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期(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文学史、文学本位、文化学视角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也就是说文学史著作要...

文学史、文学本位、文化学视角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也就是说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对于文学本身演进的描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于文学本身。2.着眼于文学创作。这其中又包含了文学背景研究和文学创作主体和客体研究,以及文学作品。3.注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4.注重文学传媒的演变。

其实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在一些著述中对文学的发展做了诸多论述,这些著作并没有系统地构建出中国文学史,因此只能作为借鉴。直到20世纪初,受到外国文学影响,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编纂的《中国文学史》才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滥觞制作。此后,便有各家依据不同的视角编写中国文学史。此外,要带着文化学视角研究文学史,注意文学史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文学史还有时代性。

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推动文学演进的因素有两个:外部环境和内在规律。外部环境很好理解,笼统地说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内在规律相对复杂一些。

第一是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首先是文体的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文学的各种体裁出现和成熟的时间不同。2.不同文体从萌芽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也不一样。其次是朝代的不平衡,每个朝代有自己发达的问题,即使在同一朝代内,文体的发展情况也有不同。最后是地域的不平衡,不同朝代,各地文体各有盛衰;不同地域不同文体的生长情况不一。

第二是俗和雅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最终由俗变雅。

第三是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例如:抒情小赋是赋的诗化的产物,而诗的赋化则出现了像卢照邻《长安古意》这样的诗篇。

第四是复古和革新之间的碰撞和交替。

第五是文与道的离合。这里指的道是儒家思想,不过古代许多文学家也受到了道教和佛家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是:三古七段。

三古是:上古、中古和近古;七段是:先秦、秦汉、魏晋至唐中叶、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明中叶、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上古期包括:先秦和秦汉;中古期包括:魏晋至明中叶;近古期包括:明嘉靖初至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上古期时,文学的各种体裁基本都已经形成。诗歌有《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此外一些甲骨卜辞石刻铭文也能看到诗歌;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还包括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小说则来源于神话传说和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来源于楚辞;戏曲从《九歌》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文学的思想基础已经孕育,儒道两家奠定基础并主宰着文学思潮。士大夫作为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一直持续到宋朝。

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中古期之所以从魏晋开始,到明中叶结束,主要是因为从魏晋开始,中国的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里开始了;文学的语言也从古奥转变为浅近诗、词、曲在这个时期都达到了鼎盛期;文言小说在魏晋初具规模,得到了唐代已经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时期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文学传媒出现了刻板印刷、讲唱、舞台等新形式;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遍及了社会大的各个阶层,上到宫廷士林,下到乡村市井。

中国古代文学极简史——总绪论

近古期从明嘉靖年间开始,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人市民化和文学创作商品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主导位置。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作家个性高扬,对人的情欲加以肯定,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冲击。三、在各种文体之中,诗文以翻不出来什么花样,小说最富生命力。

此文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想学习更多文学知识,请关注小明草堂。

  • 发表于 2022-11-10 17:31:50
  • 阅读 ( 405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浏览:99
浏览:99

55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