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00后得分最高上海社联公布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十年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伴随着上海这座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十年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伴随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步伐,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状况有了怎样的发展与进步,展现出怎样的优势特征,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拉长板、补短板?昨天,《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21)》的研究团队通过解读分析客观数据,发布整体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上海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评价体系的标准,得出上海市民群体的总体平均分为74.7分。其中,“00后”得分最高。

“00后”得分最高!上海社联公布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

图说:《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21)》发布 市社联供图(下同)

“00后”得分最高

《报告》经过对2005个有效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上海市民群体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的总体平均分为74.7分,对比十年前的69分有明显提升。这说明总体状况更加向好,比如对上海城市价值更加认同,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对上海发展充满期待;对人文素养愈加重视,且提升欲望更加迫切;法治意识普遍加强,更加关注法律对社会治理,尤其维护社会公德的基础性保障功能等。

调查发现,若按年龄阶段划分上海市民的人文素养,“00后”“90后”“80后”的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其中“00后”得分最高,其在“人文知识”一项上更是与其他年龄段市民远远拉开差距。

对此,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该调查项目组负责人欧阳光明解读,“00后”与“90后”往往被认为是“普遍被溺爱”和“更加自我中心”的一代,但调查结果却是与“常识判断”相悖的。他说,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尊重生命、公民意识、环保意识、审美趣味、公德修养等众多环节,包括人文知识、思想、方法、精神等各方面的数据显示,“00后”和“90后”不仅毫不逊色于父辈,而且几乎完全领先于父辈。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显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化,特别是“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文素养的普遍性提高的直接社会效应。

变化趋势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的整体人文素养比预期中更积极进取和崇德向善。在对一生中最重要的3项东西进行选择和排序时,健康、财富、知识、家庭4项最多入选市民们的第一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把知识选择排在前三选项的比率对比2011年累计提升了12%,知识越来越成为上海市民更为看重的价值追求。

同时,上海市民把自身能力性格看成是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最关键因素,而认为社会环境是关键因素的市民比例由十年前的33%下降至23.5%,表明市民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更趋成熟,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认识更加客观。在面对虐待动物这一现象时,对此表示反感的市民接近8成,与2011年变化不大,但是选择主动制止这一行为的比例却从十年前的12%上升至70.7%,令人印象深刻。

有何短板

当然,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状况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有些短板亟待下大力气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有些比较特殊的市民群体,如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和从事农业劳动、60岁以上和低收入、无业失业等市民群体均需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上海城市的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基础性设施和推广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内涵实质化,外延普遍化、手段智能化和整体体系化。

“00后”得分最高!上海社联公布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指出,本次成果建诸于较为规范的调查之上,纵横十年,有针对性地揭示了上海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中一些发人深省的变化。比如,老年群体的相关素养评分较低,人们对“自我中心”的主观意愿已有所下降等等。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社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对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实践启示作用,值得继续加以深入研究。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认为,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在这方面开展跨度十年的专项调查研究,能够为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实践注脚和智力支持。

  • 发表于 2022-11-14 14:19:38
  • 阅读 ( 9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25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