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
“需要形成降低多孩家庭生育、养育后顾之忧的政策新导向。”两会到来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彭静、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在提案中指出:“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亟需形成与之适应的新的政策导向。在公共服务、政策限制等方面对于不同的家庭规模一个标准,暂时未充分考虑较大家庭规模面临的现实压力。
“我和我爱人都很爱小孩,也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了,想再给他添个伴儿。可是结婚前买的房子太小了,如果想要老二的话,改善住房是必须的,可现在西城区的房价太高了,对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凑够首付都很困难,所以二胎的计划一拖再拖。”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唐京(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受访者供图
深圳的二胎妈妈小曦(化名)介绍,自从老二出生,他们家的5座家用车就升级成了7座商务车,但这仍然不够。“现在老大上幼小衔接,老二上早教,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一辆车送了老大就送不了老二,要再买一辆车又要摇号,这又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老三再等等吧。”
唐京也坦言,“我们也考虑去房价较低的城区来购置我们的改善性住房,可孩子上学又成了问题,西城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区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真的舍不得放弃。”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中央决定顺应群众期盼,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出通知:要深入评估本地区人口发展形势、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提请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本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重点对生育调节、奖励与社会保障、普惠托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进行修订。
彭静建议充分考虑三孩家庭实际,在兼容原政策目标的同时,以家庭规模作为公共政策制订依据,充分体现生育支持导向。
一是建议重视“多孩家庭接送”等困难,将“多孩同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可参考福州市教育局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的探索做法,即“对属统筹范畴的适龄儿童,在确保不产生大班额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家长需求,安排二孩适龄儿童到其哥哥(姐姐)就读的学校就学”。
二是建议引导各类服务供给尽快破除“三口之家”的思维惯性,更好地满足多孩家庭需求。包括引导“亲子游乐、亲子住宿”等商业服务提供面向多孩家庭提供差异化套餐,适度提高火车成人票允许免费携带的儿童数量等。
三是建议充分考虑多孩家庭的合理性居住需求。建议在购买资格、优惠税费、贷款资质等方面对于多孩家庭提供差异化的豁免性待遇,建议在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居住政策中,在准入资质、中签概率、居住调整等方面对较大规模家庭给予差异化对待。
四是建议在“家用汽车摇号上牌”政策中以家庭规模为依据,并对多孩家庭给予倾斜性照顾。按照家庭常住人口数量,赋予差异化的中签权重,如家庭常住人口超过3人的,每超出1人额外给予一个摇号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