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这个岗位,似乎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后,逐渐兴起的一个行业。而运营在公司分类异常繁杂,有活动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流量运营、渠道运营、商户运营、城市运营、车辆运营等等等等,可以说,凡是能找个人干活的岗位,不管重要程度,都可以安排个运营岗。
这些五花八门的运营名目中,都和其它各种业务部门有着相爱相杀的关系,例如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如何区分对一场活动的贡献,商户运营和城市运营如何决定一个城市的商户政策,等等此种,不过这些冲突大部分还是在运营团队内部,今天想分享的,是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的相爱相杀。
看过许多关于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区别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从职责的角度来阐述的,但实际在工作过程中,职责本身就是随着公司发展不断变化的,用职责来衡量边界,就像用一个不断移动的物体来定位方向,并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
我觉得要想梳理清楚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的边界,要从岗位的起源开始梳理。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初创公司可能只需要一个开发,例如豆瓣网的创始人,这个人的工作内容就是想一个产品功能 -> 开发 -> 找人来用。
随着用户量越来越大,不同用户对产品诉求也越来越多,这些诉求可能已经远超开发人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这时需要有个人根据用户的诉求来制定相应的产品功能,产品经理的岗位就应运而生,他们的核心工作内容是:根据用户需求制定产品功能 -> 将产品方案翻译成文档 -> 跟进开发进度,确保按时完工。
当用户量更大之后,用户的需求会从量变转为质变,典型的特征就是用户多样性大大增加,例如用户的城市线、用户的教育水平、用户从事的行业、用户的年龄等等,这些都会让用户诉求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而人的认知水平是非常有限的,一个本身在一二线城市出生长大,后来又一直在大城市做产品经理的人,不可能考虑到五线城市的居民生活是什么样子,自然也就很难想到他们使用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经常能遇到产品经理吐槽用户傻,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用户真的傻,而是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与产品经理完全不一样,就像拼多多月活几亿之后,还是有很多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不能理解拼多多好在哪里。而这时,才真正是运营横空出世的时间。
运营的出现,在产品经理工作的内容的首尾,又增加了两块内容,即收集整理用户诉求和产品上线后推进落地。产品经理则更专注于产品功能本身,可以认为运营是确保考虑到所有用户的需求,而产品经理则是要做减法,确保性价比最高的功能优先得到开发,所以才会有需求评审会,产品经理和运营在一起讨论哪些需求优先上线。产品上线后,产品经理也会推着运营尽快让产品功能用起来。
综合来说,运营出现后,用户需求到产品落地的过程扩充为:收集用户需求(运营)-> 提产品需求(运营)-> 评估需求优先级(产品+运营) -> 设计产品功能(产品)-> 书写产品文档(产品)-> 跟进开发进度(产品)-> 推进用户使用产品(运营)。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当运营出现后,产品流程的头尾就由运营取代,只有在评定优先级的时候,会有一些交集。
当然,在实际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并不会有这么清晰的界限,在一些场景下,如新出现一个产品项目,参与的产品运营经验丰富,而产品经理经验和能力不足,就会出现运营有时甚至会直接跟开发沟通,相反,如果运营对需求的理解不到位,产品可能也会跨过运营去收集用户需求,不过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其实都说明了业务流程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