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回应美国出口限制(深度解析中芯国际确认遭美国出口限制影响几何)

10月4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了“关于美国出口限制的进一步消息”的公告,针对此前在9月26日网上流传的中芯国际遭美国限制的传闻做出了最新的回应,确认了美国已对中芯国际实施了出口限制。 中芯...

深度解析:中芯国际确认遭美国出口限制!影响几何,如何应对?

10月4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了“关于美国出口限制的进一步消息”的公告,针对此前在9月26日网上流传的中芯国际遭美国限制的传闻做出了最新的回应,确认了美国已对中芯国际实施了出口限制。

中芯国际确认受到美国出口限制!

据芯智讯了解,此前北京时间9月26日网上曝光的美国商务部文件,是由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签发,由于文件被曝光的当天正好是周末,所以相关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商国内的工作人员也对此事并不知晓。同样,中芯国际对此也应该是并不知晓的。

所以,在9月27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否认收到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官方消息,并重申只为民用和商用的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

在9月28日上午,芯智讯获悉,某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已开始限制其工程师为中芯国际进行装机或维护。不过,在上海市政府的抗议之下,又很快恢复了。这也可以确定,至少在当日,中芯国际可能仍未收到相关文件。

考虑到国庆假期的因素,以及港股9月30日正常交易,明天则是港股国庆节后的开盘首日,如此看来,中芯国际应该是在10月1日-10月4日之间收到了美国方面的相关文件,确认了此事。

中芯国际在公告中称,“经过多日与供应商进行询问和讨论后,该公司知悉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 EAR744.21(b)向部分供应商发出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

深度解析:中芯国际确认遭美国出口限制!影响几何,如何应对?

显然,中芯国际的最新公告,等于是确认了此前在网上流传的美国商务部签署的针对中芯国际进行出口限制的文件的真实性。

而根据此前网上曝光的文件内容显示,美国商务部对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进行临时限制的理由是,“在美国政府依据EAR(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美国出口管制法)的第744节对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进行审查之前,向中芯国际或其子公司的出口可能构成转移到中国的军事最终用途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任何物品的特定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出口)都需要许可证,因为存在将其用于“军事”或“军事”转移的风险。

深度解析:中芯国际确认遭美国出口限制!影响几何,如何应对?

据某匿名相关内部人士向芯智讯透露,此次美国调查中芯国际的产品涉嫌用于“军事”或“军事”转移或与中芯国际某客户——“X芯”有关。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查询到“X芯”相关芯片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新闻。而“X芯”的部分产品确实曾有在中芯国际代工。当然现在来追究是哪个客户的产品被用于军用意义已不大。

特别是在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修改了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删除了原《出口管制条例》中民用最终用户的许可例外(CIV),并且扩大了对中国等国的军事最终用途或军事最终用户的出口审核。同时,提议缩小额外出口许可例外(APR)的使用范围。将对中国的许可要求扩展到同时包括“军事最终用途”和“军事最终用户”,扩大了许可要求和审查政策适用的项目清单,并扩大了“军事最终用途”的定义。这也使得中芯国际之类的厂商的客户的产品更容易涉及“军事最终用途”。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专门卖美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公司,你将零部件卖给了汽车维修厂,而某个维修厂一不小心在某天用了你卖的美国零部件给一辆未挂军牌但是有给军方送货的货车做了维修,这就涉及了“最终军事用途”,相信你肯定是一脸懵逼,这关我啥事啊。不好意思,按照美国最新的规定,就是违反了出口管制条例。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份文件只是表明美国政府正在调查中芯国际,而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美国企业在向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出口在出口相关产品之前,需要申请许可证。但是,并不是说美国已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或完全禁止向中芯国际出口。

而截至北京时间10月5日,美国商务部网站也并未宣布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

中芯国际在此前的澄清声明当中就曾强调,“美国商务部多年来针对中芯国际进口采购的设备,也已经核发多件重要的出口许可。”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美国设备厂商对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半导体设备或材料等,本身就是需要出口许可的,而在这之前,中芯国际也是一直顺利拿到许可的。

不过,随着此次美国针对中芯国际的新的出口限制措施的出台,美国出口中芯国际需要许可的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难度可能会升级,周期也会拉长。

对此,中芯国际在最新的公告当中也表示,“针对该出口限制,本公司和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已经展开了初步交流,公司将继续积极与美国相关政府部门交流沟通。”“公司正在评估该出口限制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基于部分自美国出口的设备、配件及原材料供货期会延长或有不准确性,对于本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可能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部分客户已开始加速转单

自去年以来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97%-100%)。特别是自去年14nm工艺量产之后,中芯国际拿到了华为海思的大单,使得中芯国际无力服务更多客户。这也使得去年下半年,已经有部分客户开始将部分订单转至其他晶圆代工厂。

而随着今年5月,美国进一步升级对华为的制裁,使得中芯国际9月15日之后无法继续为华为海思代工芯片,中芯国际也等于丢失了华为海思这个大客户,14nm工艺开始缺少大客户的支持。不过即便如此,在28nm及以上制程上,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仍是维持较高水平。

