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特别是其主要代表永定客家土楼,是永定客家人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而建造的许多高大坚固的土楼。一座规模宏大的福建土楼,居住的是同一个大家族,甚至一个村庄。千百年来,永定客家人这种以家族为纽带的居住模式,成为家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个大家族同住一楼,同居一村,有共同的财产,有共同的利益,是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命运共同体,因而,一家有难,大家帮忙,遭遇匪盗侵扰,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只有家族团结,才会有力量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一座住着几百人的庞大土楼,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井然有序。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沿袭着祖宗古老的传统。土楼中的大小事务,都会有人操心、操持、操办。土楼是一处居宅,是一个社会,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有人称之为“家族之城”,这既是永定土楼人生活的写照,也体现了土楼人生存的智慧,奏出了土楼人团结的和谐乐章。
聚族而居是汉民族的传统居住方式,其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大家族,聚居在同一个村落。这是中国古代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社会形态下产生的价值观念在建筑上的反映。永定土楼聚族而居的形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其他地方的聚族而居有显著的不同。
一座大楼内居住一个家族。一般的聚族而居形式是以单门独户的住宅聚居成村落,而永定土楼一座楼内居住着同宗共祖的许多家庭,他们有各自的财产,经济独立,但又有许多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彼此之间联系密切。大门、中厅、天井等是公共场所,风车、碓磨、学堂、水井等是公共财产。一家的老人能够看管几家的孩子,楼内一家有婚丧喜庆等大事,全楼人都会自动相帮。在平时,一家人杀了一只大猪,也会把“猪血菜”让全楼人来分享。一家有亲戚尤其是诸如新女婿等新亲戚来了,都会把客人请到家里来吃顿饭;这样使亲情更加巩固,家族更加团结。大家族同楼居住,除了考虑乱世年间共同防卫的需要之外,太平之世的最大优点在于,如果家族中有人遇到问题或困难,同楼的各个家庭能够尽快地对其进行帮助,使家族成员尽可能渡过难关,或者尽量减少损失,避免不幸,从而增强家族力量,或者蕴蓄潜能。如一个家族共同扶持某个贫困子弟上学,这种事例在土楼中屡见不鲜,便是佐证。血缘关系内在的亲和力在土楼内得到了最完整的巩固和发展,因而强化了传统的家族伦理。聚族而居与家族伦理的互动,使这种居住模式和伦理观念生生不息。
聚族而居,规模宏大。永定有很多巨大的土楼,一座土楼内有三四百个房间,聚居几百人。建造大土楼,是为了满足大家族聚居的需要。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动荡的年代,大规模的聚居在生产、安全、防卫诸方面都对家族有利。有圆楼之王美誉的高北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600多人,真可谓“家族之城”。抚市永隆昌楼群、陈东福盛楼、古竹深远楼、高陂遗经楼等,至今还住着300多人。一般的土楼,大都住有上百人。另有一些大土楼,如振成楼、振福楼,规模宏伟,装饰华丽,虽然现在楼内居住的人不多,很多人在全国各地工作,甚至到国外创业,但土楼昭示着大家族的气派,建楼主人希冀家族兴旺发达,为子孙后代的聚居奠定基础的初衷显而易见,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走出土楼,不在其中居住罢了。永定土楼一座民居住宅聚居五六百人,如此高度集中的居住状态,凸显了客家人高扬的家族伦理观念。
各家各户,地位平等。土楼内以竖向房间为结构单元,各户房间结构相同,占有的空间相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各家各户都是同宗共祖,不论辈份高低,能力大小,地位一律平等。这在圆楼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圆楼中,各户房间的层数相同,连朝向、通风采光也没有明显差异,更体现了“利益均沾”的原则。楼中有威望的长辈,担负着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只有为家族内部排解纠纷,排忧解难的义务,而没有其他任何的特权,如果稍有偏私,就会受到家族成员的指责,就会失去“长辈”的身份。永定土楼的聚居模式,无论是房间分配,还是日常生活,以至公共事务管理,都反映了家族内部这种平等关系,正是这种地位平等,使聚族而居得以延续和巩固。
厅堂或祖堂是全楼的活动中心。不论方楼还是圆楼,楼中都有设置在中轴线显要位置的厅堂。厅堂都是敞开的,是楼中重大活动的场所。厅堂布置都有神龛、香案,神龛内供奉观音菩萨,是全楼敬拜神明的地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客家人历经磨难,信仰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厅堂或祖堂是全楼的活动中心。不论方楼还是圆楼,楼中都有设置在中轴线显要位置的厅堂。厅堂都是敞开的,是楼中重大活动的场所。厅堂布置都有神龛、香案,神龛内供奉观音菩萨,是全楼敬拜神明的地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客家人历经磨难,信仰观音的理念正好契合永定客家人的文化心态,因而几乎所有的土楼都把原是佛教寺庙里奉祀的观音,当作楼内的保护神来供奉敬拜,以祈求福寿安康。逢年过节,还将祖宗画像挂在厅堂上,全楼祭拜。
处于中心位置上的厅堂,不止是一般活动的中心,还成为全楼的精神依托,全楼重大的事情在这里商议,楼内矛盾纠纷的是非曲直在这里裁定,土楼里有一句俗语“拿到厅堂去讲”,说明厅堂是楼中人表达意见、寻求公平的场所。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厅堂里有神灵,有祖宗,做事岂能亏心?土楼的建筑布局,形成以厅堂为中心的聚居形态,厅堂成了家族的精神家园、团结象征。客家人由祖先崇拜到神灵崇拜而产生强烈凝聚力,形成和睦融洽、团结互助的纯朴民风,从以厅堂为核心的聚居形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能内外扩展的聚族而居形态。随着人口的增加,土楼可以在楼内或楼外加建楼房,以扩大楼的容量。为了保持土楼的完整性、向心性和防卫功能,最常见的是在大土楼内的天井中建住房,这样既增加了许多房间,但又始终还在一座楼内。承启楼便是最典型的例子,除了核心部位的祖堂,二三环的房间都是用于居住。陈东岩太的福盛楼,现在正逐步进行内环的建设。有的土楼原来建得不大,无法在楼内扩建,于是一个家族会另找地方,采取合建一座大楼的形式,实现“同楼聚居”。五凤楼的扩展,一般是三堂不变,在两横之外加建横屋或围屋,保持其完整统一,如永隆昌的福盛楼,就是在主楼后面加建一列围楼,与左右的两横屋将“三堂”包围于中央,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