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案(厦门之音响彻国家大剧院 两部原创展现我市高质量舞台精品艺术)

《安岐随想》演出现场。 《土楼回响》每个乐章开始前,郑小瑛都会为观众讲解。 《安岐随想》由青年指挥家夏小汤执棒。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图/罗维)4月16日晚,北京国家...

厦门之音响彻国家大剧院 两部原创展现我市高质量舞台精品艺术

《安岐随想》演出现场。

厦门之音响彻国家大剧院 两部原创展现我市高质量舞台精品艺术

《土楼回响》每个乐章开始前,郑小瑛都会为观众讲解。

厦门之音响彻国家大剧院 两部原创展现我市高质量舞台精品艺术

《安岐随想》由青年指挥家夏小汤执棒。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图/罗维)4月16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作为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品牌音乐会之一的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在此奏响。两部原创作品——交响乐《安岐随想》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展现了厦门高质量的舞台精品艺术。时长1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观众掌声久久不息。

对于国家大剧院,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并不陌生。2013年4月,乐团在这里奏响了交响南音《陈三五娘》。

《安岐随想》

倾听心灵情感的对话

当《安岐随想》的第一个音符响起,便触动着观众敏感的神经。从国家一级演员徐涛深情朗诵的《永生的眼神》,到《序》、第一乐章《鏖战》、第二乐章《日记》、第三乐章《永生》,起伏的旋律,令倾听者不仅从音乐中感受到战争的惨烈,还听到了心灵情感的对话,以及对和平与祖国统一的期盼。

第三乐章《永生》中,有一段闽南语合唱,30位演唱者来自厦门艺术学校2016级、2018级、2020级歌舞专业的学生,其中,2016级的黄雅静和2018级的陈娅菲、石惠文是领唱者。2017年这部作品首演时,黄雅静就是合唱成员之一,时隔多年再次唱起这首歌,黄雅静更加理解了每一句歌词隐藏的含义。“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这方神圣的舞台,让这群女孩子既兴奋又紧张,她们清纯如天籁般的声音,让人不禁眼眶湿润。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安岐随想》由厦门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厦门市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牵头创作。为何要创作这样一部交响乐作品?“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安岐是金门岛西北角海边一个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小村庄,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漳厦金战役,在厦门刚刚解放一个星期之后,人民解放军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发起了金门战役,3800多名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其中1500多名将士就长眠在安岐。

“2015年,当我们研究会、基金会成员第一次踏上金门岛,来到安岐村的时候,面对几千名烈士长眠的地方,心灵被震撼了。”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说,当时,有一种责任在大家的心里久久牵挂着。虽然,当年那场战斗没有获得胜利,虽然祖国还没有实现统一,但那种为了信仰奋不顾身的精神应该被铭记和传承,为此献身的英烈不应该、也不能够被遗忘。

交响乐展示宏大叙事

研究会想到了最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有时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音乐可以。”这位负责人说,交响乐可以展示很宏大的叙事,多种配器,能够产生表现力极强的艺术效果。“这部作品除了缅怀、传承,还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对现代人而言,影响和意义更是重大。”

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谢鹏接到邀约后,与研究会成员多次前往金门安岐村查证历史资料、寻找创作灵感,历时一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谢鹏在创作札记中这样写道:“这部交响曲为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而作,也为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及祖国统一而献身的人们而作。”自首演之后,谢鹏根据演出效果对总谱进行了多次修改。

此次执棒《安岐随想》的是中国青年指挥家夏小汤,他的指挥风格,以激情见长,富有感染力,用自己对音乐的精准理解和真挚感情,带动了整个乐团演奏员饱满的情绪。对于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表现,他赞不绝口。

据了解,《安岐随想》北京演出后,还将在福州、厦门等地演出。

《土楼回响》

客家土楼与西方音乐完美融合

满头银发的郑小瑛转过身,指挥全场观众一起拍着手唱起《土楼回响》中的“客家之歌”,台上台下交相互动,气氛热烈……

音乐会的下半场,92岁高龄的郑小瑛再一次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挥动指挥棒,带领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被誉为“客家音乐文化史诗”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土楼回响》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主体部分永定客家土楼为题材,使客家古老的土楼艺术与现代西方音乐得以完美融合。在40分钟的演出中,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完美诠释,让所有观众如痴如醉。

郑小瑛还是习惯在每一首乐曲演出前,都为观众做一段讲解。作品以“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构成。雄浑的号子、悠扬的独唱、独特的树叶吹奏,以及客家山歌合唱,再现这部浓墨重彩、宏大壮丽的史诗篇章。

“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每到一处演出,《土楼回响》的第五乐章都会邀请当地的合唱爱好者来配合。此次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合唱团、中国国航合唱团、北京海燕合唱团和北京卡林卡合唱团的200多位歌者组成北京“土楼”爱乐合唱团,共同唱响了“客家之歌”,这也是《土楼回响》在国内演出的最庞大合唱团阵容。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奏毕,现场迎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九秩老人致敬。

让《土楼回响》继续演下去

厦门之音响彻国家大剧院 两部原创展现我市高质量舞台精品艺术

北京当地的四个合唱团组成百人合唱团,唱响《土楼回响》中的“客家之歌”。

曾获国家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土楼回响》,创作起源于郑小瑛的一次寻根之旅。

郑小瑛的父亲是龙岩永定县客家人,很早离开山区求学。就是那趟谒祖寻根之行,使郑小瑛第一次认识到祖先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她萌生了为客家文化创作音乐的念头,为此邀请了少年时代生长于客家乡村的作曲家刘湲创作了交响乐《土楼回响》,并在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指挥首演,获得轰动效果。

21年来,郑小瑛携该作品在世界上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75场次演出,创下中国大型交响乐原创作品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郑小瑛说,《土楼回响》会一直演下去,要把她坚持“洋戏中唱”的“歌剧梦”继续带给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

来源:厦门网

  • 发表于 2022-11-03 18:07:58
  • 阅读 ( 15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34
34

65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