在外界传出美国政府正考虑制裁中芯国际消息影响下,部分中芯国际的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开始计划将部分产品转单,交由其他晶圆代工厂生产,以降低因中芯国际受美国制裁而导致的供应风险。

对于中芯国际的客户来说,受美国出口限制的影响,万一中芯国际后续无法获得相关许可,或者获得许可周期拉长,那么势必将严重影响到中芯国际的生产,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芯片能否如期交付,从而对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的产品规划和市场规划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少客户也不得不想办法转单,以规避风险。而这也必将导致其他晶圆代工厂产能的进一步紧缺,以及价格进一步上涨。

9月22日左右,就有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高通公司正在寻求将给予中芯国际的部分芯片代工订单转移给其他厂商,已接触包括台积电在内的部分厂商。资料显示,高通是中芯国际的第二大客户。

随着美国对中芯国际进行出口限制文件的曝光,部分中芯国际客户开始加速向其他晶圆代工厂(比如台积电、三星、联电、格芯、华虹等)进行转单。在该文件曝光后,联电、华虹半导体的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一问题。

某位知名国产芯片厂商的董事长告诉芯智讯:“我们有产品在中芯国际代工,虽然老产品目前没有打算转单,但是新产品就不得不做考虑了,尤其是28nm的产品,应该是别无选择了。”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各大晶圆代工厂的产能也都比较紧张。特别是8英寸晶圆订单火爆,产能非常紧张,业界预计2020年下半年8英寸晶圆交期延长至3~4个月,价格将较上半年调涨5~10%,2020年四季度急单价格调涨10%,预计2021年8英寸晶圆代工价格将会年增10%左右。在此背景之下,中芯国际的部分客户如果之前没有布局,想要在短期内转单到其他晶圆代工厂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也有一些客户选择将部分产品继续保留在中芯国际生产。

“我认为中芯国际可能不会顺利拿到所有许可证,比如多数设备可能拿不到许可。但是能够拿到部分生产耗材相关许可,以便可以持续生产成熟制程,这样也可以给高通、博通等美国芯片厂商调整时间。我认为中芯国际的产能紧张应该是非常短期的,因为欧美大厂为规避风险必须转产,因此中芯国际很快会有产能空出来,而这时候我们去其他晶圆厂抢产能可能会更难,所以我们的部分产品会继续在中芯国际生产。”某知名国产芯片厂商负责人说到。

不管怎么说,受美国出口限制的影响,中芯国际的四季度业绩或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但是应该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制裁落下,中芯国际该如何应对?

正如前面所说的,虽然中芯国际受到美国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国际的情况还未到最糟糕的时刻。目前美国并未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中芯国际也仍有望顺利获得部分的许可,以使得部分成熟的制裁的生产能够维持。毕竟高通、博通等美国芯片厂商也有不少产品在中芯国际代工,美国政府应该会考虑本国企业的利益。至少在他们转单完成之前,确实是有很大可能继续让中芯国际维持运转。

另外,根据中芯国际的公告来看,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其中并未提及对于中芯国际极为重要的来自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10月5日上午,芯智讯就此咨询了某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内部人士,对方表示:“目前能否去给中芯国际做技术支持还得等待公司的批复。但是,需要更换零部件的装机维修应该是没法做了。不过,我们在美国以外生产的设备,应该可以继续向中芯国际供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旗下的中芯北方和中芯绍兴并未在受限企业的名单当中。这也意味着这两家子公司的生产目前不会受到影响,可以继续政策运转。

资料显示,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中芯国际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设立的12寸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制造厂。拥有两座月产3.5万片的300mm晶圆厂。第一座晶圆厂主要生产40纳米和28纳米Polysion工艺产品;第二座晶圆厂具备28纳米HKMG工艺及更高技术水平。其中使用28nm多晶硅栅极工艺与高通合作生产的骁龙处理器,是国内代工厂率先实现量产的28纳米系统级芯片。

中芯绍兴成立于2018年3月,首期总投资58.8亿元,拥有一条芯片年出货51万片的8英寸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和一条模组年出货19.95亿颗的封装测试生产线。今年1月已经开始量产。

显然,如果中芯北方和中芯绍兴不在限制名单当中,那么中芯国际旗下的这两家企业也就不会受到美国出现限制的影响,中芯国际的部分业务仍然是可以维持运转。

当然,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政府的“仁慈”或“疏漏”上。一旦美国对中芯国际进行全面封杀,那么中芯国际该如何应对?

在此前的《年底建40nm去美化产线?危机之下,中芯如何应对?》一文当中,芯智讯有过详细的介绍。(这里偷下懒,把这部分内容再贴一下)

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其目前仍严重依赖美系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包括美国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泰瑞达等。所以,首先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维持足够长时间的运转,以便能够支撑到不受美国制约的去美化产线的建成(并不是实现了去美化就不会受到制约,比如在美国的胁迫下,可能还将面临来自日本的半导体设备、甚至是材料上的制约)。

此前,美国将福建晋华列入实体清单之后,晋华立刻就陷入了瘫痪,其关键在于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商立刻中断了支持,而且很多设备都还没有完成安装调试,立刻成了“废铁”。那么,一旦中芯国际无法拿到相关许可,美系半导体设备厂商停止了对中芯国际的支持,中芯国际会面临与晋华一样的局面吗?中芯国际的美系半导体设备会被远程锁死,变成“废铁”吗?

