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不像其他诗人,是兴致上、应邀请才作诗,他是把诗当作日记来写的,所以产量极高。而他这种极高的产量和不错质量的诗,在当时代非常...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不像其他诗人,是兴致上、应邀请才作诗,他是把诗当作日记来写的,所以产量极高。而他这种极高的产量和不错质量的诗,在当时代非常重要。因为南宋初中期,诗词合流非常明显,大部分文人都用词牌形式来抒发志气,形成了诗的空窗期。

也就是说,词牌走了豪放派的路子,把原本只属于诗的高大上的情怀抒发也抢走了。所以,这段时期是宋诗最低落的一段时期。而陆游凭着一己之力,靠着才情和勤奋,硬生生扛下了宋诗的大旗与词牌对抗。

其实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宋诗自王安石、苏轼(词更出名)、李清照(词更出名)之后,到南宋末年范成大,杨万里中间,好像是没人写诗的。

其实是有的,就一个陆游。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但是陆游的诗作太多,庞大的基数对应出来就是精品率的降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本人应该也不在乎。所以林黛玉都教香菱学诗不要学陆放翁,实则是陆游的诗精品虽多,平常之作更多。

同样由于数量大,在字词的运用上难免会出现重复,这和个人使用习惯有关,我们今天很多朋友在创作诗歌也会发生这种问题,即使在如今文字、词语如此丰富的情况之下。有朋友肯定会说,崔颢的《黄鹤楼》用了那么多“黄鹤”,不还是好诗?时代不一样,社会精细化、文化进阶化都不一样了,你干嘛去和千年之前的人比?

上次分析了湖南诗人得了奖的那首七绝和七律的时候,其实她的诗就有这个问题,两篇完全不同内容题材的作品,都得了一等奖。但是两首诗里面都出现了“流光”这个词。这没什么问题,但是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这个词的热爱和词语积累的不够。有点扯远了,这文章大家自己去看:《如何看待李静获“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一等奖?》。这里不再复述。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陆游这首诗也有这个问题,当然这和他的创作量太大有关系。

《残梦》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看第一句,想起了什么?对了,就是他那首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的第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看,都是做梦,都是铁马冰河。这两个意象是成功的,到如今已经成为了成语,泛指塞外冰雪,刀马纵横。其实我们把这两首诗连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别急,还有。《题搨本姜楚公鹰》:

弓面霜寒斗力增,坐思铁马蹴河冰。

海东俊鹘何由得,空看绵州旧画鹰。

陆老果然爱极了“铁马蹴冰河”的意向,当然这应该是他早年关外经历留下的印象。而且我们注意到,陆游使用的是“蹴”字,也就是“踢”,而不是“踏”,这是有区别的。“蹴”更多地表现的是马蹄上扬的动作,所谓“蹴鞠”嘛,就是踢球。这就比马蹄落下更有奋进、激昂的意思在里面。

还有“摧藏”,这个词如今已经没有了,从来也没有比较精确的定义,在这里应该是取《孔雀东南飞》里面“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的意思,就是伤心,非常伤心。

宋诗用词,就是讲究。

搞清楚这些题外话,再来看这首《残梦》,解读起来就太容易了。

“少时铁马蹴河冰”,年少的时候铁马冰河,纵横关外。

“老去摧藏百不能”。上了年纪了,什么都干不了了,让人伤心啊。

“风雨满山窗未晓”,从梦中惊醒过来,窗外风雨满山,天未破晓。

“只将残梦伴残灯”。只有将就着未燃尽的油灯,回味着梦里的青春年少。

这首诗和“铁马冰河入梦来”那首还真是完美契合,一首入梦,一首梦醒。抒发的情感也差不多,只是“入梦来”的时候还年轻,“尚思为国戍轮台”,而到了《残梦》这里,就是“老去摧藏百不能”了。

最是悲伤,并非身陷绝境,而是英雄迟暮。

陆游的诗《残梦》怎么解读?

  • 发表于 2022-11-10 17:40:37
  • 阅读 ( 11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刘勇
刘勇

62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