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一个2000多年前就已被广泛栽培有着浓重文化底蕴的果树
一个凝聚四季精气且全身是宝的水果
却在当前声名不及本可相提并论的荔枝、杨梅和樱桃,甚至很多北方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枇杷为何物。
如此,说好听点枇杷还真是“低调”。
枇杷
一个,原产于我国的水果
国外学名却成了“日本山楂”
一个,琵琶因它而得名的植物
却被世人说成它因琵琶而得名
这样,说好听点枇杷还真是“不争”。
但枇杷的“低调、不争”都是因为我们对其的陌生和误解导致,换句话说枇杷只是被迫地背负了这两个看似褒义的字词。
而在当前对于一种商品化水果而言,被扣上“低调、不争”的帽子绝非是一件好事,“低调”就没有热度卖点,不争就失去文化,极不利于枇杷的产业化发展。
不过枇杷可不得“不争、低调”嘛,它又不会说话!
所以接下来写点啥呢?
无他,给枇杷抬抬调子,站在巨人肩膀上帮枇杷争口气。
枇杷的不能“低调”
枇杷本身值得高调的东西太多了,依农给大家摘几个说一一说
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有金丸、芦橘等别称,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树种,最早栽培驯化于四川,当前广泛栽培于我国四川、福建、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十多个省份。
作为一个经济树种,枇杷可谓全身是宝
首先,枇杷整体植株大方美观,可四季赏叶、冬季赏花(在各产区绝大多数枇杷在冬季开花,先有新种“春花”在春季开花)、初夏尝果(非人为措施参与下在果实初夏成熟),是优质的庭院、园林、绿化树种。
白沙枇杷
其次,枇杷果可鲜食能加工,枇杷果实不耐储,为留住“枇杷味”,智慧的中国人把枇杷加工成了果脯、罐头、果酱、果膏、果酒、果汁等等。
水果的重点定在鲜食,根据果肉颜色不同可把枇杷果分为两种,其一是白沙枇杷(果肉白色,细腻汁多甜度高,皮薄不耐储运),其二是红沙枇杷(果肉橙黄色,口感酸甜,比白沙耐储运)。
既然要抬调子,那肯定要赞味道、聊营养、谈功效,不过是一种水果“好不好吃”只有自己说了算,再华丽的辞藻,不如你去尝一尝,反正我个人觉得甚好。给个建议“白沙”最好去产地尝,网购次日达也可以;“红沙”当然也是产地鲜,不过当前储运技术发达了并且它的耐储性更好些,因此即便是商超买来的味道也不会差。
至于营养和功效,只一个字好,不是依农敷衍,因为普通如小麦要写的话也能写出花来,没必要。
红沙枇杷
再者,枇杷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入药(至于具体药效,依农不专业,所以不聊),其中以叶最为常用,那些没见过枇杷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或是用过治咳嗽的川贝枇杷膏。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枇杷膏里用的并不是枇杷果,而是添加了枇杷叶的提取物,因此即便大家用过枇杷膏,你也不能间接的吃上枇杷果。
此外,枇杷的树干,质地坚硬、韧性较好、材色漂亮从古自今都是名贵的木材,常备用来制作乐器(不是琵琶)、梳子、手杖以及木质工艺品。
如此一看显然不输荔枝、杨梅和樱桃。
作为一个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枇杷有的是“故事”
一种水果,能不能“高调”,果子本身优良只占其一,另一影响因素在于文化底蕴。
枇杷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的种植历史,在我国2000年前是水果2000年后还是水果的枇杷,果子本身的优良毋庸置疑。
古人最爱干的事就是夸好吃的果子,而这些“夸”就是这个果子的文化底蕴。
在水果匮乏的古代,枇杷是早期的供果,用于祭祀祖先,起初皇帝都捞不着先尝。
枇杷花
而后种的多些了,成了贡果,皇亲贵胄才能享受,那个大臣要能被赏个枇杷吃吃,那绝对是妥妥的红人。
再而后种的更多了,文人骚客也能吃到了,他们一尝,底蕴便来了,和荔枝、杨梅一样,古代咏赞枇杷的诗词数不胜数。
古人还喜欢干啥事呢?不好吃的入药,好吃的也得入药,大家翻翻那些古代药学典籍,从《神农百草经》到《本草纲目》再到《本草拾遗》,几乎所有的药典中都有枇杷的身影。
所以文化底蕴浓厚的枇杷有的是能讲的“故事”,凭什么要低调。
日本果农
枇杷的不得“不争”
抬完调子,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给琵琶争口气,这巨人名叫林顺权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教授,一辈子研究枇杷。
之前枇杷的在国际上的名称为“日本山楂”。
原产于我国的水果,被叫做日本山楂,想想就可气,但平常如我们也就只能吐槽一下。
好在有“巨人”,林顺权教授在日本留学时发现枇杷在国际上的学名为“日本山楂”且被认为原产于日本。
他用了10年的时间查阅资料,考究枇杷起源,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论证了枇杷的起源和传播,终是扭转了国际上的错误认知。
要问大家枇杷的名字从何而来,很多朋友会说因为叶似琵琶而得名,说实话我一直也这样认为。
一辈子研究枇杷的林教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其实是琵琶借了枇杷的名字。
因为古代典籍中“枇杷”二字最早指代就只是水果枇杷,并且在同期的古籍中根本就没有“琵琶”这个乐器,“琵琶”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时间要比“枇杷”晚了300年,在此之前作为乐器“琵琶”有过“枇杷”、“枇把”的曾用名。
所以一个出现早的水果怎么借了一个出现晚的乐器的名字。
可能有朋友会说,是你原产、琵琶借了枇杷的名字又怎样?
你这是争了个啥?
无他!争这些,为了抬调子。
文章最后,若看文章的你在枇杷产区
说出枇杷的好,抬抬调子。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