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的认识与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持中贵和学习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持中贵和” 1.以和为贵 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实现科技的发达,物质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持中贵和”

1.以和为贵

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实现科技的发达,物质繁荣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例如,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目前我们国家也是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是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天地万物于一体,叫人民爱物。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强调竞争,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一种极端现象:将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引进到社会领域,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变成了对外扩张的一个思想基础。在中国文化里这方面比较强调“和谐”,如《论语》里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在《孟子》一书中也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另外《中庸》这本书中也讲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也就是人生问题。西方文化主要强调“不知足”。中国文化强调“知足”。在《道德经》里讲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只要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我们每个人只要知道有底线,就不会发生危险。知足知止,这样就可以长久。胡适先生在研究中西文化的过程当中,讲了一句话,要知足与不知足,这是中西文化的一大分水岭。

“以和为贵”典型的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天”包含了四种含义,第一种是上帝之天,第二种是自然之天,第三种是仁义之天,第四种是命运之天。这里有科学的因素,也有迷信的成分,包括董仲舒讲得神秘的天人感应思想,它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精神之本原,吾人即可为中国思想,真为本质上之天人合一之思想。”——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2.中庸之道

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

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要排除两个极端,过和不及都是两个极端,“过犹不及”。我们要以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立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

对中庸之道的评价: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人生的智慧,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提高自我修养,消除人际矛盾,维护统一体的和谐和稳定,有者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客观来说,由于中华民族长期受到中庸之道的熏陶,使民族性格当中缺少一种元素,就是竞争、冒险、敢为天下先,这种精神元素。那么这也变成了“保守”的理论。对于后来的社会历史,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上来讲,中庸之道它的精华部分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正是如此,所以和谐的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各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在政治上大一统的一种理想;在经济上强调,不患贫和患不均的均平思想;在文化上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和合精神。在艺术上强调,物我通情相忘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主要指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结语:

爱好和平,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独特的价值观,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学习笔记内容来自——中国大学MOOC《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学习感想:“持中贵和”,持中庸之道对待事物,不偏不倚,博采众长。贵和谐,这里“和”体现在了三大方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万物富有灵性,它们也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资源,人类过多的掠夺,开发自然资源,那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社会将会满目疮痍。人与人的相处,“和”蕴含了包容、理解和接纳,每个人都有个性、脾气和自我,但人和人生活在一起,是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才能达到“和”的境界,不要太计较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大家为了一个心愿,就是把家庭日子过好,家和万事兴。人与自身的“和”,或许就是学会如何与自我和解,放下过往,放下不值得的人与事,调整自我的状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加油。

  • 发表于 2022-11-02 15:02:55
  • 阅读 ( 126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快乐的小青蛙
快乐的小青蛙

584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