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 2020.03.16
漳州诏安司下村:谱文明新韵,促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
司下样板。
从曾经天天有人上访的“问题村”,
到如今连续8年零上访的“文明村”,
司下村是如何做到的?
漳州市诏安县司下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点,坚持文化兴村,运用培育典型、宣讲教育、长效管理等“三招”,实现了从“问题村”到“文明村”的美丽蜕变,并先后获得了“省级旅游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抓实党员作用
着力模范引领“育”新风
近年来,司下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宣传引导,运用“支部+党小组+党员示范岗”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改变陈规陋习,培育淳朴乡风。
据了解,该村全体党员干部50人率先签订了《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承诺书》,冲破传统陋俗,带头婚事新办,落实了霞葛镇第一例移风易俗的丧事简办;设置党员先锋岗、责任岗,作为流动的“宣传车”,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引导作用,融入移风易俗工作,对身边群众特别是直系亲属做到早介入、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引导群众从认知上认同,从行动上自觉带头。
此外,由霞葛镇政府下派党风监督员,实时监管,对践行者有表彰,对违约者有监督,培育形成了“一个党员影响一群人,一家带两家,两家带大家”的全民共建新风尚。
抓新方式方法
着力培育典型“树”新风
司下村着力培育村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乡贤典型、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起文明新风标。培育“最美孝顺媳妇”、“最美孝德家庭”、“农村五佳示范户”典型,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的辐射作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效。通过典型培育,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司下村把8年前征地难、乱建房、乱堆放、多信访的“问题户”,变成了支持公益事业、自觉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主动无偿出让土地建设项目的“五佳示范户”。
作为一个传统的古村落,司下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村两委深入挖掘传统古村落资源,以形式多样的载体宣讲教育乡风文明,充分利用南乾土楼文化广场、文化墙等阵地,建设教育基地,让孝廉文化在客家土楼重新焕发生机;依托江氏宗祠创新开展“新风堂里的新风系列活动”,把“宗族祠堂”打造成为宣讲乡风文明的“道德讲堂”,带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爱国、爱乡精神,弘扬良好家风民风。
同时,打造家校联合阵地,开展移风易俗进校园活动。在司下小学定期开展移风易俗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和家长学习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200余份,通过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带动全村3000余人,促进养成良好的家风民风。
抓牢机制建设
着力长效管理“固”新风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司下村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建设成果,形成常抓不懈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现象,创造“美佳净”的农村新面貌。
建立工作机制。推行“四单一书”工作机制,即“殡改改革倡议书、移风易俗信息单、移风易俗情况报告单、移风易俗走访记录单和预警单”,进一步完善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各自然村完善红白理事标准、民主监督等规章制度,实现了村民自治,长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的风气。丧事花费由7-20万元一场降至2-3万元,全村一年节省开支近200万元。
完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聘用13名贫困户保洁员,定岗定责,分片包干,每天定时定点清扫收集主干道及责任片区的垃圾。定期对保洁员工作进行绩效评比,严格落实奖惩,确保了保洁员工作高效。群众自觉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主动参与全村环境卫生日常监督,共同维护好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持续干净整洁。
定期组织开展新文明、新风尚活动。抓住传统节日群众集中返乡的时间,村每年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文明、新风尚文艺活动,邀请专业团体表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向上的歌曲、小品等节目,群众自发组织队伍参与广场舞表演、比赛。群众参与度逐年提高,获得广泛、热烈的反响,不但增强了群众凝聚力,还创造性地让农村新文明、新风尚深入民心,持续传播。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福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