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散文】闫向彬|| 撩开田螺坑土楼的神秘面纱
原创 闫向彬(松原) 黑土文苑 今天
关注黑土文苑牛年牛气冲天
我们一行38人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田螺坑土楼群。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身材瘦弱的70岁的黄姓男子,自称是景区导游,干导游已经十几年了。哇!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太多的导游,这么大年龄的导游还是头一次遇见。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导游还真是专业。土楼文化对于我来说是神秘的,对于大多数人可能也是神秘的。通过黄导带领我们参观和专业讲解,土楼文化的神秘面纱一层层地被撩开。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黄导把我们从入口接进景区后,带领我们参观三个景点。
首先,步行1.5公里左右来到素有“高山水乡”的塔下村参观,这个溪流如带,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著名侨村,是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的人都姓张。
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有700年历史的“裕昌楼”,也称“东倒西斜楼”,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刘。这个楼太有个性了,在这里我要多说几句。裕昌楼是典型的坚强的楼,这座山村土楼东歪西斜居然已经矗立七百年了,是世界上尚存最古老的高层公寓建筑之一。裕昌楼为何会东歪西斜,传说故事是这样描述的:裕昌楼建于元朝中期,为刘、罗、张、唐、范五姓合建,高五层,每层54个房间,全楼分成五大单元,每一单元一部楼梯。由于是五姓人家合建,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便由五姓人家轮流供饭,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刚供完一轮饭的人家以为没事了,就早早睡觉了,而下一个接着供饭的人家以为是明天一大早的事情,也早早睡了,两家没有交接好,晚上加班的木匠师傅饥寒交迫,以为主人会送来热气腾腾的夜宵,谁知什么也没有,木匠师傅生气了,一晚上做出的楔子都不合规范,刚刚装上去时倒也看不出什么,但建成后不久,回廊木柱由二层起就开始往左右倾斜,导致整楼看起来东歪西斜的。传说归传说,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探究裕昌楼的东歪西斜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总之由于梁柱相互牵引,楼体的整体合力并没有受到破坏,看上去东歪西斜,摇摇欲坠,但这座楼却经受了700多年的风雨和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成为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还有更奇迹的是,这个村也是长寿村,10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位。
第三个景点是参观的重头戏,那就是蜚声中外的田螺坑土楼,嘻称“四菜一汤”。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黄导带领我们来到公路旁的下观景台,那里矗立一块刻有“田螺坑”的石碑,石碑下就是观景栈道了。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横空出世,庄严肃穆,巍峨壮观,在夕阳的映衬下一派金碧辉煌。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种联想,这好像是冥冥之中的艺术殿堂。
远观完“四菜一汤”后,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还真的勾起了我的食欲。
黄导催促大家走进建筑群近瞧,首先来到中间的这座方形土楼“步云楼”,进入天井后真的令人震撼。黄导家就住在这座方形土楼进门右手边第一家,他的儿媳妇热情地为我们泡茶,我们也就不客气,每人都品尝了他家的茶。
感谢领队的精心安排,我们38人竟然在“四菜一汤”中品尝了十菜一汤。店主非常好客,饭后又拿出自制的土烟和自制的好茶招待我们。
酒足饭饱之后,沿着高低起伏的小道,蜿蜒着我们的脚步,来到今晚的住处,建在公路边上的君缘商务山庄和相邻的凌云山庄。办理完入住手续后,黄导带领我们步行300米左右,来到田螺坑主观景台,也叫上观景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四菜一汤”,在灯光的装扮下,恍若仙境一般,杯口碗口呈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尽管我们看不见碗里的菜肴和杯中的美酒,但我知道,这杯里装满了风雨,碗里盛满了故事。
700年的土楼屹立于风雨,苍老了历史,苍老了岁月,形成了独特的土楼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我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土楼文化必将更好地传承下去,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黑土文苑》编辑部
《黑土文苑》是《黑土艺苑》的姊妹版。《黑土艺苑》是黑土文学社主办的网络信息平台。黑土文学社由畅销书作家东子(已故)1990年创办,拥有社徽、社歌、微信公众平台和文学创作基地。《黑土文苑》主要推送黑土作家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诗词、评论、童话、民间故事等各类原创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