对此芯智讯咨询了某知名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内部人士,对方表示,所谓的“远程锁死”是谣言,设备并不会立刻变成“废铁”。但是,晶圆厂要想产线上的设备能够持续运转,离不开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

从硬件端来看,“因为设备使用一段时间,采集的信号就会产生偏差,没有设备厂商的工程师做校准,就难以使用。对于很多晶圆厂来说,他们买了设备,怎么用设备这件事,都是设备商在做,晶圆厂本身涉及的较少。而且设备会损耗,需要换零件,没有设备商提供的原装零部件,设备也是不能用的。”

从软件端来看,“特别是在一个新的工艺的研发阶段,制程工艺的很多参数会一直在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站工艺稍微改变,会导致下一站的工艺大变,这叫loading effect。那么反馈到设备商,设备采集的信号就会变。设备商都会用配套的专用软件对信号进行调参建模,设置的参数/模型/程序业内称之为recipe。当工艺变了后,recipe也要重调的。”

所以,离开了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晶圆厂将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那么,中芯是否可以通过与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厂商合作,来维持相关美系半导体设备的运转呢?

对此问题,该设备厂内部人士告诉芯智讯:“国内同类设备厂商恐怕很难帮的上忙。首先,这些美系设备的硬件不是国内厂商自己做的,这些硬件代表着行业较高水平,至少是超越国产设备的。国内之所以做不出来,主要是因为很难有达到这种精度的零件;其次,设备的核心硬件也是跟系统设计、软件、算法配合的。如果不知道对方系统、软件、算法怎么做的,做出了的零件有什么tricky的地方也是不知道的。只有最初做的人踩过一个又一个坑才知道。这就像一道非常紧密的流水线环环相扣,缺了哪个环都会踩坑。而且对美系设备商的设备乱配国内零件,出了事情保险公司都不会负责的。通常这些设备都会上保险的,因为平时设备商维护的费用大的惊人,一台设备买进去后到寿终正寝,维护费用可能达到设备一样贵。”

如果国内设备商难以帮上忙的话,那么通过直接引进美系半导体设备厂的技术人才,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设备的运转呢?

该设备厂内部人士表示:“这些半导体设备的专用软件,基本都有license或者专用的云端。设备厂商内部人员的工作其实就是在内部一个平台上做的,各部门配合也会有技术保密隔离,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在自己的保密权限内做事。硬件部门不会知道算法部门的内部机密。所以,即使从相关设备厂挖一些技术人员来,但是他们离开了原有平台,能做的也相对有限。当然,作用还是有的。”

所以,为降低美国的制裁所带来的致命威胁,中芯国际需要准备足够的设备零部件,以便后续的设备维护。此外,中芯国际还需要积极引进设备端相关技术人才,并且积极参与到设备端的维护工作当中去。

目前最新的消息也显示,在过去几个月来增加进口生产设备与关键替换零组件,甚至与中国芯片厂合作建立中央仓库进行囤货。据知情人士称,中芯国际向美、欧、日本上游供应商采购的规模,已超越 2020 年全年需求,采购项目包含蚀刻、微影与晶圆清洗机等制程设备、测试机台,而用于维持设备运作的相关耗材采购量,也都超过一年所需。一位来自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的消息人士表示,中芯国际迫切希望囤积设备。该公司订购的设备也超过了目前扩张计划所需的数量。

另外,据芯智讯了解,作为国内仅次于中芯国际的第二大国产晶圆代工厂——华虹近期也加大了对于美系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力度。

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即便是提前备货了很多设备和零部件,但还是需要有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的人才,以及相关关键难题上的突破,才能够在无法获得美国出口许可的情况下,维持较长时间的运转。与此同时,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厂商也需要加速突破,帮助中芯建成不受美国限制的去美化半导体产线,才有可能彻底化解危机。

但是这里有个悖论,那就是,目前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厂商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他们目前也都还需要中芯国际这样的大的晶圆厂的扶持(别想着国外的晶圆厂能支持国产设备和原材料),如果中芯国际等国产晶圆厂受限,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厂商追赶国外厂商的脚步也必将放缓。

而根据台湾媒体DIGITIMES的报道,除了中芯国际之外,华虹及发展快速的长电、华天等封测厂,国内最大的NAND Flash厂长江存储,DRAM大厂长鑫存储,半导体设备大厂中微半导体都在美国关注名单当中。

外媒Forbes刊登的激进撰稿人Roslyn Layton的文章称:“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必须加入实体名单,以确保美国的关键技术不会被武器化以对抗美国人。”

显然,美国正在不断的通过各种政策上限制以及心理上的恫吓来打压国产半导体产业关键环节上的领军企业,以实现全方位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目的。如何破局,这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 发表于 2022-11-06 14:49:32
  • 阅读 ( 264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小兰同学
小兰同学

46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