1938年,粟裕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粟沛这时才知道,弟弟还活着的消息。

整个抗战时期,粟沛与弟弟的联系紧密了不少,尽管时而面对国民党当局刁难,但在抗战时期,粟沛在家乡会同,做了许多有益于抗战的工作。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沛的处境越发艰难,尽管粟沛在会同当地颇有声望,国民党当局不敢明里下手,却始终没断过暗地里的小动作,尤其是在解放军逐渐逼近时,粟沛为了躲避暗杀,只要同亲友一起躲避在乡下。

一直到1949年10月4日,会同获得了解放,萦绕在粟沛头顶的阴云这才完全消散。

粟沛为会同当地建设以及建国初年的剿匪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51年8月,粟裕在华东军区英模大会上作报告

这时在南京的粟裕也收到了好消息,在上海读大学的侄子粟子仁来到南京看他,叔侄相见倍感亲切,粟子仁也给叔叔粟裕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奶奶梁完英还健在。”

粟裕心里忍不住一阵激动,但他没有抛下工作立即前往,还是老战友陈毅念及粟裕多年未归家,主动安排驻扎会同的解放军部队,设法安排粟裕一家来南京。

1949年10月上旬,粟沛与几个兄弟姐妹一起携母亲到了南京,见到了阔别多年未见的粟裕。

一问才知道,父亲粟嘉会多年前便已经病故,妹妹粟翠兰也因为早年参加革命运动,不幸牺牲,谈及这些往事,粟家人不禁心中一阵伤感。

席间粟裕对哥哥谈到了一件往事:

“1939年,给你写信要来参加新四军,及至收到回信,虽然信中语气是哥哥口吻,但笔迹完全不对,内容也很有问题,所以很多年不敢给你写回信。”

粟沛联想往事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当局几次质问我,为什么暗地里和共产党通信,原来他们截留了你给我的信,还以我的名义给你写信。”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55年粟裕视察辽东半岛军事演习

粟裕留母亲、哥哥等家人在南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对从事体力劳动多年的梁完英来说,这样安逸的生活她很不适应。梁完英不止一次地念叨:“想回老家会同,在家时还常常敬献土地菩萨。”孝顺的粟裕立即命人准备了一副观音菩萨的画像,还买来了香烛纸钱,并专门开辟了一个屋子,以便于母亲供奉,还请了一位抗日时期的老党员,黄妈妈陪同母亲。

母子分别23年后,粟裕才与母亲重逢。

尽管粟裕想让哥哥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但粟沛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并将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会同地方,会同地方将粟沛视为有功人员,安排他到洪江市赣才中学任副校长。

即便新中国已经成立,粟裕与亲人也已经团聚,但粟裕却始终没有机会再回乡去看一眼,那个曾经养育自己的地方。

“老弟,后山上那片枫树还在吗?”

1958年,粟裕赴长沙视察。

随行人员一直知道,粟裕想回老家去看看,而且长沙距离会同已经不是很远,于是对粟裕提议:“首长,不如回老家看看吧。”

粟裕心头忽然一动,他太想回老家去看看了,参加革命这么多年,这件事情已经成为粟裕将军的心结。这时有人告诉他,会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粟周尧正在长沙开会,粟裕心里一动,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就安排和粟周尧见面。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想起家乡,粟裕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屋背后那几棵大枫树,小的时候曾在树下玩过很多游戏,还用自制的火枪练习过射击,不知道大炼钢铁的时候,是不是被砍掉了。

“我老屋背后那几棵大枫树还 在不在?”

粟周尧回答道:“都还在。”

“那就好,那就好。”听到粟周尧的回答,粟裕心里十分高兴,又问了问家乡的其他一些情况,尤其是农业生产问题。粟周尧一一回答:

“会同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正在大跃进,争取尽早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粟裕听了粟周尧的话,高兴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人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家乡,如果自己回去的话,是不是会打扰他们,影响生产建设。

思来想去,粟裕打消了回老家的想法。

尽管粟裕始终牵挂着家乡,牵挂着亲人,但他从来没有做过违反原则的事情。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57年7月,粟裕设宴欢迎日本前军人访华团来华进行友好访问

1953年,因有人诬告,粟沛因在战争年代在伪政府任职一事,被判刑四年,粟沛自觉从事革命工作多年,对这件事很想不开,1954年粟沛患痢疾被保外就医,因当时尚无治疗痢疾的特效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享年51岁。

即便如此,粟裕也没有动用自己的职权,插手过这件事。

粟沛一案一直到1984年12月6日,湖南怀化地区人民法院公开为粟沛平反,法院撤销了原黔阳专署公安处对粟沛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的错误决定,并宣告粟沛同志无罪,并公开宣布:“粟沛在伪政府任职这一历史问题,曾向有关部门交代清楚,解放初期在迎接解放工作上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粟裕的堂弟粟多瑛后来也在接受采访时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写信给堂哥,要求到南京堂哥身边去工作,可堂哥后来回信称:老弟,你在家乡参加了工作,就不要到南京来了,处处都是为人民服务。”

遗憾的是,这封信后来不慎遗失,粟多瑛为此十分感叹:“不然也是一件教育后代的好教材。”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1957年5月,粟裕在第七军医大学视察

粟裕心里对家乡的牵挂,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深地印刻在心里,有一年会同老家来人到北京看他,给他带来了家乡的冬笋,也许是因为几十年没有吃到了,粟裕吃了以后觉得特别香,还问身边工作人员,还有没有,可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也没有找到卖冬笋的地方。

1981年,粟裕因病住进了301医院。堂弟粟多瑛专程到医院看望时,粟裕拉着堂弟的手,不住地询问:

“老弟,叔叔伯伯们还好吗?”

“老弟,乡亲们生活还好吗?”

“老弟,后山上那片枫树林还在吗?”

“老弟,山上的茶树还结籽吗?”

内心忍不住思乡之情的粟裕,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回家乡再看一看。

早在战争年代,粟裕就多次负伤,身体情况始终不是很好,晚年的粟裕将军又患上了高血压、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病症。

尽管这时他有了时间去回家乡,但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走那么远的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得知情况后,也极力劝说粟裕安心养病。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粟裕将军

为了满足粟裕的心愿,1982年元月,中央军委委派张震、李旭阁将军以及粟裕的秘书朱楹一起到粟裕的家乡会同,把粟裕故居以及山上的枫树、茶树等拍了几十张照片,还把家乡的腊肉、冬笋等特产一并带给粟裕。

张震回到北京后,专程到医院看望,还将在会同的所见所闻告知粟裕,粟裕看着这些照片,心中顿时感觉一片宽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与世长辞。

粟裕去世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正在广东汕头,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开会的党政干部宣布:

“粟裕同志今日去世了,他参加过南昌起义,1929年来过这里……毛主席特别表扬过,大将中特别有功劳的。他1980年写下遗嘱,希望骨灰撒在江西、江苏、山东等省,这个事书记处要讨论一下。”

81年粟裕向中央提一请求,胡耀邦不同意: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图|粟裕晚年

广东省一位干部立即起身,建议与会干部肃立默哀,胡耀邦点头表示同意。

粟裕将军的骨灰洒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包括他的家乡会同,时隔多年后,粟裕将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 发表于 2022-09-16 11:42:52
  • 阅读 ( 102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赖先生
赖先生

98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