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

有两个顶级大号,“押沙龙”和“海边的西塞罗”,都写了关于余秋雨的文章。忽然很怀念余老师,觉着有必要谈谈。 前几天,正好听了余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的“秋雨书院文化必修课”。听完后,大气磅礴...

有两个顶级大号,“押沙龙”和“海边的西塞罗”,都写了关于余秋雨的文章。忽然很怀念余老师,觉着有必要谈谈。

前几天,正好听了余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的“秋雨书院文化必修课”。听完后,大气磅礴,收益多多。

我最大的感受是,余老师是真正的文化人,而且很有内涵,能够写出作品,还把文化、文脉梳理的清晰流畅的人物。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01

实际上,在文化圈,流行着一种声音,那就是如果你圈粉余秋雨,一定会被狠狠地攻击。因为,那会被认为很会矫揉造作的人,很会附庸风雅的人。

而目这两个顶级大号,都发出呼声,为老师正名。甚至小西直接说,他就是余秋雨的粉丝。自己最初写文章,就是模仿《文化苦旅》的文章。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从神坛跌落,而且销声匿迹那么多年。

原来,在老师身上,发生很严重的变故,有两件事,直接导致了他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第一,是他火了以后,有人质疑他在某特殊年代犯过的错误,质问他“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对这事儿的争吵,爆发于九十年代的时候。那会儿风气是,大家都觉得,一个人,尤其是名人,若在那特殊年代如果疑似犯过什么错误。

现如今却不公开忏悔,是一件不得了的罪过。

第二,就是08年的时候汶川地震,有受害灾民对震区房屋质量有疑问,想讨个说法。

余老师一根筋没搭好,写了一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劝告灾民为大局“忍一忍”。结果犯了众怒,余老师从此几乎社死,绝迹江湖。

可是我们今天重新看这档子事,会发现余老师那文章似乎写的也没那么过分——他虽然“劝告灾民”,好歹还是含泪的,说明是承认灾民的诉求合理合法的。

你看现如今很多后浪,再论起这种事儿来是什么画风?直接说请愿的人都是“受了境外势力的煽动”,说为此为他们发声的人都是“行走的五十万”就完了。

这两件事,可以说,给秋雨老师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他的声名也彻底陷入了谷底。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在喜马拉雅的节目中,也多次听到,老师对第二件事的解释,他也希望能得到大家公正的对待。

其实,老师的作品,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山居笔记》、《行者无疆》、《中国文脉》、《霜冷长河》等,如今读来依然经典。

02

能因散文称为大师,自有其风格。当年的金庸先生就称赞,“在内陆,有一个很会写文章的人,他就是余秋雨。”

如果有机会看看余老师的文章,你会发觉,的确写的很美。既有内容,又有其美感。

在众多的作家中,有一位直言,他曾受了余老师的影响,才下笔写文章。他是张宏杰。

想当年,余老师红得时候,那种火爆程度,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老师的文章中,他讲了这样一个段子:

有一次,警察扫黄,居然在一个三陪小姐的包里,发现了一本《文化苦旅》。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特别是警察叔叔,以为是一个大学生落入了魔窟,就赶紧询问该女子,是否另有隐情。

一问才知:并没有什么隐情,只是因为,她的一些嫖客,都喜欢聊《文化苦旅》,她买来读读,为了更好的揽生意。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为了能跟嫖客搭上话,为了提高业务能力,为了给用户更好的身心享受,更为了自己能卖上价,多挣些钱养家。

于是小姐们不得不加强学习,读余老师的书。

你看,余秋雨老师附庸风雅,嫖客附庸附庸风雅,小姐附庸附庸附庸风雅,这就是那年头的主流文化气氛。

这样的时代,也无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

说心里话,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读余秋雨老师,还是怀着敬仰的,至人家的学问,达到了博学的地步,而且中西融会贯通,已经是博士生导师。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所以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这无疑是非常成功地。

03

目前,押沙龙是部分地支持余秋雨老师;而海边的西塞罗,在完全承认自己受了余秋雨老师的影响。

而且当年,还是余秋雨老师的一个书迷。家中目前有许多余老师的藏书。

押沙龙老师的反对部分,主要在于,余老师的文章过于矫饰,比较煽情;还用煽情代替了逻辑,因此并不值得效仿。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比如:

“读《苏东坡的突围》时候,就开始有了排斥。那篇文章其实观点没什么问题,我基本赞成,问题还是出在文体上。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反感。”

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余秋雨老师的文章,是正能量的指引。而且,人生各有机缘,如果能因余秋雨老师的文章, 进而喜爱文史,喜欢探究中国文化,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来这篇文章,昨天要发的,因有些事,就耽搁了。今天看到押沙龙老师又回复了“海边的西塞罗”,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大方向上,他赞同余秋雨老师,其他的方面,他还是觉着余老师有点过了。

可以说,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花入各眼。

余秋雨老师再次引发热议,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你如何认为呢

我相信,如果两位老师能听下喜马拉雅的节目,他们也许会改变态度。因为那里面,余老师的确展示了他的不同功力,而且自成系统。

那种博学与见识,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 发表于 2022-11-09 23:41:20
  • 阅读 ( 97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Juliabc
Juliabc

422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