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占地面积相差多少(引起美国关注)

在1985年美国收到情报,因福建土楼的坑洞有点像重型导弹发射井,引起美国极大重视。那么在地理位置上偏安一隅的福建省,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呢?与世无争,偏安一隅 福建境内山峦峰起...

在1985年美国收到情报,因福建土楼的坑洞有点像重型导弹发射井,引起美国极大重视。那么在地理位置上偏安一隅的福建省,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呢?

与世无争,偏安一隅

福建境内山峦峰起,如太姥山、鹫峰山、杉岭、戴云山、博平山、玳瑁山等等。有如此多的山峰,简直可以用地无三尺平来形容,地势高险,可想而知道路是多么难走。

因为福建到处是山,都是难走的山路,行军打仗难度相当大。别的不说,光后勤补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收益却不大。秦朝统一天下后,南征百越,就是受制于岭南的地形,后勤跟不上,损兵折将。

引起美国关注,偏安一隅的福建,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

在古代,我国重心基本上在北方的黄河、长江流域,中原王朝面临的威胁也大都来自于北方的游牧势力。即使在南北分裂的乱世,主要战场也大都位于中原地区,像襄阳、徐州、汉中这种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多出现在北方。福建的位置相对来说,实在是太偏了,远离中原王朝,有它没它不影响争霸大局,自然少有人争。

地理学家顾祖禹说:“福建偏居海隅,地势艰险。如果据闽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按理来说福建本应该是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为什么在古代会出现众多带有防御性质的土楼群?

倭寇之乱,影响深远

据史书记载:明嘉靖后期,福建沿海地区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倭寇之乱,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从嘉靖三十四年至四十二年,福建沿海共有1座府城、11座县城、4座卫城、4座所城先后被倭寇攻陷,其中不少地方被多次围攻、沦陷。

倭寇造成的恐慌引起美国关注,偏安一隅的福建,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

明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在《请恤三府疏》中写道:“今遭寇乱之际,历八年于兹矣。死于锋镝者十之二三,被掳掠者十之四五,流离转徙他乡者不计其数。近又各府疫疠大作,城中尤甚。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五六,一家数十人而死者十七八,甚至有尽绝者。哭声连门,死尸塞野。孤城之外,千里为墟。田野长草莱,市镇生荆棘。昔之一里十图者,今存者一二图耳;昔之一图十甲者,今存者一二甲耳。”

在这场浩劫中,乡绅阶层懦弱无能、闻警辄逃,弃桑梓于不顾。穷凶极恶的倭寇在进入福建之后,叫嚣着拿着一支支火把,将当地的官衙和民居全部焚毁,将里面的财物全部席卷一空,城内居民鸡犬不留!

明嘉靖“倭寇之乱”历经十余年,给福建沿海百姓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它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奋起反抗,筑堡自卫引起美国关注,偏安一隅的福建,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

有压迫就有反抗,倭寇之乱最显著的一个社会后果就是激发其福建人民的反抗之心,促使每个家族筑堡自卫,从而强化了聚居宗族的军事防卫功能。

在各乡族筑堡抗倭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股股民间自卫武装,俗称“乡兵”。这些乡兵在抗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乾隆时期《长泰县志》卷九《勇烈列传》记载:长泰县高安堡有乡兵千余人,不仅用于本地自卫,还多次驰援安溪、龙溪等县,所战皆捷。

由于倭寇的劫掠,强化了福建人的宗族观念与团结精神!由此筑堡自卫,将倭寇赶出了福建省外!

古人的智慧,神奇的土楼引起美国关注,偏安一隅的福建,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

土楼占地面积大,动不动就有几千平方米,甚至上万平方米,能够容纳家族内几十、几百、几千人居住。

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地基为大块的石头,墙体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石灰,以及糯米饭、红糖,来增加墙体的黏性。墙体中间还埋入杉木枝条、竹片为墙骨,来增加墙体的拉力。经过反复的夯筑,墙体如钢筋混凝土般坚固。土楼的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只保留了一个射击孔来防御野兽和土匪。因此,福建土楼足可以抵御野兽、土匪的进攻。

其次土楼设施齐全,里面有中堂、祠堂、厨房、卧室、厕所、仓库、水井等,能够满足居住者的日常需要。

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不但可以防火、抗震、隔音,还具备冬暖夏凉的功效。老百姓居住在福建土楼里,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被土匪包围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历史的沧桑,如今的土楼引起美国关注,偏安一隅的福建,为什么会有众多军事据点土楼群?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它们像是一个个散落在山坡上的圆环,又像是一根根巨大的“烟囱”,高大厚重、粗犷雄伟,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 发表于 2022-11-01 16:22:03
  • 阅读 ( 130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陈大大
陈大大

41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