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抢夺乞丐的钱说起(散文)
山溪
高中生,金子一般的年纪。他们属于天之骄子,应该安安心心地在校园里学习,追逐自己的大学梦。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广东湛江的一名高中生,竟然抢夺一个老年乞丐的乞讨钱,并发在网络上炫耀。还邀请其他同学前来喝奶茶,而且另一名同学竟也如约而至。
这匪夷所思的事件,居然就真的发生了。
笔者首先想到的是,这是谁家的孩子,他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一个不懂得礼义廉耻的货色来的。《三字经》开篇语即为“人之初,性本善”。想必这个孩子出生时,一定也是一个聪明伶俐令家人欣喜的好苗子,大家在欢欢喜喜地祝福时,一定会说,将来要成为一个好孩子。绝没有人说,将来要培养成为一个抢夺者,甚至都不会说出“将来可不敢成为一个坏孩子”,因为中国人讲究口彩,人们的祝愿都是避讳那些不吉利的词句的。可惜,“养不教父之过”,这个获得过无数美好期盼的孩子,终于还是成为了人们不想看到的样子。毋容置疑,他的身边,一定有亲人在宠溺他,在给他灌输三观不正的负能量。
还是《三字经》教诲:“首孝悌次见闻”。一个人,首先要具备“百善孝为先”的孝道,与平辈人友善的“悌”,他才应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而我们如今的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却或多或少地忽视孩子的德行教育,都在拼命地往孩子身上增添“艺”道,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舍本逐末的教育,早已将孩子推送得偏离了正确轨道。
再说说那两个高中生,他们已经失去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更不要去谈辞让之心了。孟子在谈到上述四心时,说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正常情况下,人们看到乞讨的老人,都会产生怜悯之情,这就是恻隐之心。对自己犯了错误表示羞愧,看到别人做了不正确的事,就要憎恶,这就是羞恶之心。而是非之心,则是心里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
那名抢夺者,不仅抢了老人的钱,还在网络上炫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且呼朋唤友地拿这些钱请客喝奶茶。而那个欣然前往者,则大言不惭地辩白,“又不是我抢的”。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仁义礼智信的国度。而两名高中生竟然做出如此不仁不义寡廉鲜耻的事情来。不能不说,至少对这两个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如此是非不分之人,即使再聪明绝顶,学习成绩再好,考上世界一流的高校,依然会成为贻害他人和社会的一份子。倒不如他傻傻呆呆些,起码还不至于触犯法律。
2022年5月20日
(欢迎关注“山溪文学”,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