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再度走强,至10月24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3关口,再创阶段新低,日内跌幅1%。
与此同时,当日A股市场全线下跌,上证指数收跌2.02%,深证成指跌2.05%,沪深300跌2.93%,创业板指数跌2.43%,香港恒生指数跌超6%。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人民币估值偏中性,但至年末,来自美元指数和境内流动性的影响仍然存在,人民币仍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今年以来,全球非美货币的压力持续加大。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日元汇率贬值30%,人民币汇率贬值13%,欧元贬值13%,韩元贬值20%,英镑贬值16%。近期,日本央行加大了干预力度。上周,美元/日元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略低于152。日本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后,该货币对跌至146.16。
中国央行方面仍在通过中间价释放稳定信号。交易人士表示,10月20日,模型预测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应为7.2566,实际为7.1188,支撑幅度目前已超千点。
未来,美元走势和中国出口形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
就出口形势而言,中国出口增长仍然强劲,但9月同比增速从高位回落。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对记者表示:“受美国和欧盟需求减弱的影响,9月中国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进口放缓的原因是汽车进口减少和能源进口疲弱,表明国内需求疲弱。”
该机构表示,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从8月的7.1%降至9月的5.7%,不过增幅仍高于各大机构普遍预期的4%。在出口走弱的同时,中国9月进口同比增长仍较低,仅为0.3%。因此,9月贸易顺差从8月份的790亿美元小幅上升至850亿美元。
按目的地分,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明显减弱。9月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2%,8月同比下降4%;同期,9月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几乎减半,从此前的11%降至约5.6%;9月对英国出口同比下降12%,而8月同比增长3%;相比之下,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保持强劲,从此前的25%上升至9月的29%。
从产品来看,IT产品的需求收缩(约占总出口的8%);疫情相关需求持续放缓,例如面具和医疗(约占出口总额的5%);非疫情相关出口放缓,家电、家具出口萎缩,部分抵消了机电行业复苏的影响。
“高频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出口或将继续放缓,10月前10天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了9%。此外,全球需求放缓,加上高基数效应,意味着中国出口可能在2023年收缩。”常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